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颁布实施以来,金山区积极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文件精神,深入推进社区教育“重心下移”,逐步完善终身教育四级网络体系,在拓展教育阵地、扩大教育服务范围方面下实功夫,努力解决金山市民,特别是偏远农村、独居、行动不便市民参与教育学习活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有效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养和城镇文明程度,加快了金山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步伐。
一、贴近居民需求,完善终身教育十五分钟学习圈
金山区不断深化终身教育十五分钟学习圈建设,建立了覆盖整个区域的宅基楼组、田头谷场等多元学习点,打造了一支多部门参与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培育了大批学习点领头人。学习点以传统美德、家庭教育、民俗文化、科普创造、文明道德、休闲娱乐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巡展、巡讲、巡演”方式,努力延伸社区教育。金山区投入经费700万元,建设多元学习点876个,遍布全区,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教育阵地,组建709人专兼职教师和3101位志愿者队伍,开展各级各类学习教育培训活动14759次,参与学习教育培训活动达455620人次。全区共培养学习点领头人440人,制订乡规民约公约等866份。终身教育十五分钟学习圈建设,极大地方便市民获取符合自身特点和需求的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进一步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市民的综合素质,为构建和谐金山、美丽金山作出重要贡献。
二、推动重心下移,健全终身教育四级网络体系
金山区抓住老年教育学习场所倍增计划建设的工作契机,将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在全区各街镇(工业区)建设一批老年教育村居民学堂。各街镇(工业区)社区学校和村居委高度重视,建立完善机构、制订制度和教学计划,有序开展各项学习教育培训活动,为广大村居民提供充裕的学习资源和充分的学习机会。
目前,金山区已完成16个老年教育场所倍增计划村居学堂建设,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教育四级网络建设。村居学堂成为家门口的社区学校,呈现了“就近、便捷、快乐、丰富”的金山终身教育特色,每个学堂辐射一定范围乡村,使更多市民都能获取学习机会,尽可能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学习需求。例如,金山卫镇“八字学堂”不仅可以在学堂开展学习活动,而且可以利用“智慧村庄零频道”的优势,不出家门就可以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学堂上课情景。“八字学堂”还与东方有线及上海市老年慕课平台合作,下载课程供八字村民学习,村民只要点开家里的电视机就可以进行课程学习,选课就像选电视频道一样简单方便。
三、整合有效资源,推进“行走金山,人文修身”项目
金山区教育局和区文明办携手,整合辖区内市民修身体验基地、终身学习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文化地标、文化创意园区等资源,推出“行走金山,人文修身”项目。该项目于2018年7月启动,项目精心设计了“田园探秘”“文化寻根”“人文传承”三条人文修身行走主题路线,同时发布人文修身地图和活动菜单,并授牌修身基地。三条主题路线,贯穿全区22个修身点,每个点都精心设计活动项目,配合图文结合修身地图,让市民在行进中学习,通过走访场馆、回答问题、互动游戏等方式,行走金山,人文修身。“人文行走”成为构建智慧共享的金山终身教育服务体系的新举措。
四、注重内涵建设,促进区域体验基地的协作发展
长期以来,金山区大力推进区级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建设工作,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全区34个体验点共开辟101个体验学习项目。2018年开展体验学习活动1618次,参与体验市民129739人次。在区级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建设取得一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 “海之韵”“文化游”“生态乐”等三大区级体验基地各体验站点建设进行评估,金山嘴渔村等5个体验点被命名为A级项目、麦隆咖啡等7个体验点被命名为B级项目。以此完善特色创建,总结建设经验,表彰先进典型,推进金山市民体验项目不断拓展和优化,创建金山社区教育特色品牌。2018年,在江苏吴江建设“金山区太湖雪蚕桑文化园体验基地”并挂牌,推进金山吴江两地社区教育联合发展,开辟社区教育发展新路,实现跨界资源共享,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