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教育信息2023年第5期

发布日期:2023-05-17 字体 [ ]

目 录


【重要活动】

教育部与上海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先试

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示范城市授牌 上海市3区入选

【基础教育】

上海市金山区挖掘区域特色 聚力提升劳动教育品质

【高等教育】

同济大学深化二级学院法治建设 进一步扎牢依法治校根基



【重要活动】

教育部与上海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先试

近日,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沪签署深入推进上海市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先试战略合作协议(2023—2025年),这是双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深化部市战略合作、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举措。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与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举行座谈并共同见证签约。

陈吉宁代表上海市委、市政府感谢教育部长期以来对上海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持和帮助。他说,当前,上海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着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近年来,教育部把一系列先行先试改革放到上海,探索形成一批重要改革成果,有力激发全市教育发展活力,部市合作已成为推动上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事关立德树人、引领科技创新、支撑城市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我们将以此次协议签署为契机,进一步深化部市合作,加强工作对接,精心组织实施,全力落实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各项任务,更好担当国家战略使命,更好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希望教育部一如既往给予指导支持,帮助我们把上海教育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怀进鹏表示,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上海在积极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聚焦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断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教育部愿和上海同向而行,发挥上海教育“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作用,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先试,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突破口,以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着力点,聚焦重点领域着力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提升高等教育治理效能,加强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探索、创造新经验。

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上海市副市长解冬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上海市领导张为,教育部有关司局、教育部在沪直属高校、部市共建高校及上海有关部委办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

根据协议,教育部与上海市将按照“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上先行先试,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教育布局结构上先行先试”的目标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以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突破口,以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着力点,以提升高等教育治理效能为保障,共同推进上海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先试,实现教育、科技、人才战略在上海高质量落地。


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示范城市授牌 上海市3区入选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全国托育服务工作推进会。大会对首批33个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进行了授牌。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发布了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的通知。经过近两年的创建,上海市黄浦区、浦东新区、奉贤区3个区创建成功,上海市也成为获评全国婴幼儿照护示范城市最多的省市之一。

上海是全国唯一一个由教育部门牵头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的省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依托市、区两级托幼工作联席会议,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等16个部门共同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2021年启动创城工作以来,对照完善支持政策、扩大服务供给、推动融合创新、完善监管服务四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和指标,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创建工作方案,结合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助力提升全市和创建区的婴幼儿照护服务综合实力。

自2018年以来,上海已逐步形成了以幼儿园开设托班为主、普惠性托育服务为导向的基本格局。截至2022年底,全市1309个各类托育服务机构可提供托额近5.8万个,常住人口每千人可提供的托位为2.3个,每年为适龄幼儿家庭提供12次公益免费的科学育儿指导。2023年1月1日,《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全国第一个覆盖0-6岁幼儿全年龄段公共服务的地方立法,明确了上海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一体规划、一体实施、一体保障的发展思路。全市将以《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的正式实施和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的创建成功为契机,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民心工程,加大公办幼儿园开设托班的力度,建设嵌入形式多样的社区托育“宝宝屋”,打造“15分钟社区托育圈”,为3岁以下幼儿家庭提供安全普惠的托育服务和科学育儿指导。


 

【基础教育】

上海市金山区挖掘区域特色 聚力提升劳动教育品质

上海市金山区秉承“创新、实践、梦想”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依托青少年实践活动中心建设,整合区域资源,加强实践教育课程建设,将实践教育与日常生产劳动、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结合,探索出一条价值引领、共享赋能、多方联动、求真务求的青少年劳动教育新模式。

构建劳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依托国家现代农业园,以“农村、农业、农民”为主题的10个农业综合体项目、16个农业旅游配套项目、29个现代化农业种植项目等资源,构建劳动教育基地核心区。形成以东部高新科技、博物馆、传统文化、红色教育、海洋文化等为特色,中部以农俗体验、现代农业、生态环保、自然教育等为特色,西部以历史古镇、名人故居、非遗文化等为特色,重点培养学生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营地内围绕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自主生活、学习、劳动的意识,整合分散资源,重点开展学生日常生活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最大程度地解决当下劳动教育资源与学生人数比例不匹配的现状,满足学生劳动学习、认知、实践的需要。

打造“绿色+”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围绕劳动教育已开发70多门实践课程,形成劳动教育基地合作区。拓展“绿色+科技”劳动教育课程。借助新时代劳动工具、技术、形式从事农业生产,如京东方的水培生菜种植技术,扩展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拓展“绿色+文化”劳动教育课程。通过开发金山基地周边的枫泾古镇、农民画村等与农业相关的兼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基地(场馆)开展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做中感受民风民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做中学习传统匠人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引导学生珍惜劳动成果。拓展“绿色+创意”劳动教育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自身所学所知自主劳动、创造性劳动。打造了青檐版画艺术中心、琮璞文化苑等与农业相关的活动基地,通过体验青瓷、版画等创作,让学生直面真实的劳动过程,体验劳动者的生活,感受劳动的快乐。拓展“绿色+管理”劳动教育课程。设定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班级自主管理小组指导学生自我管理,通过生活劳动增强学生的生存技能,同时,注重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体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


 

【高等教育】

同济大学深化二级学院法治建设 进一步扎牢依法治校根基

同济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依法治校工作常态化运行基础上,组织二级学院创建“依法治校标准(示范)学院”,全面推动校、院两级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和内部治理体系改革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并取得显著成效。

校院联动共建,推动法治建设扎实落地。制定《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配套出台《关于开展依法治校标准(示范)学院创建工作的通知》,大力推进依法治校标准(示范)学院创建工作。依法治校示范学院创建工作涉及学院组织领导、建章立制、内部治理、规范管理、权益保护、法治宣传等方面。各参建学院将该项工作列入学院重点工作任务,建设初期“对照干”,由院党委牵头,主动谋划,对标创建工作要求,落实各项工作指标;建设中期“扎实干”,以师生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把依法治校融入学院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建设后期“凝练干”,结合学科的特点,总结创建工作经验,形成“能展示、可复制、便推广”的工作亮点,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取得明显成效。

校院协同共建,促使治理成效切实显现。学校不断优化依法治校工作体系,设计顶层规章制度更趋科学合理;指导学院提高基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结合学院工作实际,精准施策、深化改革,修订完善教学、科研、学生、人事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形成特色鲜明的规范、科学、清晰、统一的内部管理体系和学院制度体系。经济与管理学院深度清理和优化学院各项规章制度,从最初的198项优化到85项,大幅度减轻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构建由多项议事机制组成的分层级治理体系框架,形成以党政联席会为决策机构,重要事项党委前置把关,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评定分委员会、学科委员会专项讨论,教代会、学代会民主参与的决策联动齿轮机制,构建学科、学术、学风齐头并进的高效治理模式,现已形成依法治校典型经验推广范式;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涵盖招生、培养、评优、就业等全过程的“三全育人”制度保障体系,优质教学资源辐射推广至全国500多所高校。

校院系统共建,探索二级运行模式创新。“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依法治校示范学院创建工作为学校和学院创新校院二级管理和运行模式提供了契机。学校组织所有职能部门全面参与创建和评估工作,深入18个参评学院听取学生、教职工的意见,组织各个学院跨院系深度交流、互通有无,增强学院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对接,将“依法治校”理念深入学院建设各个方面,指导学院不断提升法治建设能力和治理水平;促进各个学院间交流互鉴,搭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的互动平台,为促进学院建设现代治理体系、提升现代治理能力提供有力支持。注重落实师生主体地位,有效发挥教代会、学代会职能,尊重和保护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利,维护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用有效的信息和数据提升基层管理和决策的精细化水平;学校建立基础数据库,为学院精细化管理提供基本依据,各学院构建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学院各项事务全流程监管,优化管理服务,提升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师生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