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工作托升农村学校迈向新高度

发布日期:2015-10-21 字体 [ ]

    从1021日上海市教委举办的新闻通气会上传出信息,两年一轮的上海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工作(简称“委托管理”)已实施四轮,累计托管农村学校158所,覆盖3300个班级,惠及12余万名学生。第五轮委托管理(托管50所学校)也已正式启动。

为快速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推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辐射,建立“管、办、评”联动机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浦东新区尝试委托成功教育咨询管理中心托管薄弱学校——东沟中学实践基础上,2007年,上海市教委启动了委托管理,选择中心城区优质学校和优质教育中介机构(简称“支援机构”),接受郊区县教育部门委托,采取缔结契约转移办学责任、团队进驻提升办学水平的方式,对郊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相对薄弱学校(简称“受援学校”)开展全方位的管理。这是市教委在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实行城郊教育对口交流,鼓励优秀教师赴农村支教等一系列措施的基础上,推进郊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涵发展的一项创新举措。

2009年,上海15岁学生首次参加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组织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夺得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三项桂冠,OECD组织来沪探寻“奥秘”,拍摄的委托管理专题片在65个国家(地区)播放。2010年上海市委托管理工作被评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等奖”。总体而言,委托管理在提升农村学校办学品质方面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普遍提高。支援机构通过引导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推进教研组建设、强调科研引领,组织开展专家指导、师徒结对、跟岗培训等多种形式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各区县对第四轮受援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跟踪评价结果显示:80%的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教师逐步转变教学理念,关注教学五环节等方面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例如,虹口实验学校在对崇明县三星中学的托管中,重点抓好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并通过开展联合教学月活动,为教师提供挑战自我、展示交流的平台,有效提升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水平。

二是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加强。支援机构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师生关系重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丰富社会活动经历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的学业质量有明显进步,在市“绿色指标”综合评价中学生进步明显。例如,黄浦区卢湾三中心小学结合松江区九亭小学实际,构建书香校园“四会”课堂(会听或读、会想、会说、会做),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奉贤区金汇学校在上海名师培训中心的指导下,制定各年级段行为规范教育目标和实施方案,校园时时洋溢着“见贤思齐”的文化韵味。该校学生学业成绩比以往有显著提高,得到了家长的好评。

三是形成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经过四轮委托管理的实践,从“输血”走向“造血”,“托”是为了“不托”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托管双方的高度认同。支援机构能对受援学校的发展作出整体规划,从办学理念、学校管理、课程教学、师生发展、文化建设等各个层面推进托管工作,注重长效机制建设,逐步提升受援学校办学水平。例如,上海成功教育管理咨询中心在对崇明县堡镇二小的托管中,将“成功教育”的理念与经验转化为共享资源,根据农村教师的需求,做好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服务,形成造血机制,使“成功教育”在堡镇二小生根、成长。

为提升委托管理实效,各支援机构托管工作日趋规范有效:一是越来越注重托管工作自身的规范化建设,围绕托管组织架构,托管团队及工作机制,托管经费使用等核心要素进行建章立制,明确各项工作规范与要求。二是越来越注重本土资源的有效利用,强调针对受援学校的实际需求开展托管,注重在调动受援学校积极性的基础上,强调本土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区域办学特色的创建,双方形成合力,互助共赢。三是越来越主动探索多元托管策略,将委托管理与新优质学校创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等工作相结合,提升委托管理水平。

同时,市、区县两级管理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管、办、评联动机制,包括支援机构邀投标制和受援学校主动申请制、工作例会机制、过程管理与评估机制、配套投入机制、区域内托管机制等。在托管机构申报、过程监管与评估、经费拨付与使用等方面应发挥管理责任主体作用。比如,崇明县教育局探索了“责任双主体”的委托管理模式,实行托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该县还努力让委托管理的理念与实践在本土生根发芽,提升本土学校的造血功能,创造了“双联工程”(“结对联动、联体评价”),在“流动”“嫁接”“碰撞”和“共享”中实践城乡一体化均衡的本土化探索。嘉定区教育局以“传承教化之风,熔铸品质教育”为主题,与支援学校共同研究托管工作的方案;追求托管目标和措施的针对性和适切性。

上海市教委表示,将不断推进委托管理逐步走向深化,一是要在落实教育综合改革中寻找新的增长点,要主动融入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和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重点围绕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共享、教育教学理念引领、教师柔性流动、联体教研等方面积累实践经验。二是要在教育教学管理内涵发展方面加强探索,重点围绕校长课程领导力、学生学习基础素养引领下的教学改革、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探索新路径。三是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托管效益效能,积极搭建城乡学校在线交流平台,开展网络教研,探索在线同步教学、同课异构等各种有利于互动共享的教学方式,加强委托管理网络评估与“绿色指标”综合评价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