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中国正式进入乙巳蛇年,上财的留学生们迎来了一个特别的节日——首个“非遗版”春节。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意味着今年的春节不仅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是在国际视野中的丰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文化节日。
让我们走进上财留学生的春节假期,看看他们今年如何度过这个“别样”春节。
年夜饭活动
来自哈萨克斯坦、蒙古、印度尼西亚、委内瑞拉、加纳等2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们参加了慰问春节留校学生年夜饭,与中国学生一起欢度中国年。学校还为留校学生准备了新春大礼包,让他们在异国他乡感受新春佳节的温暖。
文娜雅(南非) :
来自南非的文娜雅在今年春节,在这次年夜饭活动中亲自编织了一盏竹制的祈福小灯笼。她说:“春节,是中国人全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会和亲朋好友一起到处走走。”
李小龙(俄罗斯):
来自俄罗斯的李小龙,和他最好的朋友Erte及家人在中国石家庄一起度过中国新年,这是一次真正难忘的经历。“除夕之夜,他们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既有饺子、年糕这样的经典中国菜肴,也有来自河北的地方特色美食。食物非常美味,我特别喜欢吃他妈妈包的饺子——皮薄馅大,味道浓郁,充满了温情。”大年初一,Erte带着李小龙体验春节传统习俗,他们走亲戚、拜新年、发红包。“作为在中国的外国人,这是我第一次与当地家庭一起庆祝这个传统节日,这让我对中国文化的温馨与丰富有了更深的理解。”
刘花楸(俄罗斯) :
来自俄罗斯的刘花楸,在“冰雪天堂”哈尔滨感受中国年。在冰雪大世界收获到了难忘的体验。“今年春节我没回国,选择留在中国过了一个超棒的农历新年和元宵节。说实话,这体验真的太赞了!元宵节午餐,我简直被一桌子的中国菜给惊艳到了。最让我难忘的是在哈尔滨吃的那口正宗的锅包肉,外皮酥脆,里面肉质鲜嫩多汁,简直是味蕾的盛宴!”虽然没能回家与家人团聚,但在中国度过的这个元宵节,让他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和欢乐。他说:“这里的人们热情友好,节日氛围浓厚,让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
珍珠(蒙古) :
来自蒙古的珍珠在旅行中度过了中国的春节,体味了不同地区的春节特色,一路上她看到万千家庭的团聚。最后一站,恰逢元宵节,她回到了上海,那一刻,她感觉孤零零的,“我忽然明白了这些节日对成千上万家庭团聚、温暖人心的重要意义。” 于是,在宿舍里,她和中国的几个朋友一同聚在大厅,和宿舍阿姨一起做了灯笼,装饰了大厅,还买了汤圆吃。这是她在中国与朋友抓住了中国年的尾巴的瞬间她说:“那一晚和朋友们一起做灯笼、吃汤圆的记忆对我来说非常特别。”
Saw Thet Su Win(缅甸) :
来自缅甸的Saw Thet Su Win,与朋友一起前往太仓,在古镇中感受传统中国文化。她们漫步古街,品尝美食,欣赏宁静的运河。在阿尔卑斯公园,她与朋友汇聚在烟花节,体验了一场令人惊叹的视觉盛宴。“这是我们第一次目睹如此壮观的烟花表演,真是一次 magical 的体验。”此外,她们还被邀请到当地人家中做客。“他们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包括饺子、鱼和年糕等传统菜肴。我们一起包饺子、看春晚、交换红包(压岁钱)。家庭的温馨和团聚的氛围深深感染了我们,这让我们想起了春节所体现的爱、感恩和团结的普世价值。春节不仅让我们更贴近中国文化,也加强了我们对这个我们称之为‘第二故乡’的国家的感情。”
元宵行街会
来自古巴、委内瑞拉、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的10名留学生,参与了2025年杨浦区环同济第二十届“元宵行街会”,体验参与了独特的元宵节民俗活动,这场活动汇集了糖画、面塑、剪纸、钩织、玉雕等众多非遗项目,还有等令人流连忘返的民俗节目展演,值得一提的是,上财留学生也参演了节目:五种语言版本的《两只老虎》,受到观众的一致称赞。
留学生们的中国年在红红火火的元宵节中也落下帷幕,寒假渐近尾声,留学生们在首个非遗版春节,收获颇多。愿他们许下的新春祝愿,句句成真,新一年顺遂安康,“巳巳”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