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虹口区着眼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发挥党组织在办学治校中的引擎作用,以党建带团建,引领保障区域教育改革发展。
嘉定区:构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网格化组织架构与制度机制
一是构建匹配区域办学布局的党建架构。将学校党建组织架构与区域“两圈四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布局匹相配,把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和相关单位128家党组织划为9个管理网格、9个党建共同体,制定《关于建立集团化学区化网格党建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等“1+8”制度文件,形成工作联席、经费投入、干部培养、工作激励、党建研究等运行机制,保障和促进网格共同体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形成“局党委—党建共同体—基层党组织”三级工作架构。
二是建立全员联动党建项目清单制度。按照学校党建年度重点,每年明确十个重点项目,引导基层党组织共创共建,2017-2019年分别聚焦建章立制与资源整合、品牌创建与内涵发展、推动党建共同体由“公转”走向“公转”“自转”并行。
三是建强学校基层党组织队伍。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从目标导向、队伍发展等4个层面,列出向心力、贯彻力等8项具体指标,制定书记能力清单,稳妥推进党政“一肩挑”,全区公办中小幼学校党政“一肩挑”占89.1%。强化培养培训,局党委制定实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后备干部分层分类推荐培养制度;分层分类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专职副书记、新任书记岗位培训班,为基层学校党务干部开展“小班式”系统化培训,提高其综合能力。
四是强化正向激励督查巡检考核。制定《嘉定区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指标》《基层党组织“活力指数”测评标准》,明确局党委和党建共同体各自职责,引导基层党组织对标考核指标和测评标准创优争先。同时,建立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巡检制度,开展网格化、全覆盖督导巡检,把巡检结果作为考评和奖惩的主要依据。
五是拓展党建合作共建共享视野。引导党建共同体与高校、街镇、社区签订共建联建协议,条块结合、优势互补,以实践项目为依托,梳理“需求”与“服务”两张清单,搭建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四联”平台,形成教育行业党建与城市社区党建共建双赢的机制。
六是依规依矩培养党的后备力量。区级层面2018年起举办共产主义学校,开展系统的政治启蒙教育,区内12所高中阶段学校均成立校级学生党章学习小组,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创办青年党校,如:嘉定一中青年党校针对不同年级量身制定思政教育计划,近三年按照有关规定发展了22名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吸收2名符合条件的新疆班学生为中共预备党员。
虹口区:以党建带团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是构建“一心双环”党建带团建格局。不断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区域“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一心”即以团组织为核心;“双环”即:以学生会为学生内环组织,推进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高中和中职团委、学生会按期换届,组织团委和学生会干部参加市区级中学生骨干训练营、市示范性中学学生会主席论坛等;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环组织,常态化开展区级社团展示、评比等活动,为社团发展搭建平台。
二是加强团组织思想政治引领。从源头上强化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针对高中阶段学生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从三个层面循序渐进开展培养:班级层面,团支部通过“三会两制一课”等途径开展政治学习;校级层面,依托社团等组织平台开设“中学生党章理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学习党章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区级层面,开设“中学生共产主义学校”,构建虹口区“青马工程”高中阶段学生主题培训新模式。2019年,“青马工程”主题培训依托团教协作、合作办学形式,创新理论学习与研学实践体系,邀请了一批专家讲党史、讲理论,带领学员到复旦大学、宝钢、洋山深水港、中国商飞集团等名校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基地实践锻炼,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三是搭建青年团员成长平台。举办学生干部论坛、“青春遇见新时代”虹口区中学生演讲比赛、暑期“三好学生夏令营”等区级活动,搭建了各类平台助推成长成才。推动团组织结对共建,复兴高级中学团委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团委结对共建,100余名复兴学子走进复旦了解遗传学科发展,加深了对生命科学学科的认知和兴趣;北郊高级中学与上海财经大学数学学院团委对接,借助大学师资、环境、文化等资源,多途径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澄衷高级中学与复旦大学环境系科学与工程系研究生党支部结对共建,围绕党建带团建、生涯导航、青马工程、研究性课题研究等签署共建协议,聘请复旦大学研究生党员为各班团支部校外辅导员,夯实高中共青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