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064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08-25 字体 [ ]

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力量,也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主力军,更好地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关键是要有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你们提出的建议对推进高校技术转移机构能力建设、促进本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关于“加强高校技术转移机构专业化能力提升”的建议

自2013年起,市教委就围绕“建设一个机构,建立一套制度,建设一支队伍,转化一批项目”的目标持续推进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截至目前,本市共有19家理工农医类高校建立了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其中部属高校6家,市属高校13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各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已经成为服务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职能部门,都能发挥着较为积极的作用,并促成了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案例。其中,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同时,为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并为上海乃至全国高校院所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树立样板,市科委自2017年以来共推进了两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示范项目(共16家),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12家高校入选。在三年建设期内,市科委要求各高校院所对标国际,开展建立成果披露与管理制度、技术转移机构收益分配机制、技术转移服务人才激励机制等3项制度改革并取得成效。

二、关于“支持高校建设绩效导向型技术转移机构”的建议

一是调整完善高校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引导高校重视高等学校专利质量提升并促进转化运用相关工作,同时更全面科学地评价高校通过技术转移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真实贡献度,市教委在现有的上海高校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新增或调整“高质量专利数”“技术转移情况”两项指标,其中“高质量专利数”指标紧扣专利的创新价值和商业价值,以实际获得转化的专利情况作为该项指标的核心内容,并期望通过专利转化运用指标倒逼高校更关注专利质量提升。“技术转移情况”指标主要关注以许可、转让、作价投资等方式开展的技术转移情况(一般已形成知识产权),以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等方式开展的更广泛技术转移情况(一般尚未形成知识产权),以及校企共建产学研基地情况(一般更前端、更基础)。

二是加强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的绩效引导。一方面,市科委通过采取基于绩效的后补贴机制,从制度创新、服务绩效和改革示范等三方面综合评价高校院所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示范项目的建设情况。市教委通过对所支持的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年度工作成效进行综合绩效评价后决定下一年度的支持额度。另一方面,上海市于2019年出台的“科改25条”提出从成果转化净收益中提取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技术转移机构能力建设和人员奖励,引导高校重视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和专业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但该条政策受限于校内部门间平衡、机构和人员服务水平不够等因素,导致落实有一定难度。

近期,本市正在编制新一轮《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1-2023)》,并明确了要从建立科技成果全周期管理制度、加强技术转移运营机构建设、加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三方面强化高校技术转移机构能力建设。同时,市教委将通过专项支持的形式推动高校技术转移机构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建设,进一步健全高校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体系,提升高校专利运营能力和专利质量,逐步建立高校科技成果披露制度和成果发布制度,支持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和大学科技园联动融通,推动更多的高校科技优势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感谢你们对上海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2021年5月24日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