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无障碍
创新督导评价机制 提升学区集团统筹能级
发布时间:2025-05-14 来源:2025年第1期(总第49期)《教育督导与执法》 作者: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陆文元 王建平

优质均衡教育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标志,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结果。上海市把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作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金山区是全市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最早试点区之一,经历了试点先行、有序推广、初具格局、全面覆盖四个阶段,2023年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当前,金山区正通过强化“统筹”促进集团校的增能和提质,激发每个学区和集团校合作共进的创新活力,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进而达到整体提升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的目标。基于此,一直以来,金山区教育督导工作发挥着学区化集团化办学重要助推器的作用,努力创新督导评价机制,发挥评估监督指导功能,以评促建,致力于提升学区集团统筹能级。

一、“统筹”,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的关键能力

“统筹”是推进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的重要理念和抓手。金山区立足于破解义务教育城乡差异,实施“五个统筹”,打破一所学校孤立办学的格局,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相对薄弱学校的提质增效。

一是统筹制度建设管理,促进组织管理更紧密。成立学区管委会或集团管委会,负责协调部署学区或集团工作,建立以共同愿景为灵魂、以制度体系为框架、以规则程序为纽带的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

二是统筹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安排更紧密。统筹各校干部、教师的招聘、配备和使用,统筹中、高级职称的申报,统筹部分绩效工资的增量分配等,促进干部、教师有序流动。

三是统筹课程教学资源,促进共研共享更紧密。形成学区、集团的课程开发与配送机制,实施教师联合备课、联合教研、合作科研、教学比武,探索实施教师走教、学生走校、信息化同步教学等多种课程教学互动模式。

四是统筹年度绩效考核,促进考核评价更紧密。实施捆绑式评价,制订反映学校教学质量、办学特色、教师专业发展和社会满意度的评估指标,增加学校推进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工作的考核比重。

五是统筹学生共育合力,促进培养方式更紧密。探索学生活动、课后服务联合运作机制,探索家校共育新机制,探索学段课程与教学的有效衔接和初高中资优生一体化培养模式。

二、指向“统筹”的紧密型学区集团督导指标体系

督导指标体系是评判的标尺,是学区化集团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具有鲜明的导向性。金山区高度重视评估指标的制订,依据上海市、金山区相关文件精神,掌握其核心要义,围绕“五个统筹”要求,研制了《金山区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阶段评估指标》(见图1),确定了科学合理、指向明确、操作方便的指标体系。

一是做到6个明确:明确背景、明确要求、明确目标、明确任务、明确举措、明确时间;二是厘清基本要素:指导思想、评估目的、评估原则、评估对象、评估安排、评估指标、评估方式、评估程序、督导评估结果及运用;三是明确核心要素:要体现督导类型、落实文件要求、呈现指标层级、明确指标分值、具有量化指标;重点围绕党建统筹、组织管理统筹、师资队伍统筹、课程教学统筹、学生培育统筹、保障机制、创新发展等七个方面;四是注重完善优化:与业务部门对接、与督导学校共商、与评估专家讨论。

图1   金山区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建设项目阶段评估自评表(节选)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A-3

师资

队伍

统筹

(20分)

B-05

职数统筹

C-07 学区或集团内干部教师职数、中高级职称申报、部分绩效工资的增量分配等有效统筹,盘活学区或集团内教师资源,激发教师活力。

B-06

骨干流动

C-08 实行骨干教师柔性流动制度,交流人数不少于3人,且每位教师交流时间不少于2年,实行属地化管理。

C-09 参与交流的骨干教师,能融入对方学校,完成既定任务,发挥积极作用。

B-07

教师共培

C-10 实施并不断完善(0—5年)青年教师实行跨校带教制度,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C-11 共享培训资源,实施多层次多角度的联合师资培训制度,每学期不少于2次。

A-4

课程

教学

统筹

(28分)

B-08

资源共享

C-12 统筹学区或集团内优秀课程资源,如教学设计、学案、校本练习、校本课程、德育课程等,实现开放共享。

B-09

课程开发

C-13 汇集学区或集团内的智力资源,开发校本、德育、艺术等特色课程,满足学生需求。

B-10

联合教研

C-14 组建教研联合体,制定共建计划,每月至少1次开展教研活动或组织专题研究,有效帮助各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技能。

B-11

质量监控

C-15 定期开展教学常规检查或教学视导,每学期不少于1次。

C-16 组织统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质量检测,每学期不少于1次。

B-12

共享机制

C-17 在探索学区或集团课程管理、开发、共享、配送等方面形成机制,积累一定的有价值经验。

A-5

学生

培育

统筹

(15分)

B-13

学生活动

C-18 德育特色课程或项目共建、学生活动、课后服务联合运行长效机制形成。

B-14

学段衔接

C-19 探索衔接学段的资优生一体化培养模式建立。

B-15

学生评价

C-20 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方法,建立学区或集团相对统一的学生发展质量评估制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和全面健康成长。

B-16

家校共育

C-21 创新家校共育机制,家校共育合力效果显现。

A-6

保障

机制

(6分)

B-17

领导小组

C-22成立学区或集团管委会,并设置管委会主任1名,形成权责清晰的管理组织架构。建立每月一次的管委会联席制度,运行有效。

B-18

工作小组

C-23 组建管理、教学、德育、队伍建设等工作组,引领和开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

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组活动定期开展,每月至少1次。

B-19

经费支持

C-24教育局投入经费使用得当有效,保障师资交流与教育教学联合活动需要。

三、指向“现场”的紧密型学区集团督导实践体系

为更好促进学区化集团化建设,上海市金山区积极探索紧密型学区集团督导的模式和方法,力争高效有用。在督导模式上主要采用自评和他评、线上和线下相结合,通过增加督导频次、丰富督导方式、精心选择现场等做法,积极开展创新实践。

1.督导频次的确定:注重推进过程的评估。一般的项目评估分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针对学区化集团化建设的周期特点,为了避免督导间隔时间过长,不能及时发现经验亮点和存在不足,金山区在督导频次上进行了大胆改革实践,把中期评估改为两年一次的阶段评估,由于增加了督导频次,所以能及时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到目前为止,区教育督导室组织专家分别开展了两次阶段督导,同时建立督导回访制度,在每次督导后一年安排督导整改回访,形成督导闭环流程。

2.督导方法的选择:聚焦信息的充分挖掘。在各学区集团进行充分自评的前提下,区域组织专家带着问题和任务深入学校进行实地督导。为了解最真实的情况,综合运用多重督导方法,采取听取汇报,管理小组成员访谈、教师代表座谈、学生座谈、课堂观课、资料查阅、师生家长问卷等形式,全方位收集信息,获取第一手资料,为各学区集团建设工作总结经验挖掘亮点特色,提炼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同时发现学区集团自己未能发现和不想被发现的不足和问题。

3.督导“现场”的选择:走进学区集团薄弱校。根据学区化集团化建设的初心使命,检验成效最好的方法是看薄弱校的变化情况,因此在选择评估督导现场时,区教育督导室一般都选择学区集团内相对薄弱的学校。通过走进薄弱校,看校园文化建设,看师生的精神风貌,看学生的行为举止,看教师的课堂教学,真实感受师生对学区化集团化建设的欢迎程度,教师队伍的成长情况,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情况以及学校的内涵发展等。

4.督导结果的反馈:重视评估结论的框架。督导结果反馈,区教育督导室主要采用现场督导当天口头反馈和一个月后书面督导报告反馈的形式。在结果反馈中,制订了“三个三”的评估结论反馈框架,即三分之一经验亮点,三分之一问题不足和三分之一改进建议,发挥督导评估过程诊断、调控和评价的功能。

在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不断推进深入实施中,教育督导作为重要的保障机制之一,不断创新督导模式,发挥了教育督导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的有效作用。正如接受学区集团办学专项督导学校的一位校长所说:“专项督导是集团发展中的‘指南针’,为找准集团建设方向指明了航标;是集团发展的‘显微镜’,帮助集团精准诊断问题,不断改进提升;是集团发展的‘助推器’,帮助我们及时优化方略、创新举措,为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