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书协青少年工作委员会活动
日前,上海青少年校内外书法教育座谈会在韩天衡美术馆举行。会议由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和“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上海赛区组委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大赛组委会”)联合召开。会议邀请各区教育局语委办、大赛主承办单位、评审专家及部分校内外从事书法教育的指导老师参会。
会议由上海市书协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徐梅主持。她与与会者纷纷就历年上海青少年赛事、通过赛事促进青少年书法教育、语言文字规范化对书法赛事的意义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大家对青少年书法教育导向、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美育素养和参赛指导等方面,既分享了实践体会又进行了深入研讨。各区语委办的相关代表也就书法教育和赛事的组织宣传工作交流了各自的经验和体会。
“上海青少年校内外书法教育座谈会”
部分发言内容与大家分享:
徐 梅
上海市书协青少年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兼秘书长
“书法名家进校园”特聘专家
我长期关注并积极参与上海市青少年书法教育工作,走遍了上海16个区各类书法特色学校并坚持公益书法走进校园活动,接触了许多学校师生和家长,感触很深。我认为,上海市青少年书法教育总体发展良好。校内外书法教育形式丰富多采,针对青少年的书法赛事也很多,近几年的赛事成绩和学习效果是喜人的。
目前存在问题:一是校内外师资互补式教学对学生成长有利,但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考级赛事指导等存在差异,虽有教学大纲,但无实施细则;二是书法教育中重技能练习,轻美育教学。对书法常识、文字演变、历史故事、代表人物及作品等缺乏知识传授,学生对书法这门课程缺乏兴趣;三是校内外书法教学都有各自优势,需要取长补短,希望市教育主管部门作为体制内管理部门和市书法家协会作为社会团体加强联合,将校内外书法教育渠道打通,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共同研讨围绕教学大纲要求的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法和内容,通过考级和赛事,使青少年书写能力从根本上得到提高,从而使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言文字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徐宏斌
上海市书协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秋海堂文化艺术中心创始人
书法教育是我日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在自我开班和走进校园传播书法两者之间,我更重视后者,精力分配也据此取舍。大家都知道,书法进校园大多是公益性质的,这也和个人理想有关。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书法进校园工作上,我的想法是:以文化为根,美育为本,德育为魂。主要立足几方面的工作:1、发起“百场书法文化讲座进校园”活动,立足于书法文化讲座,融入思政教育,兼顾书写入门指导(如主题讲座《书法里的家国情怀》);2、根据学校文化特色,开展特色书法活动(最好成为学校美育德育品牌,比如,高安路第一小学的书法义卖捐助云南活动);3、发挥自己书法人和公益志愿者身份结合的优势,将美育德育融合,开展书法志愿和公益活动。比如,发起徐汇区秋海堂书法小志愿者服务队。
在走进中小学校开展书法普及教育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不仅要考虑为学校带来什么,还要尊重学校的需求和意愿。同时,要尽可能为学校“加分”,不能增负;要多立足文化,不仅停留在技法层面,可视为语文课、历史课乃至思想品德课的延伸。为了更好地配合书法进校园工作,我花了两年时间撰写了《青少年临池指南》一书,将家、校、社的书法教育打通,解答了老师、家长、学生在书法教育学习上的诸多实际问题。
花 汇
上海市书协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徐汇区园南中学书法指导老师
2021年以来,由国家主导的“双新”(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教育改革,聚焦学生六大核心素养。而书法作为当代基础教育的一门课程,起步较晚。目前书法学科并未有相应的、专门的“双新”下的教育内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和艺术课程标准也并未显著地对其进行阐释和要求。唯有主动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挖掘当代书法育人价值,研究书法育人策略,探索书法教育实施路径,才能让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法学科在新时代的义务教育阶段改革大潮中焕发出新的价值和活力。
在中学书法教育育人价值的厘清和梳理过程中,有两点必须明确和重视。第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它不是为了培养少数书法艺术专门人才,而是通过这门课程来提高今天的全体学生、明天的全体国民的素养的;第二,无论是《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涉及的书写能力、审美情趣、文化自信、爱国情怀等目标,还是核心素养的六大方面,都是多维度、综合性的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新时代的核心素养体系与自古以来的书法艺术和书法教育一旦打通关隘,必将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与思路,从而更深刻地影响未来中国教育的改革实践。
田新海
上海市书协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宝山区校内外书法指导老师
信息时代通讯设施的普遍使用,使文字书写退居“二线”,书法艺术的存在空间日益缩小,小学生书写能力逐渐退化。小学是孩子身体的成长期和各种习惯的形成期。但是坐姿不正确、错误的执笔方法、倒写笔画的、结构不美观的、篇章不和谐的比比皆是。
我个人认为目前棘手解决的几个问题,首先,学校要切实保障学生的书法课堂正常进行,同时借助社会力量外聘专业书法老师执教;其次,书法课应该引起家长们的足够重视,千万不要以为读书唯有语、数、外等文化课重要,写字没必要专门去学习。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功,读书和写字是分不开的。一个孩子能拥有一手好字,在诸多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的。近二十几年的书法教育生涯,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字写的好的孩子,在学校里方方面面都表现得很优秀,从2018年起,我的学生中常有喜报频传,有考进北大、复旦、交大的,这充分说明孩子书法学得好,考进名牌大学的几率也很高。因此,需要社会、学校、家长三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少儿书法教育的健康发展!
糜晓鸣
上海市书协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子长学校书法指导老师
目前无论从区级层面还是到市级层面,大家对书法篆刻教育都很重视,尤其是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每年都有相对应的比赛和活动,这对书法艺术的推动和普及无疑是具有积极作用的。我作为一名校内一线的书法教师,在这几年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明显感受到如何完善这些比赛和活动的组织与前期宣传是目前主办方都比较重视的方面,而对后期成果的展示和引导往往还不够到位。不得不说,在这方面上海市书协的做法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这几年的上海市青少年书法篆刻展就办得很成功。这次由上海市书协主办、我们学校承办的“纪念沈尹默诞辰140周年——上海市中小学师生书法篆刻大赛”目前正在征稿中,我们力争把这项工作做好,避免出现比赛活动“虎头蛇尾”的形式化趋向,真正从青少年学习发展的角度出发,使得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有成长有收获。
黄陈伟
浦东横竖撇捺书法文化交流中心
书法指导老师
就青少年书法教育想谈三点感受:一、要重视规范字教学。目前高校的书法教学,即使是师范类学校的书法专业学习,往往和中小学生的书法教学内容严重脱节,学而不致用是个突出问题。高校培养的书法专业学生只注重学生投展的教学,对规范字教学、楷书等基本功教学、硬笔字教学等内容严重不足,要引起足够重视。书法是技进而道的学问,对中小学生而言,先是技术后是艺术。注重基本功训练,对从事书法教学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尤为重要;二、要把书法学习成果融入到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书法对学生来讲需要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这就需要家长学生共同克服各种困难,让书法慢慢地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是一个最大的难题。中国书法有它的特殊的“功效”,能让人沉下心来,历练学生一丝不苟地做一件事,静气凝神不受外界影响。所以,书法除考级之类的学习外,教育主管部门要常常进行一些书法类竞赛,然后把获奖情况纳入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这样会加强书法学习在学生综合成长过程中的分量;三、要加强校外书法培训教育的引导、规范和管理。目前校外书法机构很多,可谓百步之内必有一家。场所不固定,有在老师家里的、有外借门面房的、有在文化园区内设置的,无证经营很是普遍。老师情况也是五花八门,一盘散沙。我觉得市教育部门和市书法家协会应联合起来做些工作,逐步加强管理引导,制订行规标准,鼓励规模化发展等等。
侯少楠
侯少楠文化艺术辅导工作室
书法指导老师
我作为一名校外书法辅导者,目前主要以小班化教学。大多从唐楷入手,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们对楷书的基本功的掌握。然后不断的拓展写隶书,行书等。比如我们写行书的同学不仅仅写“二王”,还可以学习唐、宋、明清的。这些做法是培养学生对书法的认识和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
其实,我在教学中也会思考如何能更有效的让学生们学以致用,解决一些同学们实际书写的问题。这次能和校内同仁沟通交流,机会难得。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多交流、多学习,教学相长,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