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浅谈督学人员的专业素养
发布时间:2019-03-13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作者: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督导事务中心 张肖芹

教育督导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过程。国务院《教育督导条例》提出了教育督导的五条原则,一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二是“遵循教育规律”;三是“遵守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规定”;四是“监督与指导并重”;五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因此,教育督导的重点是“导”,以“督”促“导”,以“导”为主,着眼于激励和调动,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督学人员是受教育督导机构指派实施教育督导的人员,负责对学校的依法自主办学与民主管理情况;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日常管理情况;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情况等事项进行督导,为学校后续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在督导实践中,督学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至关重要,《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第九条指出:“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定期对督学开展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教育管理、教育质量评估和监测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并采取措施支持督学开展教育督导科学研究与交流,提高督学专业能力”。

那么,在督导实践中,督学人员应该具备怎样的专业素养?怎样做一名与时俱进的督学?

一、督学人员应具备认真敬业的专业态度

督学人员需要对基层学校提供教育“指导”与“服务”,其工作强度、难度有目共睹。负责督导的专家、督学团队需要为整个督导工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认真、投入、敬业。

例如,在对A幼儿园的发展性综合督导前,督学人员进行了大量、充分的准备,早早来到幼儿园,马不停蹄投入了紧张的工作。该园有三个分部,各分部之间路程较远,加上该园督导时间仅为一天,时间紧、任务重。督学人员根据既定计划,有序组织半日活动观察、文本资料查阅、中层干部访谈、专家组大组反馈、督导反馈会等环节。在全体督导组专家、督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天高密度、高强度的现场督导终于结束了,在这过程中,专家组、督学们敬业的工作态度、认真的工作作风给幼儿园园长、教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此,作为一名督学,要有高标准、严要求的思想境界,主动、认真执行交办的各项任务。督学也要具备认真敬业的专业态度和精神,为每次督导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胜任每次督导实践活动。

二、督学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

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是以计划为导向,以进步为核心,以发展为根本的一次活动。督学的角色不是为了评价优劣,而是为了改进和发展,是为学校的后续发展提供帮助与支持。因此,督学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要期待学校的每一点进步,赞许学校的每一点成功,要把督导评估过程看作是为学校提供有效帮助的过程,并为学校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例如,挂牌责任督学在督查B学校开学工作时,碰到了拆班的问题。拆并班级不是小事,特别是五年级,马上面临毕业,学生、家长、带班教师都会不适应。于是,责任督学和校长反复商议,把工作计划分解详细,确定了拆班前的步骤:召开中层班子会,统一思想步调一致;组织五年级全体教师会,明确要求;召开家委会,知晓事情的原由;召开拆并班级的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原因;新班主任家访新同学……经过大家的努力,拆并班工作终于平稳结束。督学人员与学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争取学校的支持配合尤为重要,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校工作,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寻求共识。

因此,督学人员不仅要对学校依法办学进行检查、督导,更要在全面熟悉学校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学校面临的问题,出谋划策当好参谋,做好服务工作,为学校解决困难,很好地担任观察员、评判员、研究员、指导员的角色,推进学校有序、科学发展。

三、督学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

新时期的督学必须养成勤学多思的习惯,不仅要熟悉教育及其有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掌握理解,融会贯通,而且还要熟悉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精通学科教学,并有真知灼见,善于思考、善于创新,成为学科指导的“专家”。还要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现代学校管理理论,使自己的教育学底子更加深厚,个人管理素养不断提升。

例如,在对C幼儿园的发展性综合督导中,全体督学人员专业水准高,业务能力强,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幼儿园进行“诊断”。C幼儿园提出了要“整体架构幼儿园文化体系”的督导需求,督学们根据此督导需求进行了大量资料查阅、信息收集,不断研究、反思、讨论、修正,为C幼儿园提供了有效的文化建设策略:1、赋予“家文化”在今后发展时期明确的核心内涵;2、找准系统设计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做出系统设计的后续发展探索,同时厘清文化建设目标与办园理念的核心思想之间的关系。这些后续发展建议得到了C幼儿园的一致赞同与高度评价,并着手开始整改与实施。

督学人员的视野高度将决定认识教育现象和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深度。督学要做到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学会应用新思维,建立个人督导理念,以创新精神去从事自己的事业,提升督学的专业素质,力求成为督导领域的“行家里手”。

四、督学人员应提高沟通与交流的技能

督学要善于和各层面领导进行沟通互动,善于和校长进行沟通互动,善于和教师进行沟通互动,善于和学生进行沟通互动,善于和家长进行沟通互动。这种沟通与协调的互动能力是一个督学的关键能力,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加以提高。其中最重要的是督学要读懂每个校长,解读好每位校长的情怀,尤其是要了解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

在对学校的综合督导中,督导组在评估过程中发现,学校对相关工作缺乏后续发展的深度思考,这与学校倡导的精细化管理有差距。在此背景下,督导组经过讨论认为,有必要通过本次督导,让学校正确面对管理中的精细化问题。为此,督导组提出的建议是“理性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校长在现场督导环节,接受了督导建议,和督导组达成了共识。然而,学校中层干部团队尚未接受这个建议,需要督导组和校长一起做些沟通工作。于是,督导组专程到学校去沟通督导结论,告诉学校面对督导结论,就是直面问题的态度,是实现学校新的发展的第一步,让学校的管理团队慢慢接受并认可督导结论,最后,沟通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畅通的沟通艺术是督导双方形成互动关系的方法技术。因此在督导实践中,督学人员需具备艺术性的沟通技巧,要仔细聆听校长,主动与校长沟通,在聆听与沟通中更好地了解校长的办学思路。其次,帮助校长共同规划未来发展的愿景,并且为校长提供切实的帮助与指导,真正发挥督导挖掘学校发展潜力、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作用。

五、督学人员应具备研究与反思的能力

根据元认知理论,人们是通过学习、培训认知理论,掌握人脑记忆和自身认知特点,而有意识、有系统地利用适合自己的认知策略来改善学习效果,是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而督导工作的过程,也需要这种“认知的认知”,需要督学人员具有科研的意识、知识与能力,既要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又要有善于把发现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的能力,通过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对策。督学的研究能力,也表现在对自己的督导工作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上,因此,反思也是督学专业发展所必备的能力,能促进督学们终身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


综上所述,督导工作是原则性、技术性并重的工作,因此,作为一名督学,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通过自学、读书等方式,快速适应、胜任该项工作。其次,根据“监督与指导并重”的原则,督学要积极参加督导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督导专业能力,使基层学校获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的督学效果。再次,要快速成为一名称职的督学,需强化学习、锤炼品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满腔热忱地投入到督导实践中,在教育督导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一份光和一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