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教育信息2020年第21期

发布日期:2020-11-09 字体 [ ]

【重要活动】

上海召开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推进会

上海举办首场线下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会

【高等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强化“三贯通” 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基础教育】

崇明区教育局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信息化建设】

闵行区教育局推进“一网通办”提升行政服务能级

【校园安全】

金山区教育局构筑“三道防线” 守护后疫情时代校园安全


【重要活动】

上海召开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推进会

10月21日,上海市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市委副书记于绍良在会上指出,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聚焦长远未来、潜力活力、能级能量,使大学科技园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首站”和区域创新创业“核心孵化园”。要深化校区园区社区联动融合,营造更加宜创宜业宜居的环境。此外,《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也在会上正式公布。文件围绕6个方面,提出了21项任务,明确了主要目标:力争到2025年,基本形成多层次、开放性的大学科技园体系,全力打造3-5家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大学科技园示范园,孵化培育1万家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

上海举办首场线下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会

10月28日,“助力青春,沪梦启航”2021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系列活动启动会—上海市2021届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会暨“会聘上海”校园行活动在上海建桥学院体育场举行。本场招聘会是沪上今年举办的首场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会,共有719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岗位2161个,招聘需求人数16143人,进场学生22000多人,收取简历23400份,5980人初步达成意向。后续,市教委将持续举办21场“助力青春,沪梦起航”系列活动,为2021届上海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助力、护航。

【高等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强化“三贯通” 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打造全过程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是强化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相贯通,构建双创教育教学“一体化”模式。开设《创业基础》1门基础课和《创新创业领导力》《创新思维与执行力》《创业机会挖掘与商业模式创新》3门课程,构建“1+3”进阶式课程体系。建立“企业家+教育家”共同授课、“校内课堂+校外实践”联动推进、“线上学习+线下学习”一体化教学教育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慕课、视频公开课和在线课程学分认定工作,推动“实验+研究+设计+应用”一体化建设;实施“优秀本科生早进实验室”试点项目,打通科研成果转化创新创业项目 “最后一公里”。2020年至今,新建20个创新创业实验室。

二是强化文化引领和竞赛牵引相贯通,形成双创人才培养“双驱动”机制。以“ECNU创业协会”“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室”“创新创业俱乐部”等“三个一”平台建设为抓手,开展创业训练营和创业实验班,精准引领师生创新创业行动。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高水平创新创业赛事为依托,建设“前端挖掘+中端培育+后端输出”的高水平竞赛全程全方位培育机制。近3年,累计获国家及以上竞赛奖项1000余项,3个项目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个项目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入选2019年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17年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连续3年被评为上海A级高校创业指导站。

三是强化校内资源与校外力量相贯通,搭建双创实践平台“多层级”体系。融入上海市发展大局,与普陀区政府合作,建立沿金沙江路国际教育产业带,与普陀区政府、临港集团等共建机器人产业园,与闵行区政府共建闵行吴泾、紫竹科技园和南部科创中心、宝龙广场文创产业等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建立“学校、学部院系、科技园(孵化基地)”三级孵化支持和“项目指导、模拟训练、项目孵化、企业服务、文化养成”五类双创指导服务体系。建设“1+2+10”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即1个国家科技园大学生双创基地、2个校区大学生双创基地和10个院系特色创客空间,打造学生创业项目品牌。以30名首批“全国万名创新创业导师”为基础,建立创业导师库,将创新创业工作和成效作为教师绩效考核重要指标。

【基础教育】

崇明区教育局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崇明区教育局坚持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打造世界级生态岛一流教育作为工作出发点,加强顶层设计,深化综合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一是抓顶层设计,健全队伍建设制度。开展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形成“1+X”系列制度。“1”是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X”是重点围绕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区管校聘”等教师综合管理改革,出台配套文件,明确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设计路线图、时间表。

二是抓师德师风,提升教师理想信念。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学习立规、宣传表彰、志愿服务、家校共育、关爱教师等专项行动,增强全体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理想信念。组织开展“崇明师德故事”校本研修、“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典型宣传活动、“十佳”德育工作者评选活动等,引领广大教师争创教育系统“志愿服务先锋岗”。依托市、区两级融媒体,加大对优秀师德典型的宣传力度,提升崇明教师社会形象。建立师德失范负面清单,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严明底线红线,坚决执行师德失范惩处机制。

三是抓专业素养,增强教师育人能力。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模式,针对见习期、职初期、成熟型、骨干型教师采取不同培训策略,关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升。2019年共开设近500个培训班,2万多人次参加培训。建立智能务实的个性化培训服务平合,建立教师基于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教研、科研的数据库等,为教师实施精准化、个性化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四是抓管理改革,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在全区编制核定总量范围内按照师生比、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全区中小幼教师编制,允许学校间进行调整。完善教师准入机制,提高新教师专业化水平,近3年引进新教师587人,其中硕士学历占20%,本科学历占78%,“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占12%,师范生占63%。启动教师全员岗位聘任,推动区内教育人力资源流动、整合,涉及教职工近1700名。开展全员岗位聘任和紧密型集团化办学工作,完成全区650余名教师的校际流动,进一步盘活人力资源存量。

五是抓尊师重教,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开展各类评优奖励工作,近年来,全区2所学校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名教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名教师获评上海市“四有”好教师称号,1名教师获评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典型,2名教师被列为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人选。每3年评选一批海岛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标兵和教学能手,树立一批骨干标兵教师。目前共有区教学能手以上骨干教师770多名,占专任教师的15%。制定出台教育系统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意见,激活内部分配,拉开分配差距,教师收入待遇不断提升。

【信息化建设】

闵行区教育局推进“一网通办” 提升行政服务能级

一是积极落实“一网通办”工作。实现入驻“一网通办”平台事项和进驻行政服务中心事项中涉及的25件政府部门核发材料全部免于提交,落地率100%;实现45项公共服务事项100% 接入“一网通办”。针对列入实施计划清单的证照,完成电子云印章制作,提前完成全区107家民办学校电子批复的归集工作。完成全区93项行政权力事项办事指南修订,夯实“一网通办”教育工作基础。

二是大力提升“全程网办”能力。结合疫情防控,扩大“电话预约”“线上办理”“全程网办”覆盖面。在不降低标准的前提下,优化程序,充分利用微信、EMS快递等工具,开展“不见面”审批和服务。截至2020年10月,通过“全程网办”共办理审批业务65件。

三是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围绕“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现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四种方式,深化推进培训机构“证照分离”改革。引导新的从事艺术体育科技等培训的办学者至市场监管部门直接登记;引导存量的培训机构做好办学内容的变更和调整。截至2020年10月,共办理机构办学内容变更45家,注销办学许可2家,引导机构直接登记3家。

【校园安全】

金山区教育局构筑“三道防线” 守护后疫情时代校园安全

金山区教育局始终坚持把师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建立校园安全“三道防线”,扎实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一是强化立体式“三建”建设,筑牢校园安全“防护线”。建立护校护学制度。制定“护校安园”专项工作方案,打造民警辅警、社区居民、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四支护校队伍。实行“错时放学、单向通行、快拉车门法”等创新举措,开展“小手牵大手”“文明你我 集赞有礼”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助推解决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问题。建强校园安保队伍。配备校园专业保安596人,保安持证上岗率100%。开展“三会”岗位轮训,包括“会观察上下学时段校门区域存在的隐患、会使用校园紧急报警按钮、会处置校园周边突发事件”。派出781名平安志愿者,招募由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居民参加的“护校安园”志愿者16668名,共同加强校园及周边巡逻防控。建设科技防范网络。对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安防进行升级改造,不断完善学校技防体系建设。

二是加强多部门“三联”建设,共铸联合护校“防火墙”。加强社会联合。组织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返校开学演练,现场“诊断”“讲评”“答疑”。对校园周边的网吧、非法出版物、流动摊贩、道路卫生以及建设工地等加强监管,对区内公交线路进行微调整,方便学生上下学。加强警校联动。印发《关于对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摸的通知》,做好学校第三方人员安全隐患排摸工作。加强家校联通。发挥家校互助联动平台功能,打造防疫心理辅导课和家庭教育指导微课,为学生戴上防疫“心理口罩”。开展全员家访、心理健康普查以及家庭教育问卷调查,摸清全区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举办线上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在线查看校园周边、观看安全设施、检查学校食堂等。

三是推进课程“三化”建设,增强自我防范“安全网”。教育课程系列化。分阶段分年级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公共安全知识教育,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活动精品课程”评选展示活动,打造常识学习、主题教育、实践体验等系列特色化课程。教育课程校本化。开发安全校本课程,疫情期间推出特色校本云端课堂。教育课程实训化。在开学第一周充分利用学校公共安全教育体验教室以及区公共安全教育体验中心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和安全体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