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教赛,赋予我能量!”青教赛落幕,听听中职校参赛教师的心声→
“我已经从教十年,因此,我把这次比赛看作是十年工作以来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无论结果如何,我无怨无悔。”
5月12日-14日,第五届上海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顺利举行,来自全市16个区、中职联及中福会工会的275名选手参赛。其中,有32名中职校教师参加了比赛。来自中华职业学校的西餐烹饪专业教师殷佳妮,在比赛结束后,对记者说了上述这番话。
本次大赛设立八个学科组别,分别为小学语数外类、小学及幼儿园综合类、中学语文类、中学数学类、中学英语类、中学综合类、中小学思政课专项、中等职业教育类。此次比赛表现出以学段为主,兼顾学科和教育类别的特点,以更好鼓励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青年教师加强教学改革,教书育人,岗位建功。
下面,上海职教在线将讲述三位中职校参赛教师的故事,带大家一探比赛的真实样貌。
中华职业学校教师殷佳妮:
十年磨一剑
殷佳妮是比赛的老手——从教十年来,各类大大小小的赛事,已经参加过八场,包括教学法评优大赛、精彩一刻大赛、信息化大赛等;而这次的青教赛,是她的第九次“征战”。
这次比赛由三个环节组成,分别是教学设计、教学展示和教学反思,每位参赛选手须在赛前完成10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以及对应的“课堂教学”和“说课”准备,比赛当天以现场抽签的形式,确定“课堂教学”具体内容并进行无学生模拟教学展示,说课结束后,参赛教师进行五分钟教学反思——即评委先提问,再由选手回答。
“久经沙场”的“老将”殷佳妮,面对评委的犀利提问,显得格外从容。
评委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你如何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行业接轨?”
当时,殷佳妮稍作思考,这样回答道:
“我会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卫生的行业要求,对接现今最前沿的烹饪技术,准备好每一堂课,并将相关知识输出给学生们。”
殷佳妮认为,这次决赛,与一个多月前的选拔赛相比,难度更高了,评委的提问更“刁钻”了。
“如果给我这次表现打分,我打8.5分;而我上次表现,我觉得可以打9.5分。”不过,殷佳妮笑言道,比赛难度提升,自己遇到更“艰巨”的挑战,也是正常的。
你觉得这次比赛,对自己有着怎样的意义?
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殷佳妮思考了一下,表示:
“作为一名中职校专业课老师,这次比赛,让我在实操和理论两方面,都提升得非常快。”殷佳妮坦言,将行业知识与教学理论相结合,一直是职业院校教师从教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这也是与中小学教师相比,职业院校教师所面临的更大挑战;而这次比赛,让她对“实操”“理论”二者的结合,思考得更深入了,“如何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自然融入到未来工作中,是我会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这次比赛,在殷佳妮看来,可以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她用心准备,自信发挥,无论结果如何,她都觉得“无怨无悔”。
殷佳妮称,她希望自己在未来工作中,对于专业建设方面,具备“顶层思考”,向学生传递行业信息,让职业教育与西餐行业“更加接轨”。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教师郑侨:
面对突发情况,我随机应变!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音乐教师郑侨从赛场出来后,脸红扑扑的,神情兴奋。
“我还挺开心的,比赛过程中也不是很紧张。”郑侨笑着说道。
这一份放松和坦然,来自她的充分准备和自信发挥——她为了比赛,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而在赛场上,即使设备出现了小问题,也被她巧妙化解——PPT展示中,翻页笔出现了问题,她楞了两秒钟后,从容走到的电脑前,进行手动操作,化解了尴尬。
郑侨觉得,自己一直是一个“有一点幽默”的老师,而这份小幽默,带到赛场上,也同样“点亮”了评委的表情——在说课环节中,五位评委面对她的表现,都时不时会露出笑容,这也让她更加放松。
“我也很感谢家人和领导、同事,他们给予了我很大帮助。”
郑侨是一个十岁女孩的母亲,备赛的这段时间,她没办法充分陪伴女儿,但女儿很“省心”,还时不时鼓励她,这让她感到分外欣慰;另外,学校校长会亲自给她“磨课”,不断梳理她课程的逻辑性,让她的课堂越来越有条理;同事也经常给予她专业方面的建议。
郑侨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细节——为了搬运设备,她起了一个大早,然后在两位同事的帮助下,才“哼哧哼哧”地把教学设备搬到赛场——“音乐教师嘛,需要琴,肯定要把这一‘重要伙伴’搬过来镇场子啦!”
乐观的郑侨称,过关斩将后参加这次决赛,一方面是对她教学能力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她全方位的提升——“你看,我的临场应变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音乐和教书是我所爱,比赛则让我在热爱之外,多了一份思考。”郑侨称,“如何让音乐更深入地走进中职校学生的心田”,是她会在未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教师姜丽丽:
备赛时,我哭了
在之前的青教赛选拔赛报道中,上海职教在线讲述了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语文教师姜丽丽的参赛故事;在选拔赛中,姜丽丽获得了一等奖,而这次决赛,也让她感受多多。
“我最大的感受是,有点遗憾。”姜丽丽坦言道,在抽签环节中 ,她抽到了“准备得最不充分”的第四课,当时,她的心里“咯噔”了一下。
好在她心态不错,很快调整好状态,投入到比赛中。
“我讲到后面,看见窗外的树叶在晃,正好符合我的‘园林’主题,我灵机一动,把‘树叶’的意象,加到了我的课程中。”在课堂展示环节,姜丽丽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但她没想到,真正的挑战在后面——当时,五个评委向她提出很多问题,让她一下乱了阵脚。
“我如果更从容一些,应该会表现得更好。”姜丽丽语气中不无遗憾。不过,姜丽丽告诉记者,相对于比赛结果,她更享受备赛的过程。
姜丽丽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平日里,在工作之外,要做家务、带孩子、辅导孩子功课;近日,自己的父亲生病住院,她更是忙得焦头烂额,每天只能在晚上十一点之后,抽出时间备赛。
“每天的十一点之后,是我的自由时间,那时的我,终于可以从忙碌的生活中抽离出来,进行备赛,或者做我喜欢的事情。”姜丽丽称,她平日里“是个社恐,常常感觉到压力”,而只有在课堂上、在语文学科中、在一篇篇文章里,她才能在精神上得到真正“舒展和释放”,真正“觉知到自己”。
有一次,她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准备《项脊轩志》这篇课文的课堂展示,说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这句话时,突然受到深深的触动,不禁哭了出来。
“这句话说出了祖母对于作者成功的期待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现了既盼望儿孙有成,又不忍儿孙苦读、身处家道中落的祖母形象。当时读到这句,我就觉得,千百年来,中国女性心中满是自己的家人,为了家庭,一直是坚韧而隐忍的,却唯独‘忘记了自己’。”感性的姜丽丽,对这句话感同身受。
“但青教赛,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感’。我觉得,虽然自己也受很多事情的羁绊,但我的生活和事业,还是非常精彩的。在备赛过程中,我的家人也很支持我,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姜丽丽有些感慨。
最近,姜丽丽偶尔也追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年过三十的她,看着舞台上充满生命力的女性,在一次次的挑战中突破自我,让她十分感动,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待。
最后,姜丽丽将这次青教赛的体验感比作“青椒”的滋味——“青教赛是一个所有优秀青年教师抓住青年‘尾巴’的机会,让自己体验一次‘青椒’的感觉。青椒本味是辣的,但又不像小米椒那么辣、那么冲,是很鲜明、缓和、有辨识度的味觉,作为青年教师,就应该有‘青椒’的‘冲劲’和‘无所畏惧’的‘辣度’,有着鲜明特色但又不是那么张扬的教学风格。”说到这里,姜丽丽笑了,继而补充道,“我现在觉得,自己就是一枚年轻的小青椒,蓬勃生长,自由呼吸,对未来的讲台生活充满期待。这是青教赛赋予我的、生生不息的希望和能量。”
据悉,参加本次比赛的275名教师,是从参与比赛的2295名选手中选拔出来的,他们都是从事一线教书育人工作、教龄五年以上的青年才俊。
在各方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下,本次比赛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次比赛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总工会主办,由上海市教育工会、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承办,由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协办。比赛过程中,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等主承办单位领导亲临现场巡视指导赛事工作,并亲切慰问评委、领队、选手及工作人员。市教育工会联合上海师范大学组建强有力的工作团队,自赛事启动以来不断精进各项组织工作,确保本届赛事规范、高效、有序开展。各区、中职联工会等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建立区教育局主要领导挂帅的竞赛工作领导小组,结合自身特点完成了区级层面的选拔工作和赛前培训,工会主席等亲自带队参加本次决赛。参赛教师们积极克服教学任务繁重、怀孕、受伤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潜心备赛半年之久,精心打磨内容、准备教具,终于成功站在市赛的舞台上释放出青春最耀眼的光芒。
本次比赛将产生各组别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和优秀奖若干名,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获等第奖的教师由上海市中小幼教师奖励基金会及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颁发奖金及资助奖励。获特等奖且符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申报条件的8名教师,按程序向市总工会推荐申报“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其中,小学语数外类、中学语文类、中学数学类、中学英语类、中小学思政课专项的特等奖获得者,共5名选手将代表上海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特等奖、一等奖的32名教师由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颁发“上海市教学能手”证书。对高度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注重青年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和职业生涯发展,认真组织开展教学岗位技能竞赛,并在本届教学竞赛中选手成绩优秀的区教育工会颁发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