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无障碍

“育”见AI,点亮未来技能之路——2025年第二十二届上海教博会职教展区风采

发布时间:2025-05-27 来源:上海职教在线、上海教育博览会

5月16日,2025年第二十二届上海教育博览会热烈开幕,今年的教博会以“育”见 AI,智启未来”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走进职教展区,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门,AI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正在这里悄然发生,而这一切,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

微信图片_20250527140005.jpg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等出席开幕式

感受AI的 “温度”

技术背后的人文关怀与文化传承

在职教展区,AI技术不再是冰冷的机器和复杂的代码,而是充满了温度的存在。它与人文关怀和文化传承紧密相连,让职业教育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微信图片_20250527140114.jpg

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展区

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展区热闹非凡,学生们利用AI“二创”的作品和AI辅助设计的徽章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书签上莎士比亚的优美字句彰显匠心。更有结合传统茶艺和AI技术的冷泡茶,通过大数据分析大众季节喜好后精准控制水温泡制,健康又美味,深受喜爱。

微信图片_20250527140120.jpg

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展区

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以中医“智能镜”,将古老医学与现代AI技术完美结合。它在线采集面象、舌象和问诊信息,快速生成健康报告并提供个性化建议,让参观者在体验中学习中医知识,感受AI在传统医学领域的巨大潜力。

微信图片_20250527140124.jpg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展区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学生们利用AI辅助设计开发沉浸式虚拟射箭游戏。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后羿射日”为背景,融合中国风和皮影戏元素,通过VR设备让体验者仿佛置身神话世界,体验逼真的弓箭射击,感受科技魅力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微信图片_20250527140128.jpg

上海市环境学校展区

上海市环境学校则将AI技术与校园文化融合,展现出职业教育的人文关怀。学生设计的吉祥物“小环”和“小保”通过AI生成立体形象在现场和参观者问好。而融合了学生设计和AI辅助的24节气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些精彩的设计与项目,只是上海职业教育在AI领域探索的一小部分。在这里,AI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技术,而是融入到教学、创新与生活的点滴之中,成为贴心的伙伴。

感受AI的“融合”

智能化教学工具与高效反馈

当AI技术走进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职教展区,智能化教学工具和AI与机器人的多样化融合成为常见场景,各院校依据专业特色和需求,将技术应用于不同场景,让学习更高效有趣。

微信图片_20250527140132.jpg

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展区

微信图片_20250527140136.jpg

上海浦东职业技术学院展区

微信图片_20250527140141.jpg

上海工商信息学校展区

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展示了机器人的多样化应用场景,从模拟月球基地的抓取搬运,到声控操作,再到书法创作,满足不同专业需求,激发学生创造力。上海浦东职业技术学院的飞行器维修专业则借助AI辅助的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模拟拆装和检修飞行器发动机,提前熟悉操作流程和工具使用,降低风险和成本,提升技能水平。上海工商信息学校利用协作机器人辅助3D光学智能检测,结合机器人和照相机,实现对加工零件的全流程扫描和尺寸检测,帮助学生掌握质量控制技能。

微信图片_20250527140145.jpg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展区 

同时,AI技术与专业数据库结合,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力后盾。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将AI融入教学,通过动作捕捉技术实时记录和分析学生动作,纠正姿态和节奏问题,定制训练及拉伸方案,使舞蹈学习更科学精准。

微信图片_20250527140149.jpg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现代职业学校“脑波作曲”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现代职业学校在智能互动设备和虚拟仿真技术方面再次创新。学生们通过仿真婴儿和早教玩具实践操作,电脑实时反馈动作准确性,助力学生掌握托幼一体化课程设计。学校的“脑波作曲”项目,通过生物芯片采集脑波并分析,将脑波与音乐情绪关联,输出音乐片段,激发学生跨学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这些AI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提升了教学效率,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学习体验,助力职业院校培养适应未来科技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感受“AI”的“实用”

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新技术人才

在职教展区,我们还可以看到各职业院校通过AI技术与实践项目,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新技术人才。这些项目不仅提升教学效率,更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新技术,成为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微信图片_20250527140223.png

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虚拟仿真滑雪体验

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的虚拟仿真滑雪项目成了参观者们的体验热门项目。通过VR眼镜和手柄,体验者仿佛置身真实场景,完成前进、转弯、避障等操作。这一体验项目与学院不久前完成的革命烈士李白故居虚拟仿真项目异曲同工,南湖职院的师生们利用VR技术重现了革命烈士李白故居的场景,包括李白烈士曾经使用过的发报机等细节,让参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不仅提升了学习的趣味性,也增强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上海市医药学校的问药导购机器人前也围了不少人,大家通过与机器人的互动,学习医药知识和购药技巧。该校老师介绍道,随着无人药房在未来的逐渐铺开,问药导购机器人也将逐一普及。对于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如何操作、优化工作流程,从而提高服务效率,成为了很实在的学习内容。

微信图片_20250527140227.jpg

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展区

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展示的是学生利用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进行实训的器材,通过这样的实践,可以提升学生们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该校相关负责老师表示:“职业教育的学生可能不是创造型的人才,但他们会成为最懂新技术并去使用的‘专’才。”

通过这些实践机会,职业院校正在培养出一批能够熟练运用新技术、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能够灵活运用AI技术,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育”见AI,让未来触手可及

在上海教博会职教展区,我们看到了AI技术如何为职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让教育变得更加温暖、高效和创新。更看到了上海各职业院校紧跟行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引入AI技术提升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筑牢根基。

上海职业教育塑造的人才,具备扎实专业技能、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他们不仅能在传统领域引入新技术,还能在新兴领域传承传统文化,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 返回首页 关闭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