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选手首次斩获世界技能大赛最高奖项,并勇夺3金1铜3优胜,创历史最好成绩!
当地时间9月15日晚,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在法国里昂闭幕。
经过4天的激烈比拼,中国代表团共摘得36枚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以及8个优胜奖,位居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首位。上海选手勇夺3枚金牌、1枚铜牌及3个优胜奖,再创历史最好成绩,并首次斩获世赛最高奖项——阿尔伯特·维达奖。
上海各职业院校共派出6名选手,参加5个项目的角逐,获奖情况如下——
上海职业院校选手获奖情况
金牌
工业 4.0 项目卢俊威 、谢辉铉 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车身修理项目朱俊峰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现代职业学校教师
物流与货运代理项目周雨欣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培养输送)学生
优胜奖
网站技术项目庞泽锐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学生
花艺项目蒋兆珩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阿尔伯特·维达”大奖
作为本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最高总分的参赛者,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的谢辉铉、卢俊威获颁阿尔伯特·维达奖。该奖项以世界技能组织创始人名字命名,被誉为世赛皇冠上的明珠,堪称“世界技能的巅峰”“金牌中的金牌”。这也是中国选手第二次获此殊荣。
走近荣耀
随着世界技能大赛的喜讯传来,那些摘得殊荣的参赛者所在的职业院校也纷纷表达了热烈的祝贺,并分享了属于荣耀背后的拼搏故事。让我们一起抢先来看相关选手报道——
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时间9月16日凌晨,法国里昂传来捷报——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代表中国参赛的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卢俊威、谢辉铉组成的团队,经过四天赛程的激烈比拼,夺得工业4.0项目金牌, 并一举夺得全场唯一的阿尔伯特·维达奖!
这既是我国在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的首个工业4.0项目冠军,也是我国选手第二次夺得阿尔伯特·维达奖!
工业4.0项目是指考核智能制造的竞赛项目。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共有来自中国、瑞士、德国、韩国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加该项目的角逐。契合工业4.0发展,世界技能大赛比拼工业4.0综合技能,参赛团队既要熟悉机械自动化,也需掌握网络通信和工业软件,综合考察选手的工作组织与管理、人际沟通和交流、设计组装和调试、软件设计与实现、网络和网络安全、测试维护和故障查找、系统能力增强和系统优化等能力。此外,团队合作能力也是比赛关键,卢俊威、谢辉铉分别负责计算机信息和机械电气自动化两个模块的操作。
在国家人社部和市、区两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科创职院全力以赴,工业4.0项目专家组组长袁海嵘等专家教练团队精心指导,现场参赛保障团队和国内技术保障团队不舍昼夜全情投入,两名选手在技术上默契配合,心态上相互信任,为夺得奖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前,两位选手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工业4.0项目中荣获银牌,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4.0项目国家集训队4进1集中考核中排名第一,最终获得代表中国参加此次世赛的宝贵入场券。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现代职业学校
北京时间9月16日凌晨,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在法国里昂闭幕。上师附职汽车实训教师朱俊峰经过16.5个小时赛程的激烈比拼,最终夺得车身修理项目冠军,一颗中国新星,以他精湛的技艺,为中国代表团再添辉煌。
以技能之名,为中国而战
这块金牌,是上师附职继获得第43届银牌、第44、45届两块金牌后的第三次夺冠,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夺冠瞬间,不仅彰显出车身修理项目的中国水平,更映照出朱俊峰那颗超越年龄、技能报国的赤子之心。这块金牌,是对梦想的坚守,是对荣耀的守护,更是对中国精神的最好传承。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中国专家组组长、上师附职汽车实训中心主任马波提到:本次比赛,不仅赛时、赛制与以往不同,还有对选手新工艺掌握水平的考验,对于面板修复的第二个损伤,就是在铝机盖上设置的,检修时用到的设备是最新研发的,这是对选手的赛场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极大考验。
沉着应战实现“三连冠”
对于朱俊峰而言,在第47届技能大赛上荣获车身修理项目金牌不仅圆了他个人的“金牌梦”,也实现了上师附职在该项目上的“三连冠”。回忆起赛场上的点滴瞬间,朱俊峰感慨万分,这次现场比赛最大的挑战就是时间上的调整,往届比赛我们是六个模块,加起来二十二个小时的时长,这次也是六个模块,但是时间缩短到十六个半小时,这意味着要压缩大量的时间。朱俊峰坦言,最初听到这个消息,内心有点慌,但好在专家教练及老师们及时组织讨论,探讨应对策略,最终他圆满完成比赛,荣获佳绩。
上师附职校长曹蓉说,世界技能大赛不仅是技能的呈现和较量,更多的是面对未知情况的应对和选手心理的考验。我们不仅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还帮助选手应对各种比赛变化,一起寻求解决方法,给了他坚强的后盾和心理支撑。谈及学校在车身修理项目荣获三连冠,曹蓉校长坦言,这既是荣誉,更是激励,希望为技能青年提供更多技术上的指导与支持,也期待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也能够有更好的表现,在推动行业发展中作出贡献。
平凡之路上的坚持与奋斗
“人生最重要的不仅是凯旋,还有为什么而战斗?”这是年轻的朱俊峰经常思考的问题。曹蓉校长介绍道:朱俊峰历时6年的备赛训练,两千多个日夜,异常艰苦,在无数泪水和汗水的见证下,他用实际行动找寻答案,在国内的各项比赛中获得了各项荣誉。在本次比赛中,他面临赛前准备时间不足、赛时缩短、全新车型、全新设备、全新工具等多项考验和挑战,没有退缩,而是坚定信念,克服一个个难关,可谓“听说关山难越,少年偏要越关山”。
“胜利属于最坚韧不拔的人”,这句话是对朱俊峰的生动写照。在备赛冲刺阶段,尽管身体状况多次到达了极限,他何以能屡屡实现逆风翻盘并笑到最后?他曾是一个来自贵州大山的普通男孩,也曾怀疑过自己,但坚持不懈和追求更好的那份执着精神让他蜕变。
他说:“我愿为国出战,愿拼尽所有”“永远都不会忘记我是车身修理项目中国集训队的一员”“遇到难题时,看到台上的国旗,有股精神在支撑着我”“一直很想为中国、为学校守护金牌的荣耀”。
如今,上师附职汽车实训教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朱俊峰实现了出征前的诺言,他用那双充满魔力的双手,将车身修理的艺术演绎到了极致。每一次精准的切割,每一次细致的打磨,都凝聚着他对技艺的无尽追求和对完美的执着坚持。
中秋凯旋 举校欢庆
9月17日晚,正值中秋佳节之际,皓月当空,上师附职校园内鲜花如海,彩旗飘扬,横幅高挂,洋溢着喜庆与自豪的气氛。当载誉归来的车队缓缓驶入校园,早已等候多时的师生们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我们为朱俊峰喝彩,为所有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奋力拼搏的中国选手加油。他们是中国的骄傲,是时代的楷模,更是未来的希望。在技能的星空下,他们正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中国的辉煌篇章。
2026年,上海将举办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当前,世赛已正式进入“上海时段”,学校也将持续高质量做好该项目的教学和训练,积极备赛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努力拼搏,延续荣耀。
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当地时间9月15日晚,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在法国里昂闭幕。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2023届毕业生周雨欣(由原班教练团队持续培养指导参赛)在“物流与货运代理”项目中斩获金牌。
5年前,上海选手周雨欣不会想到自己竟能站上世界大赛的舞台。如今,她以一枚物流与货运代理项目金牌圆梦里昂。
其实,比赛第一天上午,周雨欣还有些“吃不消”,直至当天下午才慢慢有了状态,“拼命追赶了上来。”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物流和货运代理项目中国专家组组长、上港集团教育培训中心吕秀文表示,今年该项目新增的可持续发展模块也是挑战之一。
物流和货运代理项目前后需要考核21小时,通过设计海运、空运、海运空运多式联运等运输方式,全物流链、全过程完成各类任务。当前,在物流与货运行业,绿色环保是最大趋势,新增模块成了最显著的反映。
该模块中,选手需要具备大数据处理能力。比如,通过学习新软件,成为一名“数据分析师”,通过物流数据分析实现快速响应。“周雨欣在上港集团实训时,对物流的理解不断加深。”
货运代理是职业技能大赛中为数不多的需要选手全英文、现场面对面交流的赛项,比赛内容直接对接工作岗位要求,对语言运用和现场把控有非常高的要求。
周雨欣善于思考,在解题思路方面往往能举一反三、另辟蹊径,解题速度也比一般选手快。最重要的是,周雨欣有一股韧劲,还有一颗“大心脏”,能应对比赛中的各种困难。
此前,周雨欣在一众选手里脱颖而出,斩获了包括“星光计划”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海市职业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等比赛的一等奖……一块块沉甸甸的奖牌,是她一路积累的见证。
备赛期间,周雨欣还进入海运、空运企业各轮岗实训了一个月。模块化训练,让她更清楚每个岗位的职责,以及处理问题的思路。在企业,课堂理论被放大成无数细节,而深度参与客户会议,也帮助周雨欣了解真实的客户心态。今年7月开始,周雨欣进入封闭训练,每天早上8点开始上课,7点就要出发,一天至少训练12小时。
所有的辛苦终究结成了果实。
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在备受瞩目的花艺项目中,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蒋兆珩,以卓越的表现脱颖而出,荣获优胜奖,为我国技能教育再添辉煌一笔。
本届世界技能大赛的花艺项目竞争激烈,共有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赛,通过切花装饰、花束、新娘花饰设计、植物种植设计及神秘箱制作等五个环节的考验,展现了每一位选手非凡的技艺与创造力。蒋兆珩在比赛中不仅体现了个人技艺的实力,更彰显了中国青年的拼搏精神与创新活力。
花艺少年,未来可期。随着上海即将接棒2026年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期待更多像蒋兆珩这样的技能人才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芒,推动全球技能交流与合作,共筑技能梦想。
建管职院作为第44至47届世赛花艺项目中国集训基地,曾培养第44、45届世赛金牌选手和2022年世赛特别赛优胜奖选手,本次夺牌是建管职院第四次在全球赛事上为国家、为上海争得殊荣,彰显了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与技能人才发展的高度重视,凝聚了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的深切关怀,更体现出第47届世赛花艺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组、教练组及保障团队为技能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提供的支撑。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
毕业于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的庞泽锐,目前就读于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年仅21岁的他,代表中国参加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网站技术项目,并荣获优胜奖。
曾是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商务软件解决方案”项目的铜牌获得者的庞泽锐,转项后在网站技术项目上夺得国赛金牌,并终于站上属于自己的世赛舞台。
设计产品需求,写出前端页面,开发后台数据库,形成完善的功能供用户使用……在互联网企业中,这是由多个工种共同完成的流程,而在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上,这是一名选手要独自包揽的全部工作。
赛场上的庞泽锐,总会在拿到赛题后先仔细阅读,划出重点,一方面提示自己项目的难点,一方面将评分的要点标记出来,以便让自己的精力更聚焦在能够帮助取得成绩的方面。
该项目的中国专家张凌表示,庞泽锐从第一天开赛后就表现得较为亢奋。世赛的赛题会提前三天公布,在有限的准备时间里面对较大的试题难度,庞泽锐在前两天都进行了通宵训练,之后才尽可能地去休息。据张凌透露,庞泽锐第一天的成绩非常不错,但他也进一步表示第二天第三天的强度会越来越大,对选手的毅力有极大的考验。
作为历届世赛中备受关注的经典赛项之一,网站技术项目(原名“网站设计与开发项目”)要求选手具备超过行业常规标准的技能素质,不仅要在三天赛程中设计制作六个模块的不同站点,同时完成前端输出与后端管理等开发任务,还需要根据赛题所指的目标用户,充分实现整体的交互设计效果。不同于互联网企业里前后端分离的开发分工,网站技术项目选手需要熟练掌握HTML5、CSS3、JavaScript、MySQL+PHP等计算机语言,更要有一定的设计审美和产品思维——要拥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成为真正的“全栈工程师”。
大到开发一款游戏、一个快递管理系统,小到设计一个订票网站、企业官网,或是实现某个特定场景下的互联网服务,这些都是庞泽锐和教练团队常年研究和训练的内容。今年比赛模块中的主题变多了,选手需要以更快的速度适应更多的全新素材,面对的风险和挑战都比以往更大,“世赛的赛题仅仅提前三天公布,更加注重选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他需要更多在现场决策和制作,还是非常考验灵活应变的。”项目中国教练组组长、中国技术指导专家吴迎祥说道。
针对新的比赛形势,教练团队特意为庞泽锐制造了不少“麻烦”——从每周的日常模拟赛,到不定期的国际交流赛,教练团队利用一切机会为庞泽锐打造贴近世赛标准的模拟实训,以更严苛的要求帮助他适应各种突发情况。“像前段时间的波兰交流赛,主办方允许选手使用互联网,也允许他和专家团队进行交流,但是我们刻意不允许他上网,前期也不会给他任何指导,希望他能自己寻找方法、突破极限。”吴迎祥表示,“其实真正到了世赛现场,我们的保障团会跟随选手,全程给予技术方案指导,同时国内也会有技术保障人员,提供24小时的远程支持。”
培育一位出征世赛的“全栈工程师”,离不开专家教练团队的通力合作和有力保障,“来自字节跳动、阿里巴巴、阅文集团等企业的资深工程师也加入了我们的专家团队,专家与专家之间也有技术的互通互补,好多个师父来帮他一起出谋划策,能够炼成一位适应全栈技术的选手。”吴迎祥介绍道。
作为六个最早参与世赛集训工作的中国集训基地之一,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网站技术项目基地自2010年授牌起,已连续服务6届世赛共14年,先后为国家培养一名世赛铜牌选手、五名优胜奖选手。回顾漫漫世赛路,吴迎祥感慨,“培养世赛人才和我们的职业教育相辅相成,世赛让我们能够看清行业发展的下一个风口和标杆在哪里,让我们把行业最新的标准和技术引入了课堂,并更快地转化为教学资源,真正让每位学生有所受益。”
2026年,相约中国上海!
2026年,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将在上海举办。闭幕式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和上海市市长龚正接过了世界技能大赛会旗,标志着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正式进入“中国时间”“上海时段”,上海市呈现了以“技能创造美好未来”为主题的精彩文艺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