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提出“要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组织”。2005年上海率先开展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经过近10年的探索,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已经进行了不少尝试,大大丰富了高职招生模式,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综合测评改革试点为高职自主招生考试模式改革提供了“城建样本”。
一是专业对接上海急需。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逐步呈现出高龄化、失能化等特点,养老服务也会趋于更加精细化、多样化。未来的养老服务行业人才需求不仅在数量上会有大幅提升,对人才专业度的要求也会更高。为满足社会对养老人才的需求,学校积极落实《上海市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专项)规划(2015-2020年)》《上海高校养老服务类专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相关文件精神,整合已有资源优势,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并已于2019年3月正式招生。
二是模式改革大胆探索。为破解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难的困境,学校探索改革招生模式,以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为切入口,采用综合测评免笔试加面试自主招生方式,报考该专业学生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专业综评量化评分及专业面试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专业综评量化评分主要是调取报考该专业生源的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或高中生学生综合素质实时数据信息表,从中挑取适合从事本行业的关键要素,形成评分点并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量化,最终形成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综评量化评分表。采取结构化面试,面试官由企业资深人力资源总监或企业管理者及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共同组成,面试评分表由校企双方根据岗位所需,结合学生实际特点研讨制定,着重评价考查考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专业才能及潜能和专业认同等。
2019年自主招生中,学校作为上海第一所全面使用“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作为招生指标的高职院校,采用新高考改革“两依据一参考”中的一参考,建立“文化素质+综合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模式,搭建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衔接的“立交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共报考了42人,全部为上海生源,其中第一志愿人数达到了32人。
三是协同育人出实招。学校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自主招生综合测评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养老类专业行校企联动,双元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企业在开设专业初期就进行了深度的合作交流,组织行业及企业领域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和综合评价表进行多次研讨,探讨校企及行业的选人用人需求。学校通过与智慧养老、医养护一体的养老企业深度融合,拟开展以现代学徒制为特点、工学结合、对标国际标准的医养护教结合的老年服务类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育人目标,重新整合专业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通过联合招生招工,实现双主体育人,搭建养老服务类专业群平台。通过产教研深度融合,学生可实现在校时完成基层一线工作岗位经历,毕业后可胜任基层管理岗位工作,提高初始岗位就业起点,切实解决智慧养老企业尤其是高端企业中高端管理人才严重缺乏的问题,实现培养好人才、用好人才,并最终留住人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