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赋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发布日期:2021-03-10 字体 [ ]

上海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教师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多措并举促进市域内校长教师合理流动,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赋能上海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顶层设计,推进教师流动的政策供给。加大政策供给,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公办学校教师配置标准。按照“坚持总量调控与统筹使用、坚持城乡标准统一、坚持向教师岗位倾斜”原则,加大编制资源统筹力度,采取“基本编制+专任教师编制+附加编制”的分层分类模式,解决区域教师编制结构性矛盾,确保教师资源配置到位。完善岗位设置管理。按照“分级分类”和“基本比例+激励比例”的思路,聚焦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功能,建立区级统筹的岗位“蓄水池”新模式,打破岗位资源校际壁垒。以集团化办学、学区化办学情况为依托,加大教师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保障义务教育教师收入动态调整。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在绩效分配中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乡村学校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十三五”期间,全市义务教育教师人均工资水平提升了86%,整体水平位于全国前列。

改革创新,激发教师校长的流动积极性。采取绝对流动和相对稳定的举措,通过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对口支援、乡村学校支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确保全市每位中小学教师10年内有规定的流动记录,同学段学区、集团每年教师交流轮岗人数达到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20%,跨学段学区、集团每年教师交流轮岗人数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5%,流动时间不低于2年,其中骨干教师比例均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从区域层面统计,2019年共8437名教师参与流动,约占教师总数的5%。将教师流动经历或郊区学校工作经历作为选拔培养校长、后备干部、骨干教师,参评特级校长、特级教师的重要依据,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轮岗、赴乡村学校或者薄弱学校任教等经历将作为提任校级干部、晋升高级教师职称(职务)的重要因素。高中教师赴城镇学校交流、赴乡村学校支教累计满3年者,论文发表不作为必备条件,其在受援学校交流过的教育教学方面的案例、总结等,可视作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十三五”以来,通过教师流动、培养等多种方式,上海市每所小学已有1名高级教师、每所初中高级教师的比例已不低于5%。

示范引领,彰显赋能发展的良好效益。发挥优质教师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鼓励全市新评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向乡村学校及初中强校工程实验学校流动支教,鼓励郊区选送中青年校长、教师到城区学校挂职锻炼和跟岗培训。2013年至今,已有151名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参与流动工作。浦东新区以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年度考核、校长职级评审以及名校长培养工程等工作为抓手,注重引导优秀校长从中心城区学校向郊区学校、从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每年派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1学年,“十三五”期间,共派出119人。静安区在高级职称评聘时增加柔性流动职数,通过相应评审的高级教师须到教育局指定的学校任教3年,促进优秀教师流动。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特级校长张悦颖作为流动校长赴上海市金山区石化第一小学工作3年。石化一小是一所以招收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为主的学校。张悦颖校长因地制宜制定了“点石成金”学校发展三年规划,以“墙文化”为抓手撬动学科变革。短短3年,学校迅速成为了老百姓眼中家门口的好学校。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化学特级教师毛东海老师在上海市松江四中流动期间,完成了高一至高三完整一轮的化学教学,每节课向学校教师开放并全程录像,作为教研组永久的视频教研资料,有效带动学校化学学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