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难忘”,当这幅书法作品展现在眼前时,记者不禁惊讶:这竟是出自一名9岁小学生之手,现在学生的书法水平“了不得”!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9个教师节,为向老师送上最诚挚的祝福,同时展现近年来“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书写大赛项目及“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的累累硕果,沪上中小学生纷纷挥毫泼墨,以书法作品表达对老师的衷心祝福和感谢之情。以下请欣赏学生作品:
专家引领,传承中华书法之美
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提升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由市语委办主办、市书协和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支持,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承办的“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自2014年开展以来,通过组织选派书法名家走进校园,开展示范教学、教学研讨、专题讲座等活动。
书法名家、华东师大周斌教授在莘城学校上示范课
“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坚持“以文化人、提升素养”的核心理念,将立德树人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开展活动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坚持“点面结合、资源共享”的协同机制,紧紧依托活动定点学校的教师、课堂和课程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定点学校的辐射和引擎作用,通过“点”的资源共享和辐射,来带动和支撑整个区域“面”上书法教育的推进和发展,让学生浸润在书法文化的浓郁氛围中,唤起内在的情感体验,引起审美的共鸣,进而激发出自觉学习书法的兴趣。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书法名家进校园特聘专家徐梅走进育才初级中学
沪上书法名家们深入学校课堂,聆听并点评学校书法教师上课,进行书法教育教学的研讨;他们还为学生上课,与学生一起挥毫泼墨。书法家多年的专业研习、精湛的作品、渊博的知识面,为师生拓展了视野,丰富了教育教学的内涵。
近十年的持续耕耘,有效提高了上海教师的书法、书写教育水平和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吸纳资源,建立长效机制
为进一步推进“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加强长效机制建设,2017年11月,上海市语委办组织专家评选出了16所上海市首批“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定点学校”。市书协遴选出了张淳、晁玉奎、宣家鑫、潘善助、张信、徐梅、陈鹏、徐铁君等8位书法名家作为首批定点学校的书法辅导专家。这些书法家走进定点学校开展师资培训、现场创作、技术示范和专题讲座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汉字书写、传承书法文化的热情。
书法家陈鹏在青浦区实验小学御澜湾校区为学生纠正握笔姿势和站立练字姿势
每年“书法名家进校园”组织书法家和一线教师共同进行研讨,内容涉及教学方法、参赛指导、职业发展、笔会等等,为全市的教师提供交流平台。以上海莘城学校、三新学校、鞍山初级中学等为代表的书法特色学校,在这一平台的各类活动中分享书法、书写教学经验,促进各校的传统文化传承和教学水平提升。
2018年,以“读懂中国,传承经典”——中华经典诵写讲项目为依托,“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确立了“依托书法名家资源,提高上海书法教育水平”的研究课题,结合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书法教学方法及组织实施等开展研究,通过调查、成果与案例分析等,为提高上海书法教育水平,增强师生汉字书写能力提供支持。
2019年结合第27届上海市青少年书法展览,积极发挥书法家的专家资源优势,“书法名家进校园”着力提升展览的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让观众体验了一个会说、会动、好听、好玩的书法篆刻展,将展览延伸成为青少年书法学习的理想课堂。
疫情期间,书法家克服困难以在线形式,提供在线微讲座指导,录制视频课,为师生提供空中的书法课堂,保持“书法名家进校园”的持续推进。
2019年至2022年间,活动还通过“读懂中国”“庆二十大”等主题书法征集、展览来为全市师生提供作品展示和欣赏的平台,让课堂书写教学的成果有了输出。
依托大赛,发掘优秀书法人才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自2019年起,作为教育部、国家语委依托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打造的重要品牌活动,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通过诵读、讲解、书写、篆刻等表现形式,让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从中华经典中汲取智慧力量。
在青浦区毓秀学校,学生和书法家共同创作书法作品
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上海赛区“笔墨中国”书写赛项和“印记中国”篆刻赛项的组织实施,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市民的书写、篆刻学习交流和展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上海市语委、市教委大力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落实这一活动的各项工作。近两年,每年有18000多人参加上海赛区的书写、篆刻大赛,从学生到教师、成人,每年上千人获得上海赛区各类奖项,百余人在全国评选中获奖。为上海的语言文字工作和书写教育起到了进一步的引领、示范作用。
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和书法名家进校园等活动已结合进上海的语言文字工作中,通过搭建线上线下平台,打造优质品牌项目,带动学校、社会的书写、书法教育学习的开展,营造了全社会共同传承中华经典文化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