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目标砥砺奋进,为国家和上海市发展作更大贡献

发布日期:2021-10-22 字体 [ ]

  作者:林忠钦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是上海教育长期坚持的目标。《上海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为基本思路,将“服务社会发展能力彰显提升”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提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高校创新策源能力显著提升,“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显著增强”。《规划》以新的高度强调了服务支撑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这为上海高校指明了发展方向,有助于上海高校更好地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作为地处上海的一流高校,上海交大将对标上海市教育发展规划,更好发挥自身优势,努力为国家和上海的发展作出无愧于时 q代的崭新贡献。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未来领军人才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高水平人才是大学的根本职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上海交大将更加坚定自信,更加重视质量,更加突出贡献,不断强化“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和人格养成”四位一体育人理念,为战略新兴产业、国家重点行业培养输送未来领军人才。一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上海新兴产业发展要求,调整人才培养规模结构。“十四五”期间,学校将适当扩大招生规模,增量招生名额将向前沿科学领域、新兴交叉学科、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点行业产业相关学科专业等倾斜。正在建设的闵行北校区以培养卓越创新人才为主要目标,重点布局一批产教融合的创新学院和重大前沿交叉创新平台,为新兴产业行业培养高水平人才。二是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十四五”期间,上海交大将持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将拔尖、强基计划以及特区学院、试点班等特色培养与平台培养互补相长,打造多元化的成才路径。新成立的上海交大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将对接能源行业需求,创新性地探索产教融合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能源行业未来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深化产学结合,形成规范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实践型人才。三是进一步强化价值引领,引导毕业生积极投身国家和上海市重要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在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

二、加强科技创新策源,培育重大原创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上海交大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以加强科技创新策源、服务国家为己任,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十四五”期间,上海交大将继续积极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和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李政道研究所和张江高等研究院建设。通过创造一流的科研环境和氛围,吸引汇聚一批全球顶尖的科研团队,在物理、未来材料、合成科学、变革性分子、超快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国际前沿研究,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原始创新成果,打造国际一流的前沿基础研究创新策源高地,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全面深化和拓展“大海洋”“大健康”“大信息”三大行动计划。发挥上海交大多学科优势,凝聚内外合力,围绕三大主攻方向,集中优势资源聚焦发力,展开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在基础前沿科学、共性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贡献国家、影响世界的创新成果。

三、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李克强总理在考察上海交大时指出,要加快有创新力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商业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十四五”期间,上海交大将推进国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改革,积极发挥学校“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作用,努力破除目前科技成果转化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以及“破而不立”“政策空窗期”等瓶颈制约问题,主动加强研究、担当作为,制定并动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保障,争取孵化一批代表学校科研实力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案例,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典范。同时,大力推进大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大零号湾”作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改革试点的核心承载区,争取在医疗机器人、人工智能、海洋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孵化落地一批企业,形成具有标杆意义的特色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形态丰富、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空间运营服务机构,引导“大零号湾”科创孵化服务更加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将“大零号湾”初步建设成为创新要素集聚、产业生态完善、制度创新示范落地、科技成果转化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创业孵化落地的示范区,更好地服务新兴产业和区域发展。

面向未来,上海交大以建设顶尖的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心怀“国之大者”,勇于担当责任,积极主动作为,将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为上海城市发展和国家富强贡献交大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