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海财经大学2025国际暑期学校BEST工作坊圆满落下帷幕。在过去的三周里,来自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美国、比利时、爱沙尼亚、乌克兰、韩国、印度尼西亚等10个国家的21名学员展开了一场融合商科、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与中国文化的深度探索之旅。
专题讲座模块紧扣时代脉搏,通过情景模拟、思辨研讨与案例实践等多元教学形式展开培训。项目学员跟随专家学者、行业人士,通过横向对比与纵向典型案例剖析,了解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为风险投资与产业投资提供的广阔空间,认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高新技术,解读新能源汽车的数字化营销策略,了解中国最具活力与影响力的经济形态之一的平台经济实践和独特发展路径,探讨如何通过主动监测预警、数据驱动决策和风险文化建设三大维度提升企业韧性,系统认识中国国家层面、上海市以及上海区域层面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通过研习阿里巴巴、小米等标杆企业案例、掌握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策略,通过理解"关系"网络中的信任构建逻辑、高语境文化下的商务沟通艺术、集体主义传统与创新精神的融合张力,掌握在中国创业实现长期成功的文化密码,为未来开展跨境商业合作奠定基础。
企业参访模块中,项目学员与校内志愿者共同走进知名企业。他们近距离感受国际知名汽车品牌与中国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发展成果,从产品设计、技术创新到品牌建设,深入了解汽车行业的前沿动态;了解跨境企业投资一站式咨询服务中心的各项服务内容与运作模式,对区域经济合作以及跨境投资的便利化措施有了直观认识;在创业培训中心了解众多充满活力的创业项目以及从创意到落地的各项支持,以及中国科技型企业的努力与成就;学员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在鼓励科技创业方面的资金支持体系。
中华文化体验活动中,学员们凝神悬腕,在宣纸提按运笔,系统学习横竖撇捺的基本笔法,通过"福"、"和"等典型汉字书写掌握墨色浓淡与结构平衡;穿针引线缝制丝绸香囊,亲手完成端午民俗工艺品;学习"野马分鬃""白鹤亮翅"等经典招式,展开以腰为轴、呼吸配合的动静协调训练;素白扇面浸入特制画液或一笔一划勾勒线条,制作独一无二的东方美学器物;通过亲手泡茶、品茶,了解茶的种类和冲制工艺,体验中国茶道的礼仪和精神。每次文化体验活动中,学员们对自己的作品创作灵感与感悟进行分享。
为促进跨文化深度对话,学院特别邀请经济统计学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与经济经济学专业学生担任校园文化大使,就校园生活规划、职业发展路径等话题展开分享,从学术资源获取到实习机会开拓、从生活窍门到竞赛经验,为国际学生提供了鲜活的本土视角,搭建起中外青年互学互鉴的坚实桥梁。
7月18日上午,经过三周的学习、调研与讨论,项目学员们于呈现了精彩纷呈的商业企划路演。各团队立足跨文化视野,围绕特色产品与服务开发,深入剖析市场机遇与消费群体特征,展现出对商业本质的敏锐洞察与卓越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学员顺利完成小组汇报后,上海财经大学2025国际暑期学校(BEST工作坊)结业典礼顺利举行。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荣军副院长深情寄语并颁发结业证书。荣老师回顾了三周来师生在多元课程与实践中“美美与共”的珍贵情谊,期待未来在全球舞台重逢。
“三周丰富的课程与活动,让我在多元文化浸润中重新认识中国。与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学生的深度交流,他们分享的实习经验和校园生活,为我们架起了最真实的跨文化理解桥梁。”
——HIDAYAH OSMAN 美国
“本次项目最触动我的是将理论落地的过程。在参访多家企业机构时获得的行业洞察,直接启发了我们小组的创业方案设计。特别感谢上海财经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在商业计划书数据建模环节为我们提供了实战建议——这正体现了本项目‘中西智慧碰撞’的核心价值,更坚定了我未来拓展中国市场的信心。”
——LOUIS OLIVARES 法国
作为由上海市政府主办的国际暑期学校(Shanghai Summer School)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暑期学校(BEST工作坊)为学员提供中国商务讲座、商务实践活动、中国文化体验及学生交流活动,促进项目学员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商务文化的了解,同时培养创新思维、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沟通搭建桥梁和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