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及水产养殖部2020年4月发布的水产养殖时事通讯FAN第61期专题介绍了2019年10月13日至17日由上海海洋大学、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共同主办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创新与社会效益国际研讨会”。
会议报道中介绍了有来自中国、法国、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尼泊尔、菲律宾、斯里兰卡、越南等十多个国家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渔业中心(WORLDFISH CENTER)、亚太地区水产养殖中心网(NACA)等国际组织在内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2018年8月25日至29日在法国蒙彼利埃举办了农业生态学指导下推进农业水产综合养殖的特别会议,同年12月4日至8日,在上海海洋大学举办了“稻田养鱼社会效益国际推广计划”国际研讨会。来自老挝、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肯尼亚、乌干达、法国、日本等国家以及FAO、WORLDFISH CENTER、NACA的50多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2019年“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创新与社会效益国际研讨会”延续了之前会议对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相关主题的系列讨论。这是我校与FAO合作的第二次稻渔综合种养主题的国际会议,也是我校2017年以来第6次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及水产养殖部合作国际会议。
从世界稻渔种养的整体情况来看,当前世界上有超过一亿六千万公顷的稻田,稻渔种养有很大的上升发展空间。目前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水产品的供求缺口正在增大。因此,每年只要有少量的稻田应用稻渔种养技术就能多产出几百万吨水产品,还能提高稻田的适应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稻田产出的水产品能解决一些地区人口的营养不良问题,同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升食品安全。
近年来,我国稻鱼养殖业发展迅速,品种、养殖模式和配套技术不断更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多样化的稻渔种养模式(包括稻虾、稻鱼、稻蟹、稻鳖等)不仅获得了很好生态、经济效益,在农民脱贫致富及传统文化传承方面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2016年,上海海洋大学与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盟一直积极宣传以粮为主、生态优化、产业化发展等先进发展理念,着力做好发展规划研究、生产标准制定宣贯、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引导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规范健康发展。十九大以来,为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加快构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推动我国由水产养殖业大国向水产养殖业强国转变的时代背景下,2019年1月11日十部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其中专门提到要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提高稻田综合效益。
目前中国的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已超过200万公顷,位居世界第一,相关的技术、管理举措及实践经验也非常丰富,可以为全球稻渔综合种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Matthias Halwart博士、亚太地区水产养殖中心(NACA)总干事黄倢博士在会议中都一致强调以合作促发展,通过举办研讨会等形式交流知识及分享经验,并鼓励通过南南合作等国际和地区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来进一步推进世界范围稻渔种养的发展。作为中国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秘书长单位,上海海洋大学相关学者对稻渔综合种养持续开展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在这一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贡献。
稻渔综合种养系统是一种既具有悠久历史又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多功能生态-生产系统,基于“一块地两份收获”的基本初衷,在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减贫、增加就业尤其是农村妇女就业、丰富食物供给、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拓展供应链、使劳动力留在农村发展事业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效益,并可形成一种美丽的乡村景观,有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一高度复合化的系统可以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产生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时,这一系统得到FAO的高度评价,正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可以在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