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加昂扬姿态推进教育督导迈上新台阶
——读《督导意见》所感
上海市教育督导事务中心督学 高臣
在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督导意见》)的出台,犹如一针强心剂,在督导部门、学校、督导网站、微博、微信、各信息平台等都引起了强烈反响和热议,令督导人备感振奋和鼓舞。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督导意见》从“一个主体三个领域”对我国的教育督导事业进行了总体规划和部署。“一个主体”是指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体制机制。“三个领域”:督政域,构建对地方各级政府的分级教育督导机制;督学域,建立国家统筹制定标准、地方为主组织实施,对学校进行督导的工作机制;监测域,建立教育督导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多方参与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
督学们惊喜地看到文件内容都是针对督学日常工作中碰到的缺乏上位依据或工作瓶颈而提出的有操作性的意见,督学们大呼过瘾!先谈谈自身感受:
《督导意见》的前瞻性和示范性
一是顶层设计的前瞻性。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多样化教育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此,两办以优化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结果运用为突破口,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体制机制。
二是体制改革的示范性。教育是一个生态系统,它有自身的教育现状和时代背景、输入端、教学过程和教育成果,是动态的、开放的系统,理应与其他领域或体系相结合。《督导意见》中指出国务院设立教育督导委员会,并由多个部委局等单位相结合的紧密型组织,它有明确制度和运行机制,为地方各级政府提供了示范引领。
《督导意见》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督导意见》以基于教育督导机构不健全、权威性不够、结果运用不充分等突出问题为出发点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实效性体现在其具有明确目标、要求、时间节点及评估反馈的闭环体系上。其表征为:意见提出“2022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意见指出“按照本意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加强组织协调,抓好落实”;意见强调“地方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研究提出具体落实措施”;意见要求“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要加强对本意见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等。
《督导意见》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自2013年以来,随着责任督学队伍的不断扩大,教育督导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虎头蛇尾、草草了事的现象。如一些地区在开展专项督导时,有详尽的督导方案、科学的督导指标,并形成了适切的督导报告,但在督导结果运用上往往大打折扣,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而《督导意见》第四部分“进一步深化教育督导问责机制改革”占了总文件条数的28.5%,可见两办在提高教育督导严肃性和权威性的力度,同时也对提高教育督导的话语权和权威性做了明确规定,例如在压实问责制度中规定“对于民办学校存在此类情况的,责成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督促学校撤换相关负责人。”这对于以往仅仅约谈民办学校校长,很难起到震慑作用,整改效果也不理想,而本意见规定了更具有威慑力和操作性的实施路径。
在《督导意见》出台之际,全体督导人都在积极行动,如何更好地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充分发挥新时代督政、督学、评估监测的职能呢?
1.宏观上,加强《督导意见》意蕴理解。对政策文件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书面上笔头上,更要加深对文件背后其意蕴的理解。督学们更希望听到两办、教育部督导局对《督导意见》的进一步阐释和说明,文件是言简意赅的,但是其意蕴是丰富深刻的。例如文件中提到“在评估监测方面,建立教育督导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多方参与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目前各个地方都在积极地进行探索,如何能够改变低层次低效率的摸索,从全国视角站在高水平典型经验基础上的研究,可能更有效率!
2.中观上,促进《督导意见》落地生根。政策文件发挥效能更依靠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落实、深入持续的推进,结合地方实际的创新,为此地方政府的落实尤为重要。在机构改革的今天,如何强化教育督导机构,发挥教育督导职能,《督导意见》为我们督导人迎来了春天,更希望各级地方政府抓住难得的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在打造教育督导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结果运用的闭环体系上多下功夫。
3.微观上,努力践行《督导意见》。督学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熟练运用教育督导方式方法,能掌握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开展督导评估工作。《督导意见》提出:“将督学培训纳入教育管理干部培训计划”“逐步扩大专职督学比例”,为中青年专职督学带来了曙光。督学队伍中集聚了一批学历高、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中青年干部,如何不断地吸引高素质人才、留住人才从事教育督导工作,各级地方政府可能应在督学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上多做探索。
总之《督导意见》的出台,我们督学底气更强、干劲更足了,纵是前途充满荆棘,我们理应具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大步推进新时代教育督导事业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