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学生正在投掷实心球,球的运行轨迹、第一落点以及测量成绩等都由机器自动扫描获取,实时记录并自动上传至市级平台。学生扫描学籍卡、进行面部识别完成身份认证后,打印机即刻打出成绩单,登录移动端还可以获得动作纠正指导、体质增强建议等系列指导……
这是一次在上海市建平中学开展的体育素养测评的场景。记者近日获悉,经过5年的研究和推进,上海正式推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建构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学生体育素养智慧服务平台,并发布2020年度上海市学生体育素养评价蓝皮书。
该评价体系重新定义了学生体育素养的核心概念,建立了面向全体学生,涵盖态度、行为和成效的学生体育素养评价理论,明确了体育意识、体育知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和体质健康5个维度的详细指标体系、相应权重及测评方案。
依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平台,上海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学生体育素养智慧服务平台,实现了市、区、校三级并面向所有年级、班级、学生的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推送。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上海市开展了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智能化测试为核心的全覆盖测评工作,截至2020年底,汇聚至体育素养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已达4.5亿条,全指标测评学生数近50万人,初步计算出全市中小学生体育素养指数为80.2,实现了《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设定的2020年目标值。
据悉,上海将于明年推进建立“一生一档”的学生体育素养大数据。学生体育素养大数据平台专家组组长、同济大学凌培亮教授介绍说,现在智慧服务平台走进了学校,可以把平时每天一小时的体育行为记录下来,能够探索体育技能测试与体质测试同步进行,能够探索多次测试择优计分,为做好学校体育评价改革奠定了基础。根据大数据,学校还可对学生的体育素养提供更为贴身和贴心的干预,为学生开具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和生活习惯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