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闵行区语委、闵行区教育局、闵行区教育学院联合推进的“墨道行动”暨“经典润乡土计划”在区教育学院正式启动。闵行区教育局、教育学院相关领导以及项目校校长和学员代表参加启动仪式,闵行区教育局普教二科范亿主持活动。
“经典润乡土计划”立足区域特点,融合教育部中华诵写讲系列活动,面向区域内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开展包括经典诵读、诗词书写、诗词教学在内的系列活动。该项目旨在发挥语言文字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基础作用,更好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创新举措。
闵行区语委办语委干部倪宏从项目实施的背景、实施目标、实施方案三个角度介绍项目方案。她指出,项目组将组建管理团队、专家团队、骨干成员团队,开展诵(经典诗词朗诵)、写(书法教学)、讲(诗词微课教学)系列活动。希望通过项目的扎实推进,打造一批高素养的教师团队,开发以经典诵写讲为核心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活动现场,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龚耀昌、上海市教育报刊总社学媒中心党委书记赵玉平及导师代表共同携手按下启动球,“墨道同根 文化同源”闵行区“经典润乡土”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项目组特聘市教研室、市朗诵协会、区书法特色学校专家形成经典诵写讲导师团队。
启动仪式上,龚耀昌副院长、赵玉平主任为导师代表颁发聘书。市教研室教研员、特级教师曹刚老师和市朗诵协会会长陆澄先生作为导师代表发言。
曹刚老师指出,学生朗读、学习诗歌是对人类语言创造性的感悟。通过对虚构的文学世界的体验,通过对生命意义、自然意义的理解,学生的思维走向高阶,情感体验走向精细化。他认为项目的推进,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很大的价值。
陆澄老师指出,诗歌是一座宝山,要从诗歌中采撷诗意化的美好情感;同时,通过朗诵赋予诗歌以声音的再现、再创造,让诗情画意飞得更高、更远。
浦江文馨学校的唐文芳老师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唐老师表示希望通过此次项目学习,提升个人修养;提升诗词教学水平,引领学生“乐读”、“美读”,在诵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和韵律美。
江川路小学徐玲静副校长与大家分享江川路小学的教育智慧。作为市“古诗吟诵”试点校,学校把“晓荷诗苑”作为开展基础渗透型经典读书活动的主阵地。通过“诵诗句”“唱诗歌”“解诗意”“书诗句”“创诗文”“品诗味”“演诗情”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华古典文化的热爱。在江小学子充满灵动的阅读成果中,我们看到了真诚、勇敢和力量,看到了快乐、智慧和成长,给项目校以极大的启发。
活动最后,龚耀昌副院长作总结发言。他强调了语言文字对交流交际、文化传承、文化演进的意义和价值,他认为,“乡土”就是“本来”,语言文字建构起来的经典是我们精神的家园。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项“回到本来、走向未来”的活动。我们用行动的方式,以“文”“化”人,用诵读、书写、教学的方式带领师生走近经典、传承经典,让经典像春天的涟漪一般蔓延,像春天的种子一般生长,滋润每一个有梦想有创造力的闵行人。
闵行区将扎实推进经典润乡土项目,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闵行区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闵行区高品质语言文字服务体系,促进闵行教育高标准均衡发展、高品质内涵发展、高水平特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