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操作说明
跳转到网站导航区
跳转到主要内容区域
今天: 2025年8月11日 星期一
今天: 2025年8月11日 星期一
中文首页
English
无障碍辅助工具条
注册
登录
站内搜索-输入关键词
首页
教育新闻
信息公开
一网通办
交流互动
公众服务
首页
>
教育专题
>
全面深化上海教育综合改革
>
媒体视点
《人民日报》:用制度创新把“根”留住(今日谈)
发布日期:2016-10-12
字体 [
大
中
小
]
中华传统文化离今天的孩子们有多远?答案恐不乐观。仅仅是语文课本中的若干选文,历史教材中的简单叙述,太难抗衡生猛鲜活快餐文化的现实诱惑。若在基础教育阶段疏离中华文化,可能一生都会有“无根”的文化惶惑。没有文化定力,怎能以健康包容的心态,传承岿然独存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
那么,如何才能“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孔夫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留住中华文化之根,得从孩子抓起;而这,仅靠教科书和课堂传授远远不够,必须要让孩子“好之”且“乐之”,在日常融入中,滋生亲近感,让文化基因渐渐渗入骨血。
上海“文教结合”是一种制度创新。博物馆成了历史课的课堂,戏曲唱念做打中的悲欢离合是最好的艺术教育,自己亲手做出的“四大发明”远比背诵标准答案更能激活民族自豪感。从前远离基础教育的丰富文化资源从此“活”在孩子们的课堂与生活中。文化与教育相互融合,让教育不但能格物致知,更回归传承文明的功用,功莫大焉。
要想让文教结合可持续,需要体制机制的保障,也需要一定的投入,上海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来源:《人民日报》2016年06月10日第1版)
��������
[返回上一页]
[ 推荐给朋友 ]
[ 我要纠错 ]
[ 我要评论 ]
[ 打印本页 ]
繁體版
不能读取Jquery文件
不能读取Jquery文件
不能加载PC端JS文件
不能读取公用JS文件
不能读取JS数据加密文件
不能读取JS数据验证文件
不能读取验证码音频JS文件
不能读取繁简体JS数据文件
不能读取网站量化工具
不能读取分享JS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