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是教育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工作要求,上海职业教育聚焦教育脱贫攻坚目标,找准定位,整合资源,通过精准帮扶,实施“志智双扶”,取得良好成效。
一、创新机制资源整合
为深入推进、扎实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专门成立职业教育对口帮扶工作协调小组,统一组织协调职业教育对口帮扶工作。全国首创与对口帮扶地区建立职业教育联盟机制,整合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资源,积极发挥上海优质职教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严格落实责任,形成特色模式,落实精准帮扶,目前已建有上海—新疆喀什职教联盟(沪喀职教联盟),上海—果洛职教联盟(沪果职教联盟)、上海—遵义职教联盟(沪遵职教联盟)以及上海—云南职教联盟(沪滇职教联盟)等四大职教联盟。四大联盟现共有会员单位497家,其中企业132家,院校211所。
二、精细施策落实任务
按照教育部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对口帮扶任务,依托四大联盟,实施校校对接,截至目前,上海50所职业院校分别作为四大职教联盟成员单位与不同对口支援地区的52所中职学校签订合作协议,按照合作关系,根据对口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和职业岗位需求,开展专业建设、师资交流等深度合作。同时,落实教育部下达的各类对口帮扶招生任务,每年招收新疆内地中职班400人、西藏内地中职班学生近100人;按照滇西东西部协作行动计划要求,自2017年起对丽江市、保山市、楚雄彝族自治州等州(市)兜底式招生。截至目前,累计招收云南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近6000人。
三、精准对接人才需求
按照“中央要求,当地所需,上海所能”的指导思想,上海职业教育紧密对接授援当地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立足当地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聚焦产业人才培养空白。制定《沪喀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全覆盖行动计划(2016-2020)》,结合上海市职业教育对口帮扶的喀什8所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培训、专业实训室建设等方面做好对口帮扶工作,新增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农产品保鲜与加工和电子商务等专业,解决重点产业技能人才缺乏的问题,实现互惠双通,软硬结合深化当地职业学校内涵建设。沪果联盟在研究德国双元制培养学生的基础上,利用深度校企合作对学生开展双元模式职业教育教学探索。以外事服务学校航空服务专业为例,为培养航空服务人才,做好专业教育,联系西宁机场开展调研,研究航空服务一线工作人员的实际要求,学校制定一套专门针对果洛学生的教学计划,真正做到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具备相应职业素养的学生的任务。
四、精心培养师资队伍
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增强“造血”功能。聚焦教育教学、班级管理、教学研究和企业实践,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实现两地教师共同发展以及专业建设新突破。通过“组团式”送教、“结对式”跟学、“浸润式”体验等互动形式,着力帮助对口学校打造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通过精细化、科学化的培训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智力扶贫和技能扶贫的“直通车”。截至目前,四大职教联盟共组织专家教师赴云南、喀什、日喀则等地送教上门150余次,受益师生达15000余人次;近800名干部、教师来沪挂职,参与带教指导及结对师生1000余人。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对云南省开展职教师资培训,参训面覆盖全省30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和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教育行政机构。2019年日喀则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藏族教师次旺普赤来沪跟岗学习3个月期间,成功考取西式面点师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成为日喀则二职专业带头人。
五、校企合作助力就业
为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标,四大职教联盟重视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深化产教融合内涵,汇聚多方资源,尝试开展多方合作,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助力职教脱贫攻坚。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整合跨域企业资源,沪喀联盟建成喀什地区职业教育第一个“汽车服务就业创业孵化中心”,成为当地第一个职业教育校外标准实训基地,目前已开设3家分店,有百余名学生直接就业。目前共有2262名新疆内职班学生顺利毕业,其中就业1162人,升入高职院校1067人,就业升学率高达98.5%。一些专业技术技能过硬的优秀学生在毕业后反哺当地职业教育。沪遵联盟集各校结合遵义市产业结构,协同30所企业展开校企合作。2017-2019年来沪学生中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这两个专业是遵义在沪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两个专业,且这两个专业中回生源地服务地方经济占比最高,达到了47.87%和40.98%,专业对口率高,企业满意度较好。沪滇职教联盟联合上海市、区人社部门,采用“一体两制”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冠名班等方法,对云南学生进行培养,如上海市环境学校与德扬集团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开设了企业冠名班,已有32名学生在沪就业,104名学生在沪参加顶岗实习,就业学生的月收入都在5千元以上。沪果联盟成员单位浦东外事服务学校航空服务专业2018届学生共19名,14名同学毕业后顺利进入航空公司或机场就业,其中4名学生通过东航岗前培训,分别被东航西安分公司和四川分公司录用成为乘务员,她们现正服务于东航的藏区航线。青海果洛学子被航空公司录用,不仅帮助贫困地区实现了高质量就业,更是开创性地帮助“格桑花”孩子实现了儿时的飞天梦想。
六、学生素养德技并修
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校内及上海当地资源,聚焦学生成长,探索出一条以“扶志”带动“扶智”的育人途径。各职教联盟针对来沪就读学生的德育工作做出全面部署,统筹推进,将德育浸润到学生学习生活各环节,为他们一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结合各联盟实际,组织开展走进中华艺术宫系列活动,文教结合,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审美能力,激发青春朝气;组织开展红色之旅研学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践行立德树人;组织开展公共安全实训活动,让学生了解城市交通安全、紧急救护等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生存逃生技能和应急情况处理能力,尽快融入上海城市生活。沪滇联盟通过特色德育活动激发学生自强之志,利用技能大赛开启学生自立之门。3年来滇西学子获奖累计国家级项目6人,市级项目40人,校级500多人,涉及项目达70多项。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李春梁同学成功入围45届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获得2020年度国家奖学金。上海相关中职校与日喀则二职校联合组建汽车保养与维修社、创意设计社、生活医护社、足球社、汉语言文学社等学生社团,共享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传承与彰显颇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文化。
七、网络教学精准扶智
运用信息化手段,打通地域壁垒,实现远程帮扶。通过网络将上海职教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对口帮扶地区进行共享,拓展职业教育网络精准扶智的新渠道。沪喀职教联盟成员单位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利用现有在线学习平台,为当地教师提供免费在线学习课程,帮助当地教师补充学习资源,开拓视野,学习新知,指导教学,积极打造适用于当地教师终生发展的在线资源库。今年疫情期间,沪遵职教联盟依托“数字阅享资源库平台”,向遵义市中职师生提供各类公共基础课程、部分专业课程、防疫知识公益课程等必备资源,同时还为当地教师创造良好的网络施教空间,遵义市21校近4000名教师和约28000名学生在线受益,成功助力遵义市职业院校2020年春季学期如期在线开学。引入“线上评教”机制,吸纳上海市优质德育师资进行线上评审和指导,推出4个优秀作品代表遵义市参与贵州省赛,有3个作品获二等奖。围绕教育部6门公共基础课展开新课标解读、课堂教学设计讲解、教学考核评价分享,持续输送上海职教优质资源,遵义市21所中职院校835名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反响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