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教育信息2022年第1期

发布日期:2022-01-18 字体 [ ]

目  录


【重要方案】

浦东新区打造首个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

【党史教育】

复旦大学深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

【基础教育】

黄浦区加强顶层设计 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

【高等教育】

同济大学深入推进教育思想大讨论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重要方案】

浦东新区打造首个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

1月11日,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出台《浦东新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2021-2025年)》,启动建设“十四五”上海首个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方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照上海面向2025年教育综合改革总体部署,结合浦东实际编制形成,主要内容3个方面:一是建设两个体系,高品质的育人体系和高效能的保障体系;二是改革四个领域,实施双轮驱动、发展两个主体、提升两个功能和增强双翼助力;三是强化四个保障,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构建政策支持机制、建立任务落实机制和建立激励保障机制。

 

【党史教育】

复旦大学深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

复旦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部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部署要求,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重要回信精神相结合,与学校中心工作相贯通,结合中央巡视整改工作,坚持政治统领、思想引领、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力求抓出特色、学出成效、干出水平。

以政治统领为根本点,全面统筹部署。学校党委牵头抓总,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和7个巡回指导组,定方案、明目标、排进度、抓重点,对校内34家二级单位开展督促指导。深化分类指导,针对教职工党员、学生党员、医务口党员、离退休党员等不同群体各自特点,创新方式方法,加强渠道融合,提升学习教育的精准性。注重统筹协调,坚持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学习教育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全面推动党内教育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组织专题辅导报告、集中研讨和现场学习,切实增强全校师生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截至目前,学校46个二级党委、931个支部已累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各类学习活动9000余场,累计参与人次9万。

以思想引领为切入点,坚持学思贯通。学校主要领导定期为新生、毕业生、新教职工、教职工党支部书记、附属学校基础教育教师、和机关干部等讲授专题党课、思政课,凝聚奋进力量。组织入党宣誓仪式,百名大学生新党员在《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在学校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党日活动上,4600余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共上党史大课。广泛宣讲百年党史,成立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依托中央、市级及各类校级宣讲团,开展理论宣讲130余场,覆盖校内外受众5万余人次,实现全校范围内二级单位宣讲全覆盖。及时编发学习材料,编印《党史学习教育口袋读本》2万余本,向教职工党员、离退休党员及学生党支部书记发放党史学习教育指定材料5300余套。创新线上学习模式,制作并在线推出《四史·大家讲》《光华·党员说》《〈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微党课》等系列党史微党课,总集数超过100集,总点击量超过5000万人次,师生反响热烈,学习热情高涨。

以守正创新为着力点,上好“大思政课”。学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赓续红色血脉,拓展育人阵地,创新学习载体,让校内外红色教育基地成为“教室”,让丰富文化资源成为“教材”,让感人先辈模范成为“教师”,进一步建好“大思政课”。打造育人阵地,开设“四史”系列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程,已累计覆盖学生2800余人。充分发挥《共产党宣言》展示馆育人功能,打造“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推动现场教学。深挖红色资源,开展“党史故事大家讲”新媒体接力、“五老讲党史”系列讲座等主题活动,邀请老专家、老劳模、老战士等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鼓励各院系围绕学科发展史广泛开展老党员访谈,汲取精神力量。创新美育载体,举办“伟大征程”交响音乐会、“印记初心”大众篆刻作品展、“重走党史历程,定格百年瞬间”红色摄影创作展览等特色活动20余场,排演原创话剧《谢希德》《种子天堂》《山河无恙》《我们的西迁》等,展现复旦先贤、时代楷模英勇奋斗、报国奉献的精神,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艺术场景中走心走实。

以真抓实干为落脚点,践行初心使命。深入贯彻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制定详细工作方案,深入了解群众需求,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动工作落实,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巩固成果形成长效工作举措。校党委领导班子聚焦师生“急难愁盼”重点问题和学校“十四五”开局重大项目,制定民生项目清单10项和发展项目清单11项。制定校领导班子成员与基层党支部工作建立联系点,联系项目13项,切实落实群众所盼的实事好事。各二级单位深入一线,走进师生,充分听取意见,共开展实事项目687项。发动全校每位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争取干成一件实事,解决一个基层困难,贡献一批服务举措。引导师生在实践中学党史、知国情,把爱国情、报国志化为强国行,累计立项社会实践活动2340余项、参与超过2万人次。目前,学校已落实一批实事项目,主要包括网上办事大厅升级、电子签章平台试运行、“复旦大学上海公共交通联名卡”开通、分校区综合体育馆开馆、校园餐饮服务升级等,切实增强了师生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归属感。

 

【基础教育】

黄浦区加强顶层设计 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    

黄浦区以打造国家级“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为契机,持续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和校园管理,深化基于数据学习分析下的数字化示范场景落地,推动区域教育整体数字化转型。

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和规范管理。持续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优化教育城域网,完成考点学校新一轮的网络升级调研,按需科学规划。滚动建设无线网络,提升网络性能,研究探索教育教学、应急保障等5G应用场景,完善城域网接入方式。完成数据中心格致中学分中心建设,探索1+N的数据中心区校合作建设模式。推进平台整合和应用建设,推进黄浦教育“三整合”工作,开展业务平台整合和升级改造,整合建设协同办公大平台、教育管理大平台,落实随申办黄浦区旗舰店“学校查询”应用接入。推进黄浦区创新教育学习实践平台建设,加强信息化标杆校项目管理,提升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成效。研究推进数据中心平台升级迭代,探索教育数字基座建设和服务新模式。

深化信息化助推教学方式变革。完成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咨询规划报告,完成实验区区校两级相关研究项目遴选,推进落实以智能技术赋能信息化环境建设规划。扶持市级信息化标杆培育校建设,鼓励支持区级信息化项目试点校探索,围绕重点项目“数据驱动下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精准教学研究”,打造多元开放的线上线下学习新空间。深化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场景应用,重点推进空中名师课堂、智慧课堂教学、学习诊断分析、创新学习社区四大数字化转型创新应用场景建设。

深化公共数据开放和创新应用。积极开展教育数据开放共享工作,完成全部教育软件开发项目的数据编目和数据更新任务,完成学校查询功能接入随申办APP,试点探索教育应用接入一网通办,开展幼教招生升级适配改造,对接市、区大数据中心,整合电子证照库在线查询审核功能,不断增加便民服务内容。

 

【高等教育】

同济大学深入推进教育思想大讨论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启动“同济大学2021教育思想大讨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活动。积极推进对人才培养工作的系统思考和统筹谋划,立足“三新一高”,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面树立新时代教育思想观念。面对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学校深刻思考新时代职责使命,深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重任,进一步增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使命意识,全面树立新时代教育思想观念。学校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教育观点”征稿活动,号召全校师生、广大校友、产业系统代表等发表真知灼见,加强新闻宣传,形成浓郁氛围。全校3000余名师生现场参与“同济大学2021教育思想大讨论”推进会,组织党员干部和青年骨干教师970余人开展“教育思想大家谈”活动。学校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围绕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向学校建言献策。学校中层干部、科级干部、研究生导师、教务员等不同条线的队伍,举行12次培训交流会。围绕高等教育新发展阶段的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主题,共召开20余次校级专题研讨会和工作部署会。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编制《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方面重要讲话及教育部等上级部门教育教学类文件资料汇编》,供各学院、职能部门学习。

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总结并深刻剖析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通过深入理解和认识同济大学办学历史和人才培养成效,学校以《同济大学新时期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题,全面深入地梳理了同济大学人才培养面临的十大问题与挑战,并对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入剖析。全校各学院围绕“人才培养理念与办学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等四个主题,开展“人才培养主题讨论会”,约1200余人积极参与讨论,共梳理出391个问题,提出533条解决思路、181条意见建议。机关各职能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围绕“加强部门协同,构建保障体系,形成育人合力”查找问题,并提交书面意见和建议。通过问题的查找和分析,认识短板、掌握优势、体会困境、预见挑战,进一步认识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决不能动摇,认识到学术与育人是大学的第一价值追求,认识到质量是永恒的内涵建设,认识到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是评价的标准,认识到新时代同济精神是“同济天下、崇尚科学、创新引领、追求卓越”。

坚持目标导向,全面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并提出具体行动方案。在达成广泛共识基础上,各二级学院、学科专业对标国内外顶级专业和标杆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核心实践等,开展对比分析,理工文医学科群集中讨论交流。结合教改项目立项建设,学院层面设立包括调研顶级专业和标杆专业及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专项研讨两大类的教改项目34项(含子项目117项)。学校层面教改项目共立项35项,以全面提升同济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针对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和支撑条件等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改进与建设,形成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济大学一流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制定《同济大学关于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细化人才培养各环节,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