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教育信息2020年第22期

发布日期:2020-12-23 字体 [ ]

    【重要新闻】

    上海高校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再创佳绩

    【高等教育】

    华东政法大学多措并举  开创本科教学新局面

    【基础教育】

     黄浦区积极推进小学课后校内看护新样态

    【信息化建设】

    嘉定区教育局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工作

    【重要新闻】

    上海高校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再创佳绩

    11月17日—20日,“建行杯”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本届大赛共吸引国内外117个国家和地区、4186所学校参与,报名人数达631万人,共计147.3万个项目参赛。经过校级初赛、市级复赛、全国网上评审等环节的角逐,最终共有513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现场赛。上海高校表现优异,其中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及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在比赛中勇夺4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再次荣获优秀组织奖。

    【高等教育】

    华东政法大学多措并举  开创本科教学新局面

    华东政法大学统筹作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与复学工作,加速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持续完善“线上+线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后疫情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一是抓在线教学,打造本科教学新课堂。在疫情防控期间,以“延期开学不停学”为原则迅速制定本科线上教学方案,做到“空中课堂”全覆盖、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支持不断线。在开课前,开展近10个平台的在线教学任务模拟测试,在“一课一策”的原则下,作好双套教学预案。以超星“学习通”为集结点,整合“网上课堂”“大数据平台”“腾讯会议”“腾讯课堂”等资源平台,打造在线教学新架构,形成了“授课视频+课件+线上答疑+在线教学”的教学新模式。开展在线教学系列专题培训,为教师配备助教,实行校领导和教学督导对口联系学院制度。对所有应开课程逐门清查,针对偏远地区贫困学生等特殊群体精准施策、制定专门方案。专门成立技术支持小组,提供教师平台使用指导,24小时在线解决学生选退课问题。在疫情防控期间,本科在线教学共开课1538门次,576名教师和88396人次学生参与,实现了应教尽教、任课教师全覆盖,应学尽学、在校学生全覆盖,应开尽开、课程类型全覆盖;在线教学满意度不降反升,学校在线教学考试工作被教育部点名表扬。

    二是抓教育教学,构筑教育供给新模式。召开全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开展新时代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制定小班化教学配套改革方案,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鼓励教师对教学策略和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推动课堂教学从主讲转变成引导、从教学转变成辅导、从传授转变成共学,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供给模式。2020年至今,已举办14场线上线下混合式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专题教学培训,6场新进教师教学培训,组织了52个团队开展线上优秀教学案例评比。开展1800门次的过程考核改革,推动学生学业评价从学习输入评价向学习输出评价转变,从知识获取评价向学习成效评价转变。

    三是抓体制机制,建立教学保障新体系。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加强线上教育的事先审查、事中监管和事后评价。抓住教师—学院—学校三级环节,任课教师切实承担课程质量的主体责任,自查课程政治关、思想关和质量关;从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完整度、课程维护、课程设计、课程参与度等多方面进行持续监督和管理。开展首次线上教学质量月,校领导点对点完成10门课程听课评课,邀请27位校外专家对我校83门次本科课程开展听课评课,10位教学督导完成249门次听课任务,32位职能部门领导完成72门次线上巡课,促进线上教学工作“督”“教”相长。制定在线教学激励方案,对创新线上教学方式和方法,亮点突出、成效显著、成果丰硕的校内任课教师和教学团队予以激励;大力宣传正面典型,在公众号开辟“厉害了,我的高能课”“在云间,那些华政主播线上教学的趣事”等系列专栏,推送近20期优秀课程及教师介绍。构建校—市—国家三级优质在线课程培育机制,首批支持44门校级优质在线课程开展建设,重点推荐有影响力的课程上线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其中,《国际私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获国家级一流课程。

    【基础教育】

    黄浦区积极推进小学课后校内看护新样态

    黄浦区以“政府主导、学校负责、多方参与、因需提供”为原则,积极探索“330课程多样化,430晚托精细化,530看护人性化”新样态,实现两个百分百目标(100%覆盖区内公办小学,100%覆盖确有需要学生),推动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办好民生实事。

    一是完善机制,全面推进课后看护工作管理制度化。结合防疫要求,指导各学校修订看护活动设计、家长沟通、学校管理等规章制度,明晰防疫措施,取消走班制。根据学生报名情况分班开展活动,保障各班需要看护学生不交叉。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组织各年级年级组长担任看护班教师,学校和看护教师签订岗位责任书明确责任。黄浦区徽宁路第三小学延长看护时间,由教师轮流值班,做到天天有记录。上海师范专科学校附属小学做到课后看护全纪录,保障了排摸班级情况全覆盖。上外-黄浦外国语小学将“330课程”教师工作量和工作实绩纳入绩效考核,形成激励机制。

    二是需求导向,深入推进课后看护工作管理精细化。基于家长不同时段接送需求,提供“三段式”校内课后服务,将晚托班纳入学校整体学生评价体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空间,指导各学校对课后看护工作进行探索和创新。裘锦秋实验学校“快乐九子”志愿服务队参加延时课后服务,获评“2018年—2019度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制定爱心看护班行规的评价标准,利用学校开发的网上即时评价系统形成看护班即时评价机制,为每个晚托班孩子穿上专属马甲,确保学生在校安全。

    三是精准施策,扎实推进线上线下课程模式多元化。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特点,通过资源整合、学科融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快乐330”拓展活动,引入校外教育机构特色在线课程,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充分利用学区集团共享课程,积极融入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家长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元、更丰富、更安全的服务。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梳理再构“创智导学”课程,引入“助教导师团”,高质量推进课后服务工作。黄浦区回民小学、黄浦区重庆北路小学为学生提供线上课程体验学习包,打造师生互动线上平台。黄浦区复兴东路第三小学策划“爱陪伴”课后看护、“万花筒”乐乐系列和“阳光轴”年段定制课程三大板块内容,提供多彩课后服务。

    四是加强指导,积极推进课后看护工作多方协同化。通过微信公众号、教育网站等平台加强课后服务宣传。采取信息公示、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方式提高家长对课后看护工作的知晓度。发挥家委会纽带作用,做好沟通宣传工作。依托区课程资源平台和学校线上教育载体,通过“云课堂”“云互动”等方式,打造富有特色的居家看护形态,营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育人环境。

    【信息化建设】

    嘉定区教育局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工作

    嘉定区教育局紧紧围绕政务服务工作,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工作改革。

    一是完成指南修订,细化公共服务事项。推动指南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公共服务事项办事指南的修订,围绕“事项办理深度”“承诺办结时限”“办理地点”“办理时间”“到办事地点次数”先后4次完善教育领域72项公共服务事项办事指南的修订工作。拓宽服务事项范围。以“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并重”为导向,挖掘教育领域公共服务潜能,先后4次新增招生入学政策咨询、教师招聘政策咨询、学生学籍查询、学校机构信息查询等区管公共服务事项48项,做到“应进必进”。完成6项市级公共服务事项对接,实现24项市管公共服务“应接必接”。突出办理类公共服务。全面梳理办理类公共服务事项接入清单,教育领域19项办理类公共服务事项全部接入“一网通办”,确保办理类公共服务事项从“能办”转变为“好办”。

    二是完善“ 两个免于提交”,强化政务服务效能。梳理免交方式。按照“凡是本市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凡是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的要求,梳理48个业务情形,对照124个材料,关联证照材料25个,对确需保留的材料采用调用电子证照、数据共享核验、实施告知承诺3种方式实现免于提交。实现免交落地。针对办事材料中符合免交要求的材料,形成免交标注,确保线上办事指南和线下窗口业务流程及办理标准一致。目前教育领域的25个政府部门核发材料数,应免交数24个,已经全部免交,落地比例100%。

    三是抓实工作举措,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办事效率。简化审批程序,6个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当场办结”,即办件比例从0%上提升至31.6%。严格按照“审查、核准”的规定程序,完成13个行政审批事项的“一审一核”。压减办理时限。不断提升零跑动事项数量,结合物流快递等服务功能,17个行政审批事项实现零跑动。教育领域承诺办结时限平均压减比例从72.9%提升至76.2%。加大监管力度。持续推动“互联网+”监管工作,梳理认领9项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和6项监管事项检查实施清单,做到17名监管人员动态管理,事项清单“应认尽认”。

    四是关注校车审批,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完善工作机制。成立新办校车“一件事”工作小组,先后3次召开内部业务科室的“一件事”工作推进会,明确改革方案、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层层压实责任。抓好落地实施。梳理分析“新办校车使用许可”现状,围绕申请条件、申报方式、受理模式、审核程序、发证方式、管理架构等进行整体性再造。配合区行政服务中心,“一件事一次办”新办校车系统上线,实现从线下审核到线上审核,从分散审批到整合审批的转变,今年91件校车事项全部线上审核。注重宣传引导。针对新办校车“一件事”业务流程调整和转换,开展工作培训会,在各类媒介进行宣传,及时发布信息,推动新办校车“一件事”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