本市持续深化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创新

发布日期:2023-08-04 字体 [ ]

本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先试战略为契机,不断加强系统规划、完善教学体系,持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切实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先行先试,加强系统规划。启动先行先试改革试点,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创新发展。一是加强统筹谋划。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持续优化工作思路和路径框架,建立健全制度安排和工作体系。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内涵、总体目标和核心内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二是推进试点建设。实施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专项计划和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选树一批改革领航高校、学院、团队和精品课程,着力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推动实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由试点探索发展转向全面推广铺开。三是促进质量提升。聚焦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和质量提升,2023年启动“上海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质量提升行动”,积极开展上海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展示、示范项目建设、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建设、学术交流、骨干教师研修、大调研6项活动,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并展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助力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切实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注重示范引领,推动内涵发展。持续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重点加强示范课程建设,强化引领带动和资源共享,不断提升育人实效。一是实施示范项目建设。首批遴选507门示范课程、117名教学名师、325个示范团队,积极打造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示范体系,推动形成“校校有精品、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二是打造教研示范中心。遴选建设26家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打造集“优师、优课、优制”于一体的课程思政综合教研实体,努力构建“课程有示范、教学有参考、教师有标杆、团队有组织”的工作格局。三是推进系统分类实施。按照专业类别和学校类型,分类指导、研讨、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打造不同学校、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路径。如,同济大学发起成立“高校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研究联盟”,建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跨院校教学合作等长效机制。四是拓展教学资源供给。面向全市一流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遴选值得借鉴推广的经验做法,分学科汇编案例集,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推动资源共建共享。

突出价值融入,创新教学方法。抓牢教学“主渠道”,加快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坚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一是深化调查研究。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大调研,坚持问题导向,努力摸清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情况,确保找准问题、提实对策,不断深化一线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推动教学方式方法、管理考核体系改革。如,上海大学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坊,聚焦实地调研发现的问题,采用“云上思政”形式,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专项培训等。二是实施有组织教研。健全完善教研室工作机制,围绕课程思政开展集体备课,通过共商共研,凝聚共识、明确方向,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水平。如,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课程思政教研团队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共同备课,形成学科横向联动与纵向发展的学术共同体。三是加强交流互动。依托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所在高校,举办“课程思政上海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为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共同成长,进一步凝聚育人合力。

坚持能力导向,完善培育体系。加强教师能力建设,将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培养融入教师全过程培训培养体系。一是明确工作导向。在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设立课程思政模块,在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教师教学比赛等工作中单列课程思政项目和评价标准,全方位强化高校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二是完善培育体系。构建市、校两级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培训体系,组织1500余名专业骨干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逐步扩大教师研修培训范围,健全“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全链条培养体系,着力培养一批课程思政管理核心骨干、业务指导专家和优秀教师。连续多年开展覆盖全市500多位高校二级学院院长的课程思政专题培训,推动课程思政理念有效传导至各专业教师教育教学中。三是加强交流展示。开展全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通过教学案例展示、现场示范说课环节,引导教师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特点,进一步优化课程思政的思路、方法和路径。四是强化名师引领。加强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由“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带头领衔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切实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引领全市高校教师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素养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