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747号提案的答复

索取号:             发布日期:2020-09-18字体 [ ]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基础教育的投入,让每个孩子享有平等教育资源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我们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其中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坚持优化基础教育布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实现更高质量的公平、更加多样的优质、更具包容的开放,努力办出与上海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一流基础教育。您提案中提出的多项建议对进一步促进我们的工作有积极意义。

一、关于继续加大公共投入,办好每一所学校的建议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进一步推进本市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本市不断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一是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建立稳定的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本市先后制定了全市统一的义务教育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前教育生均经费基本标准,确保本市中小学幼儿园日常运行的稳定投入。二是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本市要求各级政府将义务教育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全额保障,新增财政教育经费向义务教育倾斜,全市小学、初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增长。三是完善教育经费市级统筹机制。本市积极支持城乡一体的基础教育发展,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在逐年加大市对区转移支付力度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完善转移支付结构和办法,结合在校学生人数、人均财力、生均经费水平等因素,增量部分优先用于远郊农村地区和人口导入地区发展基础教育。

在义务教育基本建设方面,本市稳步推进基础教育“十三五”基本建设规划项目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一场一馆一池”项目。截至2019年12月底,基础教育“十三五”基本建设规划已开工项目数(含竣工)467个,已竣工项目数339个,总体开工比(含竣工)达82.8%。2015年,本市出台了《促进本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意见(暂行)》(沪教委发〔2015〕139号),计划到2020年,实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建设、设施设备配置、信息化建设、教师配置与收入、生均经费等全市统一的“五项标准”,进一步提升全市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其中,关于学校建设配置方面,“十三五”期间重点做好“一场一馆一池”(学生剧场、室内体育馆、室内游泳池)建设和改造,规划共计实施项目414个,截至2020年1月底,“一场一馆一池”一开工项目书(含竣工)404个,已竣工项目数379个,总体开工比(含竣工)达97.6%。以上规划的稳步推进,有力缩小了郊区和中心城区在硬件投入上的差距,进一步满足了学生多方面综合发展的需要。

    在教师资源的配置方面,本市坚持“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的原则,探索建立人口导入区和导出区学校事业编制统筹管理机制,尽快推动出台本市新的中小学教师配备和编制管理办法,加大市区编制总量调控与统筹使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二、关于优质师资是提升教育的关键因素,培训好每一位老师的建议

关于“要为学校选配好校长”的建议。确实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队伍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力量,我们也注重积极推进校长队伍的专业化建设。2000年,本市在全国率先推行校长职级制度,逐步淡化校长行政级别,构建了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制度。2013年实施特级校长流动,选派3批50多名特级校长到乡村学校或初中强校工程实验学校任职,提升当地学校的办学水平。2005年本市实施普教系统名校长后备人选培养工程,采取培养基地形式为名校长成长提供平台。目前,培养工程已进入第四期,分“高峰计划”“攻关计划”“种子计划”三个层级,我们正在着力培养更多优秀校长。

关于“提高教师的收入待遇,特别是郊区一些落后地方的教师收入”的建议。根据《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本市建立健全教师工资收入保障机制。一是以义务教育教师收入水平不低于市级公务员收入水平为底线,实施义务教育教师收入增长新机制,自2014年以来,本市连年大幅提高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水平,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增幅已翻番。二是坚持全市所有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水平统一标准,切实巩固郊区中小学稳定教师队伍和城乡教师间柔性流动的实践成效。积极落实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规定乡村学校绩效工资由各区在本区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进行统筹倾斜,通过绩效增量的杠杆,有效地激励了优秀的校长和教师到本市薄弱地区和学校任职任教,整体托高了全市义务教育的“底部”。三是建立不同学段教师绩效工资动态平衡机制,使义务教育、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三个学段的教师绩效工资水平维持科学合理的比例关系。

关于“提升教师的素质,培育优质老师”的建议。本市高度重视师范生培养,目前上海除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两所师范高校以外,还有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建桥学院等高校设置了包括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与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有关的本科专业。另外还有如上海体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高校开设有体育教育、艺术教育等特色师范类本科专业。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鼓励相关市属高校在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的要求下设置面向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本科专业,为基础教育输送优质人才。

同时,本市非常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精神的培养,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工作,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以教师育德意识和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师德教育培训课程体系,不断拓展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内容,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能力。今年,本市出台了《新时代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的意见》,倡导教师做党的领导的拥护者、做爱国守法的模范者、做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做素养厚重的专业者、做严慈相济的育人者、做校园安全的守护者、做言行雅正的教育者、做公平诚信的践行者、做清正廉洁的自律者、做规范从教的责任者,引导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三、关于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德育、中国文化教育;让学生的教育、学习回归学校回归课堂的建议

我们历来非常重视德育工作,努力通过以下方面积极推进: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市教委先后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民族精神教育纲要》《关于建立完善本市教育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效机制建设》等文件,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为重点,构建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整体衔接的一体化大中小德育内容教育序列,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

二是推进以思政课为关键的学科德育体系建设。深化中小学思政课程改革,根据《上海市中小学2019学年度课程计划》的要求,上海中小学各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已实现了课程开设、开足全覆盖,并突出启发式、体验式、信息化教学,将德育内容生动呈现在学生面前。积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各门学科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近年来,市教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每年开展“向英雄致敬”“少年传承中华美德”“圆梦蒲公英”“我们的节日”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不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举办“我是非遗传习人”等活动,形成了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教材。开展“上海市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月”系列活动,让学生“感知”和“践行”优秀传统文化。

四是家校共育,营造良好育人环境。2017年,本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强化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构建家庭教育指导的服务体系、形成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网络三个方面,明确了深化家庭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我们积极构建“1+16+X”家庭教育服务网络,即1个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和指导中心,16个区的家庭教育研究和指导中心,X个线上线下的家长学校,帮助家长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加强对孩子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行为习惯、身心健康、法律法规的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目前,上海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已基本全覆盖。

四、关于重视学前幼儿教育的建议

近年来,上海通过持续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学前教育内涵质量,努力满足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市委、市政府今年出台了《关于推进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0年,整体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35年,全面建成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多元包容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事实上,从2006年起,本市已实施三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发布了第四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明确了我们始终坚持公益普惠方向,持续优化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保教质量,全面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完善科学育人指导服务体系。同时,我们正在加快研究制定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幼儿园装备指南、幼儿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等配套文件,作为《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的有力补充,全面指导和推动本市幼儿园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五、关于发挥上海国际化城市优势,开放国际化学校教育资源给予上海本土学生的建议

关于要积极发挥上海国际化城市的优势,加大教育国际化,我们很赞同。但是,对开放以招收外籍人士子女为主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因受各国义务教育理念、课程、意识形态、招生对象的特定限制,目前尚不具备开放条件。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高中招收中国籍学生,可供本土学生选择。

    感谢您对上海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2020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