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松江区加强公办初中建设打造“环大学城优质均衡教育”

发布日期:2019-11-14 字体 [ ]

松江区抓住本市实施公办初中“强校工程”机遇,强化政策资源供给,打造“环大学城优质均衡教育”。

一、强化政策资源倾斜。一是倾斜经费,保证实验校建设经费,确保投入高于区域内同类型同规模学校,重点保障实验校所需校舍改造及听说测试教室、创新实验室、理科实验室建设和设施设备更新。二是倾斜师资,为实验校配备市级名校长和名师,区级骨干教师评选、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遴选向实验校倾斜,超额完成实验校1名市级名校长、2名市级名师、5%种子计划的配备目标。三是倾斜绩效,绩效工资区域统筹部分向实验校倾斜,鼓励优秀教师柔性流动至实验校、薄弱校,对表现突出的实验校、支援校和个人给予专项奖励。四是倾斜职称,中学高级职称评审探索初高中分开评审,并适当向初中倾斜。五是倾斜招生,给予加强初中建设的集团、学区招生政策上适当倾斜,以体育“一条龙”布局探索实验校对口高中自主招生录取。

二、强化内生动力激发。引导实验校用好外部专业资源的同时,集聚校内教师实践智慧,查找薄弱环节、分析根源成因、研究对策措施,制定本校“强校工程”三年规划和“一校一策”方案,集聚主动发展原动力和内驱力。各实验校方案均含问题分析、任务措施、目标预期、进步标志等核心要素,措施可操作、见实效,目标可量化、能检测。

三、强化教师全员竞岗。在2004年率先实施中小幼校(园)长竞聘制基础上,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岗位竞聘工作。2018年实验校调整7名校级正职、9位副职,工会主席全面实行“公推直选”,中层领导全员竞争上岗,缓聘分流教师18人。

四、强化精准结对帮扶。一是优质品牌辐射带动,建立实验校与市区示范性高中、初中名校结对长效机制,实施教师联合培训、联体研修、联动科研,多渠道提升实验校干部管理和教师专业能力。二是专家全程专业指导,用好全区24名在职特级教师和特级校长,以及区研训员、科研员等资源,为每所实验校安排3-5名专家全程全方位指导。三是课程教学改革精准指导,区教育局及教育学院聚焦课程计划编制、课堂教学改进、教研活动组织、特色课程建设等学校内涵发展核心开展集群研究,促进实验校课程品质和教学水平提升。

五、强化“U-D-S”深度合作。用好区域内11所高校集聚优势,深化大学(University)、区域教育行政部门(District)与中小学校(School)深度合作机制,2018年成立东华大学附属学校与强校工程实验校——小昆山学校结对的教育集团,后续将以大中小学体育、艺术、课程“一条龙联盟”等形式促进全区中小学与区域内高校深度合作、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