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92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10-27 字体 [ ]

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促进高校多元化人才培养以助推人才高地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你们提出“促进高校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建议,对我们的工作很有指导意义。诚如你们所述,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期的教育要求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创新知识发展。尤其在高等教育方面,对高校提出了通过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满足社会发展对于不同类型人才需求的新要求。真正切实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整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将积极采纳你们的建议,加快推进高校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

一、关于“增加通识教育、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形成多元的知识学习路径”的建议

本市一直致力于通过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多元化人才培养。2018年以来,市教委支持上海高校开展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推动高校拓宽专业口径,设置大类专业,开展通识教育,开设跨学科课程。上海各高校将通识教育理念融入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如,上海财经大学建设7大模块通识教育课程,构建以“立体课程、多元路径、个性体验”为特征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上海外国语大学根据学科特点和知识结构将通识教育课程分为世界文明与国际视野、中华文明与文化传承、艺术鉴赏与审美情趣、数理哲学与创造性思维、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等10个模块。此外,各高校可通过上海市高校课程共享中心、松江大学园区、临港新片区等共享平台实现学生跨校选课、学分互认、资源共享等,为学生提供多元的知识学习路径。

同时,市教委高度重视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上海大力推进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已有27所高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门机构(创业学院等),36所高校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必修学分。要求双创学院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重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教材建设、师资培训等工作;实践基地应整合校内外实践资源,重点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筛选、培育、孵化创新创业项目等工作。鼓励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数字化资源建设,本市高校自建并已上线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线课程数已累计达376门,选课超40万人次。高校自主编写的创新创业教育类教材和案例库达150个。其中,同济大学《“三链协同”的共生型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与实践》、上海财经大学《融合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构与实践》两项创业教育成果入选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

二、关于“引入‘项目化’教学手段,实现‘立交桥’式培养”的建议

上海自2007年起实施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以下简称“大创计划”),着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大创计划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创新性实践,经过1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国家、市、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近5年来,上海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累计近2万项,入选国家级项目8000余项,参与学生数十万人。每两年举办大创计划成果展,展示各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果,交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经验。上海高校国创项目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屡获优秀学术论文、最佳创业项目、最佳创意项目等荣誉。上海交通大学《使命驱动的全链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上海理工大学《“三结合、三递进、三协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宇实践》荣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此外,市教委在2023年的高等教育工作要点中专门谋划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统筹协调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主动对接各区产教融合建设目标,推动学校与区内行业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和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建立产业教授、产业导师、产业讲师三级产业师资人才梯队。至今,已支持建设30个上海市重点现代产业学院、3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通过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校企合作课程体系等举措,鼓励各高校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共建校企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产教“立交桥”式培养。

三、关于“建设跨学科、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高素养的师资队伍”的建议

市教委高度重视教师团队建设,积极鼓励学校组建高水平教师教学团队和创新团队。其中,创新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教学科研团队,可跨学校、跨领域、跨学科组建,具有相对集中的合作方向以及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团队允许从校外聘请兼职人员,形成建设一流团队的目标。团队坚持人才培养导向,引导本市高校重视本科教育和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把教师育人与科学研究、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统一起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团队发展模式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市教委积极强化双创师资队伍建设。要求高校明确全体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责任,认定的创新创业教育课时计入教学工作量,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任务和业绩作为教师年度考核、任期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推动高校聘请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教育专兼职教师。全市高校双创教育专职教师700余人,兼职导师5000余人,217名导师入选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多次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训、鼓励教师积极深入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打造“双师型”师资。通过上海市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建设,积极整合各校校内外教学资源,形成上海市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团队。

四、关于“建立多学科资源共享平台,形成协同育人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建议

 市教委高度重视本市高校围绕国家和上海发展需求推进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建设,通过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平台基地建设等项目,鼓励引导高校加强学科交叉、强化科研育人、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集聚高水平团队。如,在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中,支持本市高校紧密对接科创中心建设,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整合本市优势资源开展校校协同,合力打造实体化研究院。鼓励依托实体化研究院,以重大任务和需求为导向开展有组织科研,辐射带动联合培养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培育和引进高水平师资队伍。

近年来,本市陆续出台《上海市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方案》《上海市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系列文件,系统谋划加快构建本市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搭建政府、学校、企业的沟通交互平台,加快“引企入教”改革,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提供更多的便利。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中,支持高校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加强与创新能级高的行业领军企业、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开展协同合作,搭建平台协同育人、提升科研能力,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目前已布局建设42家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落实相关规划与项目建设,督促各高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优化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产学研合作研究项目建设等,积极引入“项目化、小班式、导师制”等教学模式,形成多元互通的知识学习路径。同时,进一步加大跨学科、跨学校的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用,筹划成立上海高校教发中心联盟,凝聚上海高校教发智慧,协力培育高水平、高素养的师资团队。通过教育教学改革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各校学科专业布局规划,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形成多学科交叉育人合力,培育复合型、创新性的多元化高质量人才。

感谢你们对上海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2023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