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上海市教委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传出信息,在前期动员培训、指南发布、区校落实、调研反馈、交流展示、专项督导等多项举措大力推进的基础上,上海市小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俗称“零起点、等第制”)实施近三年来收到明显成效,形成了市、区、校合力推进、深入实施的良好发展态势,2016年一年级学生在与学习相关的各个维度上均有明显提升。
2016年1月,市教委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2015年秋季入学的15.5万余名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开展第三期“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情况”专项调研结果显示:家长对“零起点、等第制”政策的知晓度逐步提高,学校对政策的执行度较好,教师将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状态得到改善。
此次调查中,87.75%的一年级学生家长表示听说过“零起点”,教师对此项政策的宣传是家长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要途径。相比2015年,2016年的一年级学生家长更能关注到孩子在社会交往和身心健康两方面的成长,而不仅仅是关注孩子的学业成果。
与2015年第一期家长专项问卷调查的数据对比:2016年学校在“学习准备期”、“家长开放日”、“快乐活动日”、“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不进行书面考试”、“不采用分数评价”和“不排名或变相排名”等政策的执行,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其中,“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的政策执行效果提升最大。
数据显示,“等第制”评价已经逐渐渗透到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中。90.04%的家长表示教师不会对孩子进行排名或变相排名;76.41%的家长表示教师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中会针对孩子的学习现状,进行“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分项的等第评价,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发展水平更加一目了然。
数据还显示出,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行,2016年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状态相比2015年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明显改善,尤其是在睡眠时间方面。2016年学生睡眠时间在10小时及以上的人数比例为19.25%,相比2015年的数据提高了15.33个百分点;9至10小时内的人数比例为66.63%,相比2015年的数据提高了21.67个百分点。超过95%的家长表示孩子能够较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并且每天都能开开心心地去上学。
三期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表明:学校政策执行情况、教师激励学生行为、孩子充足睡眠时间与学生的学习状态呈显著正相关。学校在各项政策上的执行度越高,教师对学生采用等第制评价并进行更多鼓励和表扬,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睡眠时间越充足,学生的学习状态就越好。
“零起点、等第制”政策的实施取得实效,除了市级行政和业务部门的努力外,区县行政和业务部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更是政策落地的主体。不少区县、学校进行顶层设计和细化研究,有力推动了家校合作,在校本化实施“零起点、等第制”方面形成了可辐射的案例与经验。如黄浦区以“基于标准的小学一年级教学公平行动研究”和“区域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低年级学业评价方案的研发和实践”项目为抓手,着力研究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并构建区域低年段学业评价网络平台,实现分项评价和跟踪积累,为学校推送数据与指导咨询,实现以项目研究引领学校校本化实施,从研究成果到教学实践行为的转化。青浦区实验小学立足校本,积极探索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评价,编制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学生基础素养评价指南(教师使用手册)》,逐步建立校本化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机制,彰显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体现评价的过程性要求。奉贤区实验小学以关注“零起点”、家校“零距离”为主题,开拓家校融合新途径,精心组织学校开放日活动,家长以“观察员”、“评价员”的身份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变被动配合为主动参与,努力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
2016年,上海市推进小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重点包括评价指南研制、学习基础素养研究、学校家庭通力合作等三方面的举措:一是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研究并编制《小学中高年段语数英学科评价指南》和其他学科低年段评价指南,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从低年段推向中高年段、从语数英学科扩展至其他学科。评价指南拟于今年9月推出,市教委将组织专题培训。二是市教委组织教科院普教所、教研室等部门进一步开展儿童学习基础素养的研究,在前期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聚焦“学习基础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变革”的研究与实践,在黄浦、徐汇、嘉定等6个区县推进区域试点,在30余所试点学校开展教学实验室的行动转化研究,共同促进学生主动、灵活、持久的学习。三是继续推进学校“零起点”“等第制”的校本化实施,组织好教学开放日活动。四是市教委通过多种形式总结推广区县与学校在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案例与做法,实现先进经验共享共创。
今年6月,市教委将继续向今年秋季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家长,以及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老师赠送《陪着孩子慢慢来——小学新生入学30问》宣传手册,家校互动、形成共识,为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