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24年行政许可实施情况年度报告

索取号:AA4903000-2025-002             发布日期:2025-03-06字体 [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有关规定,现将市教委2024年行政许可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24年,市教委共有行政许可事项11项。许可数量及内容较2023年没有变化。没有地方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

  二、行政许可办理情况

  1.基本办理情况。市教委全年共收到办理行政许可的申请26939件。其中:受理26938件,不予受理1件。在受理的办件中:批准24556件,不予批准2382件。按期办结率达到100%。无收费许可事项。

  2.认定数量情况。在批准的24556件许可事项中,“教师资格认定”24485件、“学位授权审核”57件、“高等学校设置审批”7件、“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审定”2件、“高等学校章程核准”4件、“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审批”1件。其他行政许可事项无办件量。

  三、批后监管开展情况

  1.制定实施有关监管措施,确保程序合理高效。将行政许可、复核、检查等与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根据人员特点,指派执法人员监督检查每年不少于一次,定时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工作,针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整改和现场复查等措施,监督成效明显。2024年,在对“教师资格认定”事项的批后监管中,发现并处理了3起吊销教师资格相关案件,对违反师德师风行为“零容忍”。

  2.实施内部监督情况。为加强监督管理,持续开展市、区两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学习和交流,使执法人员在提升全局观念和提高办事效率的基础上,对全市教育系统的行政许可及批后监管工作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下半年,市教委对市、区两级教育执法人员开展行政审批制度专项培训。14名市教委干部通过全市执法证考试,市教委配证行政执法人员数量达到126人。

  3.开展2024年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对象为公办幼儿园、中小学、中职学校及有关教育机构中的5年内未注册的在编在岗教师和新进教师。同时,鼓励本市民办中小幼学校中符合定期注册条件的教师以及公办学校中的储备教师积极参加注册。全年共注册合格教师35026人,其中民办教师达7884人。

  四、改革创新情况

  1.针对高等学校评价,深化高校分类评价改革,落实“一体两翼”综合改革任务,构建“重点任务年度考核”与“办学情况常态评价”相结合的新评价模式;优化民办高校年检指标体系和结果运用办法,有力引导民办高校规范发展。

  2.针对教师评价,严格落实《新时代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意见》;推进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整区试点;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引导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深化“预聘—长聘”制度改革,支持高校推行代表作成果评价;完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3.切实发挥全程网办的工作效能。教师资格认定事项经过多次流程再造后,已实现单点登录、全程网办(数据核验均通过的申请人)。在申请人办理过程中,个人无需多平台登录,系统自动调取垂管系统应用数据、身份证、居住证、户口簿等电子证照,极大程度地给申请人提供便利,更有效减少了审核工作的时间。

  4.强化行政许可事项的公开公示。2024年,上海市教育系统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和办事指南的重新编制工作顺利完成。申请人可通过政务服务平台直接下载最新的许可事项办事指南。落实“专人维护、动态管理”制度,确保所有公开公示信息及时准确无误。

  五、监督纠正情况

  市教委行政许可事项的监督制约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许可办理的执法人员从审批前置服务,窗口(线上)受理,专管员、处室领导、分管委领导审批,制发与送达许可证,许可结果公示等环节,严格按照职权与时限完成各项服务与审核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数据交换等形式,定期在市发展改革委“信用信息平台”进行行政许可事项相关信息公示,并在“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设置投诉举报电话、通讯地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2024年,市教委在行政许可事项办理中,未收到基层单位和办事群众的投诉。全年无涉及行政许可的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发生。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虽然市教委在行政许可领域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离党和人民群众对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2024年,市教委将围绕以下三方面,不断改进并提升市教委行政许可相关工作。

  1.持续加强规范化建设水平。针对教育领域执法岗位流动性较强的特点,计划在7月举办教育系统许可工作专题培训,努力提高许可岗位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进一步深化并践行服务基层学校及广大师生的宗旨。

  2.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结合“跨部门综合监管”“涉企行政检查”等审改工作的推进,不断完善行政许可各项管理制度,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环节,提高审批效率。积极推行政务公开,严格审批流程,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办理时限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

  3.不断提升办事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积极配合市政府和市大数据中心,通过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加快实现信息共享,持续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切实减少基层学校和群众的跑动次数,努力提高行政许可和批后监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