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101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10-27 字体 [ ]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增加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时间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做好青少年健康促进工作是建设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多年来,上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充分发挥以体育人的综合价值,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您从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角度,提出了增加他们参与体育活动时间的相关建议。对此,我们深表感谢。

一、关于“社会上要破除内卷模式,共同营造积极向上、强健体魄的氛围,鼓励青少年群体多运动”的建议

社会各方面的共同支持是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保障。市教委高度重视体育文化建设,努力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挖掘赛事育人潜力,在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中普及运动项目知识、传播体育文化、强化仪式教育,并通过开展优秀运动员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观摩高水平体育赛事等方式,不断提升育人效果。二是构建家校联动机制,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提升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对家庭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推动构建家校合力支持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利用网络、电视、报刊及广播等平台,报道学生体育赛事和优秀案例,积极传播“以体育人”的育人理念,提升社会对学生体育运动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

二、关于“学校要保证青少年有足够的体育活动时间”的建议

近年来,市教委全面推进学生校内外各1小时体育运动工作。一是开齐开足体育课,有序推动体育课课时增加,全面推进小学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鼓励初中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高中阶段逐步增加课时,中小学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二是增加课外运动时间,以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为契机,利用课后时间以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形式,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体育运动,并通过布置体育家庭作业的方式,促进学生每天校外体育活动。三是引导学生自觉锻炼,在系统实施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及高中“专项化”课程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基础上,健全评价激励机制,研究制定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激励和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至少2项运动技能。义务教育阶段每学期对学生体育课表现均有考核要求,考核结果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同时,将体育课时落实情况纳入对各区和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

三、关于“补齐课后服务短板,完善课后体育服务政策”的建议

在“双减”政策落地过程中,市教委出台《上海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等文件,指导学校将课后服务纳入五育融合体系,形成“5+2”(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时)、“作业辅导+素质活动”相结合的课后服务框架,开展体育、艺术等各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推动为体育运动做加法,为学生学业负担做减法。同时,为指导学校不断提升体育课后服务水平,市教委指导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开发资源平台,提供各类专业课程供学校自主选择。目前,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快乐体能等运动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四、关于“打造上海成为青少年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定期在上海举办世界青少年城市运动会”的建议

高水平体育赛事在发挥赛事的育人价值,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结合上海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相关部署和规划,市教委会同市体育局等相关部门,开展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等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学校体育赛事活动,吸引青少年学生广泛参加,并积极打造有社会影响的品牌赛事。其中,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对三超级篮球赛等赛事已连续举办多届,赛事影响力和社会效应逐年扩大。

下一阶段,在继续做好以上各项工作基础上,市教委一是进一步提升校园体育运动质量,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指导学校不断丰富练习内容、改进组织方法,运用数字化等手段科学开展运动监测,确保适宜的运动负荷,激发学生掌握技能、增强体能的积极性。二是大力推动学校体育“一条龙”布局建设,以学校为单位在足球等重点项目,击剑、射箭等推进项目方面全面推进体育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普及高水平体育教育,促进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并为优秀体育苗子成长创造条件。三是做好学生体育赛事组织工作,建全市、区、校分层赛事体系,举办各类邀请赛、锦标赛、阳光体育大联赛等赛事,重点打造2-3个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赛事,不断提升赛事水平,提升育人效果。此外,会同体育部门共同推进学校设置教练岗工作,组织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等进校,促进学校体育课及课余训练水平不断提升。

感谢您对上海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2023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