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教育信息2021年第10期

发布日期:2021-09-18 字体 [ ]

目  录

【重要活动】

市委书记李强为上海交大师生上党课并作形势报告

【党史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扎实开展“四史”学习教育

【高等教育】

同济大学加强就业市场建设 提升就业育人实效

【基础教育】

浦东新区教育局强化2021年未成年人暑期工作

【后勤服务】

上海大学环环相扣推进垃圾分类 科学系统体现精细管理

【重要活动】

市委书记李强为上海交大师生上党课并作形势报告

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6月18日下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为师生代表上党课并作形势报告。李强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姿态,以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为,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价值的人生,在接续奋斗中让我们党、我们国家,让上海这座城市永远年轻、永葆生机活力。

李强围绕“应该从党史中读出什么”,从十个方面与师生代表作了深入交流。他说,当前,我们正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全社会开展“四史”宣传教育。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值得用心读、反复读,读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的沧桑巨变,读出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初心使命和永不褪色的人民情怀,读出中国共产党不屈的斗争和顽强的奋斗,读出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的执着和发展真理的勇气,读出中国共产党人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精神丰碑,读出中国共产党勇于修正错误、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读出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大势、赢得历史主动的胸怀格局,读出上海这座城市在党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读出青年一代传承红色基因、投身伟大事业的使命担当。

【党史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扎实开展“四史”学习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四史”教育与立德树人、改革发展、服务社会相融合,引导全校师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担责,进一步筑牢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思想根基。

推进“四史”学习教育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将党史教育纳入思政类选择性必修课,打造《<共产党宣言>导读》《“四史教育”之中共党史十二讲》等系列课程。近三年,共开设41门党史相关的课程,覆盖12703名学生。与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国歌展示馆、龙华烈士陵园、钱学森图书馆、上海浦东展览馆等沪上有代表性的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合作共建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点,挖掘上海丰富红色育人资源,打造党史育人、实践育人大平台。以“研读党史,学思践悟”为主题,依托主题党日、团日活动,组织全校学生、辅导员,以旧址探访、后人访谈及书信朗读等形式,从理想信念、奋斗历程、重要贡献以及学校文化等方面进行党史学习讲述活动,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推动“四史”学习教育与改革发展深度融合。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学校培训交流,在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和青年骨干理论培训班、教师入党培训班、师生党支部书记轮训班等班次中提高“四史”学习内容比重;聚焦“四史”专题举办读书交流会,开展“四史”专题学习教育120余场。将“四史”教育融入学校发展建设中,结合启动迎接建党100周年行动计划和70周年校庆一周年倒计时,在全校实施“深学·精研·融合·固本·优创”五项行动计划,启动卓越育人工作,推动全体学生培养模式深刻变革。

推进“四史”学习教育与服务社会深度融合。发挥学科优势,组建专家宣讲团,发布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课程,首发《上海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观摩活动》音像制品;组建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围绕“四史”主题推动一系列文献选编、研究论著、文献解析读本、教材讲义,形成全国首屈一指的“四史”基础文献数据库等。助力基础教育,发布“教育筑梦”计划, 67个基层党组织牵手结对基层一线教育者,为推进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贡献力量;组织师范生与中学教师同台讲述学科中的“四史”知识点,构建学科中的“四史”教育示范;举办“伟大的起点”上海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观摩活动,与9所中小学合作打造20个党史学习教育视频。

【高等教育】

同济大学加强就业市场建设 提升就业育人实效

同济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在就业市场建设中融入育人元素、营造育人氛围,推动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一是深耕精准化招聘渠道,增强育人深度。根据学生求职特点,按照“小规模、多场次、高质量”原则,分地区、分行业、分学院开展2021届毕业生校园综合招聘会31场,线下服务用人单位1551家,促进毕业生与招聘单位精准对接。开设绿色通道,提供专门协助,对接临港新片区等重点地区、教育部“24365”招聘服务等重点平台、中国商飞等重点单位来校举办招聘宣讲活动。把握招聘节奏,跟进就业进展,在国考成绩公布、春季学期开学等重要求职节点期间举行面试辅导培训、“职场直通车”等就业活动,及时为学生求职提供助力。在校园招聘活动中设置参军入伍、三支一扶、国家地方项目等基层就业咨询区域,鼓励和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

二是搭建长效化合作平台,拓展育人宽度。推进校地合作,校领导定期带队赴中西部地区与当地组织人社部门洽谈人才培养与输送工作,形成互访互动关系。推进校企合作,联合上海铁路局等重点单位开展“青松计划”体验营,推动上百名学生走出校园、开拓视野,在实习实践中感悟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挖掘附属单位、校友企业等有利资源,定期进行走访调研,了解人才需求信息,组织开展校友企业专场等招聘活动,向合作紧密单位定点推荐就业困难学生。主动“走出去”,每年度组织上千人次毕业生参加各地区举办的人才引进洽谈会、见习实习对接会等招才引智活动。

三是完善信息化就业系统,提升育人效度。形成以就业信息网为主体、数据分析系统为指引、新媒体矩阵为双翼的信息化就业系统,集信息发布、政策咨询、数据分析、网上招聘、带岗直播于一体,实现全方位线上管理与服务。通过就业系统对毕业生的招聘活动参与、求职耗时、签约进展、就业手续办理等进行全程跟踪记录,实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动态并向有关学院反馈。建立“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学院就业工作分管领导-学院就业负责老师-毕业生导师、班主任、辅导员-学生骨干”五级就业信息联动体系,对部队文职、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信息实行定向推送。在就业系统中对重点群体建立“一类一案”“一人一策”,院校两级定期开展个性化求职指导,了解学生就业进展,定向推荐就业困难毕业生累计1178人次。

【基础教育】

浦东新区教育局强化2021年未成年人暑期工作

一是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应急处置。按照工作要求,明确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制订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疫情防控方案、应急处置预案,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处置。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确需举办的,向属地行业主管部门或区防控办提交活动举办申请,切实加强暑期举办活动的规划、指导、管理和检查。

二是寻访红色足迹,培育爱国情怀。聚焦“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主题,用好区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志愿服务基地等场所资源,开展红领巾讲解员、用邮票的故事讲述浦东30周年开发开放的伟大历程、红色家庭日、未成年人修身励志讲堂等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巩固拓展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阵地。引导未成年人诵读红色经典,观看红色电影,咏唱红色歌曲,走访革命后代,讲述革命故事。

三是强化劳动观念,注重身心参与。引导未成年人走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继续开展暑期“职业小达人”活动,进一步推进高中、中职校学生的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和社会考察。持续围绕“小米粒总动员”未成年人系列文明实践活动项目主题,开展“垃圾分类我先行”“家务小能手”“爱粮节粮 光盘行动”劳动教育活动。

四是丰富美育实践,提升科技素养。积极开展面向人人,具有主题特色、学生特点、教育特质的艺术实践活动。坚持因地制宜、普及与提高,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科技论坛、科技信息传播、科技实践大课堂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整合利用好校外科技资源,通过基地、企业、社区、科研院所等广泛开展科学考察、科技体验等活动。

五是共享阳光体育,倡导健康和谐。开展家庭、社区阳光体育活动,组织学生走入美丽乡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依托市、区心理热线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预防与干预。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及互联网安全教育平台,加强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专题教育与实训演练。组织未成年人积极参与“我眼中的未成年人保护”意见征询活动,引导家长和孩子共同观看“超级家长会”。

六是营造健康网络,树牢安全防范。结合庆祝建党百年重大主题,组织未成年人制作体现爱国主义内涵、适合网络传播的微电影、微作品。开展专家讲座、演讲比赛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发放告家长书,推动家长履行监护职责,关注孩子上网问题。组织收看“护苗·网络安全系列课堂”“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安全防诈骗常识”等专题警示片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后勤服务】

上海大学环环相扣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科学系统体现精细管理

上海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共建绿色文明校园。经市教委组织第三方测评和专家评审,学校三个校区均获优秀评价。

一是坚持协同联动,注重宣传教育。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开展调研和现状摸排,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携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实落细。发布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办法,借助LED屏、宣传栏、黑板报、横幅、海报和线上平台等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营造浓厚的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氛围。探索生活垃圾分类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创新方式,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和载体,通过入学教育等关键时间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开展主题党团日、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等活动;成立“绿漾”上海大学生态文明宣讲团,面向大中小幼学生、社区居民等,开展义务讲解60余次,覆盖1.5万余人次,切实将绿色环保意识厚植于心、落实于行。

二是抓住重点环节,加强过程管理。建立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机制,通过生活垃圾分类配套设施改造,设置标准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41处,配备规范便利的除臭和洗手装置;宿舍和公共区域多点配备干湿分类容器、四分类收集容器,最大程度方便师生。建立垃圾源头减量工作机制,结合“光盘行动”,在食堂采购、储存、加工、烹饪、出售等各环节严格把控,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浪费,以实际行动践行源头减量。建立生活垃圾分类“三次分拣”机制,即由师生源头分拣、垃圾分类督导员二次分拣、垃圾收集站三次分拣的严格分类流程,提升垃圾分类纯净度。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月考机制,每月对各单位及第三方社会服务公司的生活垃圾分类实效进行检查,并对检查情况作全校通报。

三是完善多方监督,构建完整闭环。构建生活垃圾分类“点线面”三维监管体系,提高日常监督成效。在“点”上发力,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组建140余人的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团队,在生活垃圾集中区域布点督导垃圾分类,目前志愿服务时长1100余小时。在“线”上延伸,实行生活垃圾分类过程台账制,由专人对生活垃圾投放、收集和运输环节进行监督登记,校内垃圾短驳车辆或工具实行统一管理,杜绝混装混运,做到湿垃圾“日产日清”。在“面”上联动,多部门全方位、多层次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建立“月月检查、季度考核、年终汇报”机制,将各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列入精神文明评比范围,重点宣传先进典型和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