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沙田学校作为普陀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积极贯彻全国和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把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学校的“责任教育”办学架构中,综合采取顶层设计、课程推进、家校互动、社校联动、创新驱动等举措,把劳动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融入办学全过程,积极探索超大城市开展劳动教育的校本化路径。
一、以劳为本纳入责任教育架构。学校多年来坚持“办负责任的教育 育有灵魂的新人”办学理念,过程中把劳动教育融入“责任教育”课程整体架构,制定实施“四会”学生发展指南,即:对自己负责,学会自立;对家庭负责,学会感恩;对社会负责,学会报答;对未来负责,学会创造。通过“四个结合”落细、落小、落实劳动教育,即把劳动教育与德育养成教育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与学生职业体验相结合、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劳动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创造活力,实现全面发展。
二、以劳树德融入德育养成教育。要求学生“对自己负责,学会自立”,开展以“三责任”为主的劳动习惯养成教育:一是认领“责任田”, 以班级为单位认领校内的种植园、校园的绿化带,开展爱绿护绿活动;二是划定“责任区”,把学校图书馆、实验室等专用教室和其他公共区域分块划定责任区,要求全校学生参与日常保洁活动;三是设立“责任岗”,让每位学生都参与班级事务性劳动,使学生在事务性劳动活动中养成习惯,从一年级起要求学生自己打扫和清洗教室,引导学生“勤四体”“分五谷”,养成劳动意识。
三、家校共育融入家庭教育。要求学生“对家庭负责,学会感恩”,开设《爱劳动 懂感恩——家政技能体验》校本课程,确定“爱劳动,生活能自理,学会并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公益劳动,掌握一般劳动技能”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生理与心智发展水平,把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家政技能体验课程,通过家校互动,促使学生养成自觉参与家政劳动习惯,树立“学会感恩,劳动光荣”的人生观,具体目标内容如下:
年级 |
课程目标与内容 |
一年级 |
学会整理书包,养成生活自理习惯。 |
二年级 |
按时起床,学会自己穿衣、自己梳洗、自己叠被子。 |
三年级 |
学习淘米和用电饭锅煮饭的操作技能,学会煮饭。 |
四年级 |
能按要求摆放餐具,了解盛饭要领,为家人盛饭;掌握基本餐桌礼仪。 |
五年级 |
掌握餐后整理餐桌和洗涤餐具基本操作技能;能按要求摆放洗净后的餐具。 |
初中 低年级 |
学会扫地、拖地板; 掌握洗涤、晾晒、折叠、收藏衣服的基本操作要领。 |
初中 高年级 |
为家庭设计一份健康食谱,学会用50元左右花费购买一顿正餐主副食品(3人餐);学会烹饪一荤、一素、一汤家常菜肴。 |
家政技能体验课程指导老师为学生家长,家长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体验课程内容,根据学生劳动表现写出评语,家政技能体验课程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为“家长示范,学生观摩记录”,学生把家长示范的每个主要环节和操作说明记录下来,每周末完成一次完整观察、实践过程,填写好记录表;第二阶段为“独立实践”,学生独立完成体验课程,写下实践体会和改进思考,由家长作出评价;第三阶段是“综合评价”,由班主任根据学生记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将此项体验课程成绩记录进《学生成长手册》,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要内容。
四、校社联动融入职业体验活动。要求学生“对社会负责,学会报答”,依托各方资源让学生走进银行、律师事务所、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体验各种职业劳动,引导学生在不同职业体验中发现自我潜能,懂得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比如:在一项名为“我做小掌柜”的职业体验活动中,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学校附近菜场做半天“小掌柜”,通过体验让学生学会如何介绍蔬菜、使用电子秤、熟练找零钱,了解卖菜劳动辛苦,体会劳动的幸福感。
五、方法创新融入学校创新教育。要求初中阶段的高年级学生懂得“对未来负责,学会创造”,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开展劳动教育特别是创新创造教育。除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职业体验等课程外,把劳动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把物联网技术与劳技课程相整合,建立市级创新实验室“未来生活梦工坊”,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优势,整体规划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创新课程,突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劳动实践技能一体化培养,把劳动技能、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小学一、二级,开设乐高体验游戏课,教会学生利用乐高积木进行拼装和搭建,搭建乐高机器人进行游戏创造;小学三年级,整合“劳动技术”“信息科技”课程,在信息科技教学中融入物联网知识;小学四、五年级,开设“物联网应用与发明入门”“乐高WeDo”选修课程;初中六年级,将《劳动技术》与物联网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性劳动;初中七、八年级,对接曹杨二中“苗圃计划”特色课程,依托同济大学专业师资,分别开设“小小工程师”“PYTHON编程与人工智能”创新教育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复杂性思维和创造性劳动。
课程安排如下:
课程类型 |
课程内容 |
适应对象 |
课时 |
非限定性拓展课 |
乐高体验与游戏课程 |
一、二年级学生 |
每周1课时 |
限定性拓展课 |
物联网基础 |
三年级学生 |
每周1课时 |
非限定性拓展课 |
物联网应用与发明一 |
四、五年级学生 |
每周1课时 |
限定性拓展课 |
物联网应用与发明二 |
六年级学生 |
每周1课时 |
非限定性拓展课 |
小小工程师 |
七年级学生 |
共 50课时 |
非限定性拓展课 |
PYTHON编程与人工智能 |
八年级学生 |
共50课时 |
上述创新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玩中学”“做中学”,既注重传统劳动技能体验和学习,也顺应时代要求,拓宽劳动教育路径,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劳动;既让学生直接参加劳动体验,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也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