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委德〔2021〕39号
各高等学校,各区教育局,各委、局、控股(集团)公司:
现将《上海市学校劳动教育“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上海市学校劳动教育“十四五”规划
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2021年12月28日
上海市学校劳动教育“十四五”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上海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中共上海市委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和《上海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结合本市学校劳动教育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工作基础与形势要求
(一)工作基础
上海高度重视学校劳动教育,持续探索劳动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式。开设劳动技术课程,编写课程标准和教材,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并在学科德育和课程思政改革创新中开展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坚持高中全覆盖开展农村劳动实践近40年,组织中学生参加职业体验、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建设劳动技术教育中心,依托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市区共建、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一批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探索劳动教育评价,纳入中高考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二)形势要求
新的形势和发展阶段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标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劳动教育要围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更好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对标上海建设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及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追求,劳动教育要立足学生发展需求、瞄准短板瓶颈,变革教育方式,注重增强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技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把握未来的能力。对标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转型及人口发展趋势,劳动教育要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依托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促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变革,深化产教融合,探索适应未来发展的载体和形态。上海学校劳动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学校劳动教育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有待完善,全社会支持劳动教育的工作格局需要进一步健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有待完善,所有课程的劳动教育元素需要进一步挖掘;劳动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需要进一步丰富;劳动文化特色品牌需要进一步打造;契合上海发展特点的劳动实践基地需要进一步建设;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能力和人才储备需要进一步优化。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深入实施上海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持续全面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改革创新,建设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的劳动教育体系。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培育劳动精神,形成劳动习惯,在劳动中激发创新创造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劳动教育主要内容,形成集必修课程、特色课程等为一体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完善集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的劳动实践活动体系,打造集成果展示、榜样示范、品牌辐射等为一体的劳动教育文化体系,建设集综合、多元、共享为一体的劳动教育基地体系,健全集专兼结合、德技兼修为一体的劳动教育师资体系,构建贯通一体、开放协同、评价科学、保障有力的劳动教育工作格局,引导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三、主要任务和举措
(一)“多元并举”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行动计划
1.加强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建设。实施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建设行动,编制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完善学农劳动实践课程、志愿服务、公益劳动课程等。推动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开设围绕劳动精神、劳模和工匠精神方面的专题必修课程。开展高校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建设试点,推动普通高等学校全覆盖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劳动课程实施与考核方案。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切实转变毕业生不合理的就业观念。
2.创新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建设。支持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开发一批形式新颖、内容适切的实践体验性劳动教育选修课程。引导劳动教育基地开发适合大中小学生的劳动实践课程。打造50门示范课程和200门特色课程,形成区校有特色、基地有品牌的生动局面。挖掘各类课程的劳动教育价值,研制中小学课程劳动育人指南,引导中小学思政课、语文、历史、自然、地理等学科,强化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等劳动精神培育。推动职业院校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安全、劳动法规教育。开展高校课程劳动育人改革试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二)“知行合一”劳动实践磨砺行动计划
1.规范校内劳动实践。开展校内劳动时间保障行动,实施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劳动任务单,保证中小学生每周参与校内劳动。实施校内劳动内容规范行动,遴选推广学校劳动实践特色项目,推动学校立足校内后勤服务保障领域,设计劳动教育岗位和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校园美化净化、教室寝室保洁、助研助管助教、勤工助学等劳动实践。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科技园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活动,开展创造性劳动实践活动。
2.强化家庭劳动实践。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行动,依托上海家长学校等平台,开设家庭劳动教育系列讲座,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孩子成长观和成才观,当好孩子劳动教育的“第一任教师”。实施学生生活技能养成行动,开展“今天我当家”亲子生活技能学习、展示、交流活动和“跟着父母去上班”职业体验活动,创新家庭劳动实践内容和形式,引导家长“手把手”教会孩子每年学会1-2项生活技能,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3.丰富校外劳动实践。开展“我是未来劳动者”系列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要统筹利用各方资源,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开展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鼓励学生深入田间、工厂等,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兼顾使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劳动。坚持组织高二年级学生开展农村劳动实践活动,鼓励初中和小学开展农业劳动体验和亲子活动。定期开展学生走进国企、走进“老字号”等系列活动,体验创意、创新、创造等劳动过程。
(三)“精神涵育”劳动文化培育行动计划
1.组织劳动教育宣传活动。将每年五月第二周设为全市“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定期开展大中小学“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系列活动。推动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设立校园劳动周和劳动日。组织劳动能手评选、劳动发明比赛、劳动微作品创作等活动,让学生能设计、会动手、爱劳动。开展劳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集中展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成果,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2.推动先模人物进校园。持续开展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科学家等先模人物进校园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崇敬先进、弘扬先进、争当先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组建市级先模人物讲师团,深入挖掘劳模、大国工匠、科学家、三八红旗手等先模人物事迹,遴选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先模人物,建立先模人物讲师团数据库。开展先模人物伴成长系列活动,组织学生整理编纂先模人物口述史,讲述先模人物的成才故事和亲身经历,用先模人物的伟大品格引导学生、启迪学生、鼓舞学生。
3.打造劳动文化产品。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重要节假日,广泛开展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劳动文创打造推广,充分挖掘学校校史文化和建筑等载体所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开发一批特色劳动文创产品,开设劳动文化讲堂,培育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劳动文化。开展校园劳动文化特色品牌项目评选活动,推动学校创新校园劳动文化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4.弘扬垃圾分类新时尚。把垃圾分类作为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强化垃圾分类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注重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培养。组织垃圾分类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知识竞赛、文化作品征集等活动,开展垃圾分类达人评选,把垃圾分类情况作为寝室评比、校园文化建设、温馨教室建设等重要指标,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组建学生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开展主题宣讲、示范指导等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学校爱粮节粮、减塑限塑等专项工作。
(四)“整合共享”劳动实践基地打造计划
1.建设综合性劳动实践场所。由政府投资、企业和社会多方参与,重点支持金山青少年劳动教育中心营地等2-3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安全便捷的市级综合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涵盖农业劳作、加工制造、服务体验、创新实验的系统化劳动实践。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区建设若干区级综合性劳动实践基地。全面升级赋能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改进设施设备,发挥其在区域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培训、学生劳动实践等方面的服务与引领作用。
2.拓展社会劳动实践基地。遴选上海市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完善劳动实践基地管理机制,编制社会劳动实践基地资源图谱。充分整合农场、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社区街道等资源,建设都市农业、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文化创意等系列劳动实践基地,满足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重视劳动文化传承创新,用好“老字号”和“非遗”、手工艺传习基地,建立一批“双创”与职业体验基地。探索长三角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共建长效机制,挂牌一批长三角优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推动长三角劳动实践资源共建共享。
3.加强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开发校内劳动实践空间,建好配齐劳动技术实践教室、实训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因地制宜建设种植园,加强劳动实践场所、设施安全防护。充分利用学校教室操场、食堂宿舍、图书室、学生园区、环境绿化等资源,给学生劳动实践提供充足空间和岗位。推动学校共享实践基地建设,整合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社区学院(校)的实训实验等劳动教育实践资源,向校外学生开放共享,形成长效机制。
(五)“兼容聚力”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提升行动计划
1.加强专兼职师资配备。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和各区劳技教育中心专任教师配备,建强劳动教育教研员队伍。推动高校配备一定数量复合型、实践型劳动教育教师。发挥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优势,指导和参与中小学劳动教育。建立劳动教育教师特聘制度,在中小学分批设立100个劳模工作室、10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及一批荣誉教师岗位,聘任各条战线优秀人物、各行各业专业人士和能工巧匠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
2.提升教师队伍能力。依托高校和相关单位建设若干培训基地,根据教师和劳动教育特点开发培训课程,重点提升教师的理论讲授、训练带教、实践指导能力。开展劳动育人培训,在已有的各类师资培训体系中增加劳动教育培训内容,引导教师挖掘各门课程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实施劳动教育储备人才项目,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设劳动教育相关专业,培养劳动教育方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加强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储备。
3.强化队伍成长激励。完善劳动教育专任教师职称评聘等专业发展保障措施。完善体现劳动教育教师岗位特点的评价标准,突出劳动实践指导和育人实效的导向,拓宽实践成果认定范畴,劳动教育教师组织校外劳动实践活动的时间要折算成工作量。建设劳动教育名师团队,建设50个示范教学团队,设立若干劳动教育名师基地,发挥引领辐射和模范带动作用。
(六)“创新引领”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行动计划
1.开展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建立学生劳动素养评价研究基地,研究制定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和评价办法,全面客观评价学生劳动素养。探索构建中小学贯通的劳动教育监测评价体系,客观记录学生参与学校、家庭和校外劳动实践情况,对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完成度、效果评价、成绩评定等所有流程和环节实行信息化管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劳动素养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各类评奖评选、考核选拔中予以考虑。
2.加强劳动教育安全保障。建立劳动实践场所及劳动活动风险评估、隐患发现及消除工作制度和机制,形成责任明晰、部门协同的事故预防、处置体系。健全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科学评估学生劳动实践活动中的安全风险。加强师生劳动安全教育,制作安全教育课程,帮助师生提高安全意识,规范劳动实践活动,掌握风险防范、应急处置等知识技能。
3.推动劳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建立劳动教育云平台,整合全市劳动教育的优质资源,集成若干门优质在线课程,实现教学资源高效利用。探索劳动教育虚拟教学,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技术,培育若干数字化劳动教育体验中心。联合网络社交平台,开发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接受意趣的劳动教育系列融媒体产品。
4.加强劳动教育研究。加强劳动教育理论创新,推进劳动教育研究管理和成果培育,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支持教师积极申报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开展劳动教育研究。支持有条件的区和高中开展劳动教育个性化学程与学分制评价研究。举办劳动教育研讨会,促进跨学校、跨区域劳动教育经验交流。组建长三角劳动教育联盟,举办长三角劳动教育论坛,通过主题沙龙、圆桌讨论等形式开展专题交流,促进长三角地区劳动教育一体化发展。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上海学校劳动教育的统筹协调,增强劳动教育工作合力。组建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各学段劳动教育的分类指导。成立上海学校劳动教育中心,建设集教师教研培训、工作研究指导等功能于一体的劳动教育管理服务机构。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作为劳动教育第一责任人,加强对本校劳动教育的组织领导。
(二)加强经费保障
将劳动教育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劳动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实施、场所建设、教师培训等劳动教育工作需要。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多渠道筹措经费,鼓励社会资源共同支持推动劳动教育。
(三)强化督导评估
各区教育部门、各高校及相关单位把劳动教育规划作为本地区、本单位“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督导部门将各区和有关部门保障劳动教育情况纳入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综合督政,将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情况纳入基础教育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和高校分类评价。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开展劳动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检查,为改进劳动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四)注重宣传引导
加大对各区、各校劳动教育先进经验、典型案例、优秀成果的宣传推广力度,评选上海学校劳动教育示范区,遴选特色学校、示范基地、试点项目以及先进个人,通过主流媒体及易班、学习强国等平台进行专题宣传和展示,形成引领和辐射效应。开设市级学校劳动教育公众号。各区、各校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交流工作经验、营造浓厚氛围。
抄送: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各区校外联办。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
2021年12月29日印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