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小达人:在动手实践中触摸未来职业的温度
“我终于‘开着’无人机绕过最高的障碍物了!”
“你瞧!我的光伏发电小风车转起来啦!”
“哇——我已经闻到了甜甜的香气,我的点心马上要出炉啦!”
“等我绣完了这幅画,我要把它摆在我的书桌上!”
……
在暑假期间,上海各职业院校的校园里异常热闹,从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到忙里偷闲的初中生,正沉浸式体验着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职业探秘之旅。今年的暑期小达人职业体验活动,不仅有科技与传统的碰撞,有实践与创新的融合,更有对未来行业需求的精准呼应。
科技与体验交织
夏日里的职业启蒙
“好厉害——”“它做到了!”在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的实训楼,“走近机器人”项目的教室里传来阵阵欢呼。几个孩子围在操作台前,看着机械臂精准地完成一系列动作指令。“原来机器人不是只会跳舞,还能帮工厂干活!”来体验的一名小学生兴奋地向同行的家长展示。这个项目让孩子们直观了解了工业机器人的结构与编程逻辑,也悄悄播下了对自动化领域的兴趣种子。
“我的无人机也飞起来了!”“我的无人机还可以绕着那根杆子飞两圈!”隔壁的“智控未来——小小无人机探秘之旅”同样人气爆棚。孩子们在经过认识无人机、虚拟飞行练习之后,终于进入到模拟场地试飞环节,每个人都雀跃不已,手上的操作却小心翼翼。因为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白,看似简单的“飞起来”,背后是严谨的机械原理。
同样“小心翼翼”的画面也发生在上海海事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的“VR物流体验营”里,戴上VR设备后,孩子们“站”在了繁忙的集装箱码头,亲手操控虚拟的轮胎吊、正面吊,将集装箱精准堆放到指定位置。完成体验的孩子摘下设备,回味刚才的操作,“我刚才差点把集装箱碰倒,原来港口里的机器要配合得这么默契!”
再看“数字孪生五轴加工”项目,孩子们先在电脑上设计哪吒头像,再通过系统下达“制造指令”,看着五轴加工机器人将原材料变成栩栩如生的实体模型,活动现场“哇——”声不断。“虚拟设计和实体制造同步进行,这就是未来工厂的样子。”老师指着屏幕上的实时加工数据说道。
而在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智趣清风”的项目现场,对电子知识充满好奇的孩子们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了解空调风扇运行背后的原理,并通过亲手焊接、调试,深入了解电子设备的运作机制,掌握实用的电子技能。
与这一场场充满科技元素的体验同样吸引人的,还有各类围绕传统元素、非遗文化、手工制作展开的体验活动。在“品味非遗——釉下彩绘杯”项目中,孩子们、家长们不约而同围绕在专业老师周围,看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花绽放于笔尖。在“我和绒绣有个约会”项目现场,孩子们在老师的示范下,用彩色绒线一针一线地勾勒图案,“妈妈你看,我绣的樱桃是不是很可爱?”
孩子们的成就感因体验而生,家长们的感叹也随之而来,无论是在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我的时尚甜品塔”的项目现场,还是在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动巧手、做美食”的实训厨房,你都能看到专心致志的孩子们跟着专业老师一步步地选材、和面,用擀、揉、捏等多种技巧完成点心制作。而一旁的家长们也都忍不住举起手机、录下视频。“平时在家什么都要大人帮忙,在这里却愿意为了捏好一个褶子反复练习,劳动的快乐真的能感染孩子。”
产教融合深扎根
职业教育的“实践基因”
这些丰富多样的体验项目,并非简单的“游戏”,而是各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产教融合成果的集中展示,每一个项目背后都承载着对接行业需求、培养人才满足企业所需的深层逻辑。
以大众工业的“智控未来——小小无人机探秘之旅”为例,学校不仅在今年开设了无人机相关专业,还引进了校外企业的实训资源,“我们的体验项目不是给孩子们玩玩而已的,用的都是专业的设备。”学校老师介绍,该项目设计紧扣低空经济发展趋势,与行业标准接轨,“今天我们开设的这些体验项目,都希望能做到——哪怕孩子们只是拧了一颗螺丝,这个操作逻辑也和实际工厂里的完全一样。”
这种“与行业接轨”的理念贯穿在各个项目中。据悉,大众工业目前有深度合作的企业有5家,保持合作关系的企业数十家。学校引进了汽车修理、机械加工等行业企业实训设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为孩子们提供尝试的机会。如“走近机器人”项目,“孩子们体验的不仅是对机械臂的操控,更是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该项技术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领域的运用场景和无限潜力。”老师的话让陪孩子体验的家长们也都恍然大悟:“原来职业学校的课程不是简单学技术,而是连着行业最前沿的东西。”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则紧扣保税区港口优势,迎合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了以智慧物流为特色的专业体系。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到港口实习,了解智能集装箱码头的运作流程,将企业的技术标准和岗位需求融入日常教学,培养的学生曾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VR物流体验营的设计,就是用上了学生日常练习的设备。”
在海大职校“光伏发电小课堂”上,孩子们组装的微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其实是学校国赛项目的缩小版。“这个小模型里的光伏板、蓄电池,和现实中新能源电站的原理完全一致。”老师一边指导孩子们连接电路,一边解释,“我们希望孩子不仅知道太阳能发电,更能理解背后的技术逻辑,这也是我们专业的基础内容。”
成长路径更开阔
职业教育的“多元可能”
体验活动中,不少初中生和家长格外认真。不少家长表示,以前总觉得“读职校没前途”,但这次体验令人大有改观——原来这里的专业能对接这么多新兴行业,还有许多可选的升学通道,感觉未来的路更宽了。
这种“宽口径”的成长路径,正是职业院校的优势所在。据大众工业、海大职校的相关老师介绍,在过往的职业体验活动中,不少家长也会现场咨询学校的专业和招生方面的内容。目前两所学校均设有多个中本贯通、中高职贯通专业,选择职业教育的孩子既能就业,也能升学。而这,也是沪上各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缩影。
带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体验“AI智绘创想家”项目的家长则说:“孩子现在还不懂什么是职业,但这种‘设计-制作’的过程,让他知道劳动能创造价值。这种动手和创意能力也是一辈子的财富。”而在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压花团扇制作”项目的活动教室里,孩子们认识并挑选形态各异的花草枝叶,在素雅的团扇上自由构思布局,设计独一无二的“自然画卷”,他们不仅得到了一把亲手制作的清凉团扇,更在指尖流转间种下了发现美、创造美、传承美的种子。
当体验活动接近尾声,孩子们意犹未尽地走出职业院校的大门,他们收获的是一场体验,更是对职业和未来的多样性的探索。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在动手实践中触摸到未来职业的温度,而这,正是职业教育最动人的时刻——不是给孩子“定方向”,而是帮他们发现“我能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