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应对“5+2”课后服务模式实施后 有关问题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为落实国家和本市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有关要求,2021年下半年以来,本市积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推出了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政策,全面实施“5+2”(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时)、“作业辅导+素质活动”相结合的课后服务,并在经费保障、共享资源、引入社会专业力量等方面形成支持体系。
一、关于“研究制定统一的‘5+2’课后服务管理细则”的建议
2022年2月,市教委发布《上海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围绕课后服务意愿的征询、服务活动内容的设计与安排、校内管理与保障、校外资源的利用、质量保障与监控等课后服务重点环节设计了规范性标准和针对性指导,促进面上学校更好地开展课后服务,提高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
《指南》指出,要在愿留尽留全覆盖的基础上,多渠道排摸学生和家长意愿,完善需求征询流程,做到定期征询和弹性预约相结合,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求。在征询家长意愿时,《指南》明确规定不得包含强制、禁止等影响学生和家长意愿选择的文字表述。在发放征询单时,学校及教师不得附加与“愿留尽留”“弹性预约”相悖的语言引导或暗示。各校要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师资、场地设备条件和可利用的校外资源,安排适当的课后服务内容与形式,并建立包含时间安排、活动内容、场地开放、形式安排、负责人员五要素的课后服务“排片表”。
二、关于“各区尽快落实相应经费保障和教师取酬机制”的建议
市教委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对放学后愿意留校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免费的课后服务。同时,进一步强化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明确按照在校生每生每年不低于100元的标准,安排经费用于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增加的能耗、设施设备、材料购置等运行经费支出;按照每课时85元的标准安排经费,在做好校内公示的基础上,据实发放教师课后服务报酬,保障参与教师应有待遇。用于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的经费额度,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并设立课后服务专项,不作为次年正常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相关经费由市、区财政分别承担。
三、关于“充分挖掘各类可用教师资源以增加师资配备”的建议
考虑到课后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和教师力量的有限性,《指南》积极指导区、校拓展校外力量。在教育系统内部,可调动学区、集团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少科站等校外教育单位以及高等院校等资源,也可区域性共享退休教师力量;在教育系统外部,可鼓励和支持引入社区、企事业单位、相关专业团体、社会场馆以及经遴选符合相应要求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据统计,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引入校外专业人员1.14余万人。我们试行全资国企“小荧星”艺校进校园,已有38所学校引入,开设105个兴趣班,覆盖约4000名学生。
市文化旅游局、市教委等单位依托上海都市文化教育优势资源,加强文教结合,加强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创新工作载体与项目培育,广泛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2013年起,“‘非遗’进校园”作为重要内容写入《上海市文教结合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经统计,目前全市各区有500余所中小学校常态化开展“非遗”传承传播活动,涉及各级“非遗”项目220余项,近3年来覆盖青少年10余万人次,重点支持全市109所中小学建设成为“‘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2016年,嘉定、徐汇、黄浦、宝山4区被确定为“‘非遗’进课堂”试点区。2019年,陆行中学南校、朝阳中学、园南中学、杨浦区少年宫、朱泾第二小学、树园幼儿园6所中小学(教育机构)作为“‘非遗’进校园”示范点在全市推广。
在体育资源方面,市体育局会同市教委引导全市各区体育行政部门积极对接学校需求,梳理优化体育活动、场地、师资等资源,提供课后服务项目普及、科学指导、运动训练等服务。积极开展优秀教练员进校园工作,市、区两级体育部们选派专业教练员、退役运动员等进校园设点辅导、带训、上体育活动课。据统计,“十三五”期间,选派进校园的教练员共计1600人次。同时,通过加大社会购买服务力度、优化营商环境、评定星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办法,逐步形成了一批有品牌、有特色的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体育组织走入校园,为学校提供了更多优质体育课程和教师资源。
四、关于“进一步加强同交通管理相关部门的协调对接”的建议
为优化“5+2”课后服务模式实施后特定时段学校周边区域的道路交通保障工作,前期市公安局交警部门优化勤务部署,加强与教育部门紧密联动,对接辖区中小学,了解学校课后服务时间、参加人数以及放学节点,按照“保道路通畅、保放学便利”的工作思路,针对性制定“一校一方案”。对于工作日高峰尤其是晚高峰时段,加大警力投放,提高晚高峰交通管理覆盖面,做到“拥堵不消除、秩序不恢复、警力不撤岗”。同时,结合持续开展的交通大整治和交通安全“动态隐患清零”工作,严查严处机动车乱停放、乱变道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并根据课后服务新特点,精细化调整交通组织和信号灯配时,深挖停车资源,通过设置临时停车泊位以及协调利用学校周边商业中心、办公楼、小区等停车资源,缓解放学时家长停车难问题。此外,还深入学校及社区开展教育宣传,通过引导广大家长尽量采用公共交通“绿色出行”、尽量采用“错时放学”“大手牵小手”等方式,最大限度提升学校门前接送学生车辆通行效率,防止门前交通拥堵。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与相关部门加强对接,细化课后服务管理相关规定,挖掘各类可用课后服务教师资源,优化完善校园周边交通设置方案,加强对复杂路段及周边交通秩序混乱区域进行排摸,完善课后服务相关配套政策的过程管理,并适时做好相关政策评估督导工作。
感谢您对上海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2022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