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118号政协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9-12 字体 [ ]

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以毕业生为本 助力上海高校学生留沪就业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开设上海发展的市情报告讲座”的建议

  为更好帮助高校毕业生认识职场、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掌握必备求职技巧,市人社部门通过举办职业指导讲座、求职能力实训营等形式,将专业化职业指导向校园前置,帮助学生及时掌握上海劳动力市场发展行情,做好留沪求职应聘准备。同时,加强政校合作,持续进行师资共建,将本市优质职业指导师的经验方法、指导技巧、前沿理念与高校就业办进行分享交流。目前,“个人预约职业指导”便民服务事项已顺利入驻“随申办”APP,学生们可在线预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一对一”专门职业指导服务。青年就业见习计划面向高校毕业学年学生开放,以增强其毕业前的实岗经验。

  市教委自2013年开展上海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引导高校和企业通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实习就业,推动校企进一步合作签订长期共建协议达成深度校企合作,探索构建“共建、共育、共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常态化职业发展互动渠道,推动打造专业人才“输送链”,为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就业保驾护航。

  二、关于“加强第三方招聘网站功能建设”的建议

  市教委通过建设微信小程序“上海学生事务”、微信公众号“上海学生事务”和上海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创新采用当下深受青年人喜爱的直播形式与就业招聘进行嫁接融合,开创全国首次多家企业同会场独立线上直播的招聘形式,通过“上海学生事务”微信小程序平台实现空中直播宣讲、在线视频面试等一体化服务。利用“场景化+个性化”线上联动模式,企业通过直播宣讲形式分享招才引智政策,并根据简历筛选匹配进行1对1线上面试,从而最大程度复现线下现场招聘会场景,让高校毕业生“云端”就业,触屏可及。此外,借助哔哩哔哩、微博等网络平台,通过线上荐岗、空中宣讲、云端邀约、视频面试等方式为高校就业与用人单位招聘提供便利,做到方式更灵活、平台更开放、服务不停歇、招聘不断线。

  市人社部门官方招聘平台——上海公共就业招聘新平台(以下简称“新平台”)已于2021年10月上线运行。新平台作为本市人社部门的官方网站,持续为广大劳动者提供公益、免费、专业、权威的公共就业服务。目前,新平台已正式入驻“随申办”APP,本市高校毕业生通过“随申办”搜索“上海公共招聘”,即可在线填写简历并完成投递。为加大高校毕业生求职匹配精准度,新平台已建有高校毕业生求职招聘专区,并已吸纳专注校园招聘的人力资源机构入驻平台旗舰店,持续为高校毕业生释放更多求职岗位。此外,新平台已具备为人推岗、为岗推人、智能匹配等功能,可极大缩减高校毕业生求职时长,提升求职效率。同时,新平台即将引入专业职业测评工具,打造更专业的职业测评平台,帮助高校毕业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身职业兴趣。后续,本市人社部门将持续探索数字化赋能,助力本市高校毕业生更好留沪就业。

  三、关于“规范用人单位的招聘程序”的建议

  市人社部门将继续完善企业用工指导,督促企业优化招聘环节,同时,将持续在全市范围开展“乐业上海优+”行动,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招聘计划,开展更多校园专项招聘活动、直播带岗活动,搭建本市高校毕业生与企业沟通互动桥梁,缩短求职距离,提升求职效率。同时,本市人社部门积极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并纳入2024年市政府实事项目,本市高校毕业生可前往站点,获取家门口、校门口的公共就业服务,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在沪获取岗位及各项就业服务帮助的便捷度。

  四、关于“完善应届生的定义内涵”的建议

  关于应届毕业生定义问题,需教育部在全国范围统一明确。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政策是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政策,市高校招生和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每年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本市人才政策的总体部署,结合当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修订优化。目前,上海市对于人才引进的政策有多种途径,若因各种原因错过毕业生落户窗口期,可以通过其他人才引进、居转户等其他途径落户本市。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本市高校毕业生留沪工作,吸引外省市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为本市“五个中心”与“四大品牌”建设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留住优秀后备人才。

  感谢你们对上海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2024年5月21日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