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人物凯利尔:F1舞台上的摩洛哥星光


创建时间:2025-04-01

在上海这座兼容并蓄的国际化都市,一位摩洛哥青年正以独特的方式,书写着自己的青春篇章。他叫凯利尔,就读于我校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不久前,凯利尔登上 F1 中国大奖赛开幕式的舞台,作为外籍歌手之一激情演唱《急速之光》,光芒四射的表现,让大家对他的留学生活充满了好奇。为此,我们与凯利尔展开了一场深入的对话,倾听他的故事。微信图片_20250331103144.jpg

01吉他弦上的汉语梦

凯利尔在一个传统的阿拉伯文化家庭中长大,排行老二,父母都是英语老师,一家人生活在卡萨布兰卡附近的小镇上。每逢周末,父亲便会带着一家人开车旅行。歇息之余,父亲总会拿出吉他弹奏北非民谣,这便是凯利尔音乐启蒙的开端。对他来说,音乐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哼着哼着就学会了。乃至后来到了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一开始在学习上他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比起枯燥的语法,孔子学院举办的活动更吸引他。“我学会的第一首中文歌是汪峰的《北京,北京》,还拿了中文歌曲大赛的特等奖,我总是先学歌,当我发现这首歌很有意思后,我再去查歌词的意思,这样慢慢积累了汉语。”凯利尔回忆道。微信图片_20250331103124.jpg

真正让凯利尔下定决心好好学汉语是源于一次夏令营。高二的那个夏天,他被选拔为公费生获得了到上外参加夏令营的名额。同时,《中国好声音》节目组摩洛哥海选总决赛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到中国参加比赛。正当他犹豫不定的时候,孔子学院的孔老师建议他“趁年轻时多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至于歌唱的机会,往后还多着呢”。他决定听从孔老师的建议,2019年的夏天,是凯利尔第一次到中国。那次游学向他开打了新世界的大门。上海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城市,陌生,在于一下飞机,扑面而来的便是与摩洛哥截然不同的气息,这让他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繁华与活力,同时也意识到交流障碍带来的不便;熟悉,在于见到了在上外读本科的哥哥,亲人的陪伴,让上海这座城市,多了一份家的温暖。回到摩洛哥后,一个更为炽热的梦想在他心中破土而出,他决定好好学习这门语言,争取获得奖学金,深入探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02挑战与成长:卡萨布兰卡少年的“上海碰碰车”

初抵上海的那个学期末,命运为年轻的卡萨布兰卡少年安排了一场永生难忘的考验。由于对中国的交通规则一知半解,前方一辆电动车无视左转红灯,他猛然跟着前面的人变道,直冲向正在过马路的行人。刹那间,凯利尔双手死死握住车把,试图紧急刹车,可惯性还是让他不可避免地撞上了一位老人。“当时我既害怕又自责,在摩洛哥,警察处理这类事情的方式和中国很不一样,而在这里,我目睹了每个人都在尽量想办法解决问题。”凯利尔回忆道。更让他暖心的是被撞的老人家特别友善,了解到凯利尔是初到上海的留学生,没有太多积蓄后,他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主动和他商讨最合适的解决方式。最终双方商定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解决了这一危机。那一刻,如冬日暖阳般的善意,驱散了凯利尔心中的阴霾,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温暖与包容。

这次事故,犹如一记沉重的警钟,让凯利尔深刻意识到,每个人都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开始反思,一方面,系统学习中国交通法规迫在眉睫;另一方面,不能盲目跟从他人。这场意外也为凯利尔带来了一份珍贵的友谊。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他怀着忐忑的心情,拨通了线上好友的电话。没想到,好友迅速赶到现场,耐心地向警察解释事情经过,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回首这段经历,凯利尔感慨万千:“这件事让我明白,生活中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不应轻言放弃。”正是这份经历,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愈发坚韧与成熟。微信图片_20250331103130.jpg

03文化探索:在“舒适圈”边界开疆拓土

和中国年轻人一样,这位摩洛哥小伙也拥有自己的圈子与“搭子”。初到异国他乡时,凯利尔依赖同样在上外求学的哥哥。但仅用了几个月时间,他就勇敢地跨出了自己熟悉的文化舒适圈。而促成这一转变的,正是那次交通意外,当素未谋面的中国朋友为他奔走协调时,凯利尔突然意识到:与其蜷缩在熟悉的母语圈层,不如向外探索,真正地去拥抱这座城市。

如果说,通往未知的世界有一扇门,那么音乐无疑是打开这扇门的钥匙。凯利尔在音乐方面的才华第一次被大家所熟知,是在学院举办的留学生中文歌曲大赛上。这项大赛早已成为上外留学生心中津津乐道的文化名片。聚光灯亮起,舞台上一位温文尔雅的卷发男孩怀抱吉他,用歌声向台下的观众娓娓道来。凯利尔弹唱的是他最喜爱的歌手汪峰的《在雨中》:“在这场淅沥沥哗啦啦纷纷扬的雨中,我们还能不能像从前那样紧紧相拥……”微信图片_20250331103134.jpg

(凯利尔参加留学生中文歌曲大赛)

歌声仿佛在述说他自己的蜕变。在这次比赛中,凯利尔不仅斩获了二等奖,还结识了一群同样热爱音乐的好朋友。半年后,逸夫会堂的舞台上,他再度亮相,彼时身旁多了几位好友与他一同演唱。这些好友分别来自印尼、泰国、越南和尼日利亚,站在舞台上的他们,宛如一幅不同文化相互交融,携手共进的美好画卷。微信图片_20250331103136.jpg

(凯利尔和朋友在2025新年晚会上的演出)

然而,凯利尔的社交版图远不止于此。“我认识一位我们学校高级翻译学院的中国朋友,他带我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还拉我进了不少活动社群。通过朋友间相互介绍,我的朋友越来越多。”如今,凯利尔身边有一起玩吉他的搭子、筹备演出的搭子、相约卡丁车的搭子、还有结伴摄影的搭子……最近他还考取了机动车驾驶证,偶尔会从朋友的租车公司租辆车,用脚丈量这片土地。微信图片_20250331103138.jpg微信图片_20250331103140.jpg

“要真正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和社会,最好的方式就是亲自去经历,而不是依赖媒体的报道和别人的说法”他说。“从前在卡萨布兰卡,我以为中国人都特别严肃,不爱笑,生活里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但到了上海后,我才发现,中国人普遍温暖友善,中国的自由氛围恰到好处。那些被外界误解的‘边界’,实则是文明共处的缓冲带。”

04后记

从舞台到课堂,再到街头巷尾,凯利尔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面对困难,他选择了勇敢前行;对于未来,他充满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上外见证了凯利尔一家三兄弟的成长。如今,哥哥即将从上外硕士毕业;去年夏天,弟弟参加了上外的“上海暑期学校”项目,三兄弟于上海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目前,弟弟正在申请下半年到上外深造的项目。而凯利尔也即将本科毕业,他决定继续留在中国,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为中摩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到顶部/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