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无障碍
传承汉字文化——原国家语委副主任傅永和教授为普陀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讲课
发布时间:2018-10-31 来源:普陀区语委办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今天,从传承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的视角,着力提升中小学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更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时代价值。

2018年10月18日上午,普陀区教师培训(师德素养)微课程《溯本正源——现行汉字分析》在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一楼报告厅举行。此次培训邀请到原国家语委副主任、语言文字大家傅永和(以下简称傅老),为普陀区教师做题目为《溯本正源——现行汉字分析》的讲座,全区中小学、幼儿园180名教师参加了现场培训,区教育学院培训中心赵群主任主持活动。

■ 范以纲局长与傅教授亲切交流

■ 全区中小学、幼儿园180名教师参加了现场培训

■ 区教育学院培训中心主任赵群主持活动

 

培训由普陀区教育学院培训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共同策划主办。前期与华东师范第四附属中学学校领导进行了多次协商,以确保培训顺利完成。学院培训中心具体落实了拟定通知、在线报名、培训签到、作业单归档、培训赋分等过程管理任务。讲座内容同时进行了在线直播。这是教育学院与基层学校联合培训、共享资源的一次成功合作,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尝试惠及广大教师。

■ 傅永和讲座《溯本正源——现行汉字分析》


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推行简化字开始,关于汉字繁简之争一直未曾停止,最近一段时间又成为了热点话题。作为国家语委原副主任,傅老一直以来都是汉字简化、规范化工作的参与者。傅老从现行汉字分析的意义、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演变、现行汉字的分析三个方面给普陀教师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文化盛宴。

一 现行汉字分析的意义

汉字中有90%以上是形声字,傅老使用电脑的二进制进行声符表音度的分析,对形声字的声、韵、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然后从“颖”字的字形、字音讲起,九类形声字的分类唤起了现场教师们的回忆,仿佛回到了大学课堂,以前学过的古汉语课和现代汉语课又回想起来。

■ 从“颖”的形声字讲起

 

二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演变

关于汉字的起源,学术界有很多种观点,如结绳记事、手势语、刻符说、仓颉造字说等。傅老认为汉字的起源是原始图画,汉字形体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个阶段。傅老从甲骨文到南北朝的楷书,为我们勾勒出清晰的汉字发展历程。每当需要讲解古文字时,傅老就用粉笔在黑板上展示给老师们看,无论是甲骨金文还是小篆,他都信手拈来,处处体现出诚恳踏实治学的态度和深厚的文字学功底。

■ 傅老用粉笔在黑板上展示汉字形体的演变

■ 教师们认真听课

 

三 现行汉字的分析

对于现代的汉字教学,傅老告诉一线教师,汉字教学需要溯本正源,了解个中原因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汉字,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因字义的演变,如今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难以解释清楚的字或词语。有些现行汉字的字义已经不是造字之初的本义,而是其引申义或假借义。傅老以“孔子亡”中的“亡”字为例,启发语文老师们,在教学中,想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可能需要通过甲骨文和现行汉字的对比从而得出字的本义,对字的意思有更全面的了解。

■ 现场掌声不断

■ 学员作业

 

三个多小时的培训结束后,在场聆听讲座的教师们深刻感受到傅老的渊博学识,领略到中国汉字的“美”,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现场掌声不断。傅老的讲座深入浅出,用一个一个生动的汉字范例,结合中小学教育,为一线教师打开了一扇汉字文化的大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将汉字的文化和精神传承下去。


  •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