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174号政协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9-12 字体 [ ]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做好青少年科学教育加法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科学教育是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长期以来,市教委高度重视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着力推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一、关于“坚持立德树人,推进素质教育”的建议

  市教委会同市科协、市科委举办“大师课堂”“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专家团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每年组织10余名院士级别科学家进入校园、进入上海科学会堂进行科学精神及科学家精神的传播、科技前沿介绍,激发青少年从小投身建设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2022年起,市教委开展“上海青少年科创教育经典导读”活动,邀请院士、专家等科学家担任导读人,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读书心得,并向青少年推荐科学书籍,引导青少年养成崇尚科学、热爱阅读的品质。同时,市教委通过开展市、区、校各级教研,学科教师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科学家精神融入课程与教学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关于“注重实践体验,加强校外教育”的建议

  市教委会同市科协积极统筹各类科普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素质普及活动。一是推动优质资源向学校辐射。推动本市64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0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和300余家上海市科普基地面向中小学校开放。二是统筹本市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科教资源。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合作的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上海科学营活动,每年邀请10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在上海著名高校进行为期1周的学习与生活体验。实施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项目,已陆续在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等单位设立37个工作站,在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科普基地、重点实验室等匹配148个实践点。三是启动学生(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申报与评定工作。目前已认定94家基地,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医院、科技园区、企业等不同类型的单位,面向青少年提供实践场地、科创课程等,为上海青少年科学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推动“馆校合作”,引导学生走进科技馆、博物馆等,感受科学魅力。

  三、关于“搭建多元平台,培养创新人才”的建议

  市教委会同市科协、市科委等单位着力为青少年搭建多元展示发展平台。一是打造普及、提高、拔尖相结合的青少年科技赛事活动体系。本市每年举办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节、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海市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未来工程师大赛等品牌活动,鼓励青少年进行力所能及的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及最新技术前沿,推出人工智能新赛道。近年来,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及最新技术前沿,推出了长三角青少年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挑战赛、上海市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机器人挑战活动、“少年开发者”人工智能新赛道等,鼓励青少年拥抱科技,筑梦未来。三是加强国际交流,开拓展示平台。组织上海学生参与“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和“世界青少年英才奥林匹克竞赛(Genius Olympiad)”,20多年来,已有102名上海青少年在ISEF中获得大赛奖,其中23名得到被林肯实验室以其姓名命名小行星的荣誉。此外,与德国、英国、比利时、瑞士、西班牙、荷兰、巴西、马来西亚、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青少年科技教育组织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项目交流活动。

  后续,市教委将围绕“做强校内、提升校外、内外联动、社会支撑”的总体思路,强化青少年科创体验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等育人平台建设,联合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科技头部企业等社会力量,用好院士和研究员等专家资源,持续提升科学教育水平与人才培育能力。

  感谢您对上海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2024年4月25日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