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提出
(一)背景
基于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发展起来的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是虹口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催化剂和体检仪,有力地促进了虹口教育向高质量高品质发展。但随着时代更迭,原有的发展性督导并不能满足新时代对基础教育的诉求。从全国来看,各类有计划性或临时性的检查越来越多,往往刚刚完成上一个任务,新任务又紧随而来。学校作为办学主体,每年要应付各类检查工作,减少了校长办学的时间。现实困惑对学校发展性督导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发展性督导的生命力和生长点在哪里?
(二)融合督导的提出
融合督导是指将教育督导与行政管理相融合,与学校教育教学相融合、与管理考核相融合、与办学治校相融合,推动教育与督导融为一体。实质上是对教育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回应,力求在区域层面,引导中小学从过度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全面发展的评价,努力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
(三)融合督导的目标
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的改革,旨在解决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结果运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提高教育督导的效果和效率。为此,虹口区提出:1.政策共商。教育督导室与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进行共同协商,并取得方针与政策上的统一,步调一致。2.制度共创。教育督导室与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制定教育督导过程中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3.服务共促。教育督导需要教育行政提供服务,教育行政也期望教育督导为学校问诊把脉,引领发展方向,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建议。4.人才共育。教育督导的过程,不仅是监督过程,更是总结经验,发现人才的过程。5.专长共展。在区政府的领导下,教育行政与教育督导依据各自专长与重点,既统一又独立开展工作。
二、构建互联互通的督导融合机制
(一)与专项督导深度融合,实现“1+N”一体化实施的督导模式
2012年,虹口区第四轮学校发展性督导提出了融合式发展性督导评价,它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原有发展性督导评价的深化升级。虹口区教育局党工委十分重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党建督导全程纳入第四轮学校发展规划督导评估。此外,经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审核,团区委的少先队工作、区未保办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区教育局的体育工作和特教随班就读工作、区语委办的语言文字工作等,与综合督导评估深度融合,同时形成专项主题报告和总报告。通过综合督导与多类专项督导的目标设计、内容建构和实施策略的一体化,形成了“1+N”的综合性督导评价模式,不断优化,一直延续至今。
(二)指标观测点与区域教育内涵相融合,护航虹口教育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的三学段发展性督导评价指导意见回应了国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虹口区以《上海市幼儿园发展性督导评价指导意见》《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指导意见》《上海市普通高中发展性督导评价指导意见》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基本框架,优化和完善了观测点,将虹口教育发展内涵、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特色、区域十四五规划重点内容和项目融入其中,进行区本化的实施。例如本区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推进项目中提出持续做强干部“五梯队”、教师专业人才“七层级”培养品牌,相应高中C20专业发展的观测点就这样描述:学校在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使用及管理的相关举措和成果等。最终形成学校和区域同频共振,合力前行的良好态势。
(三)与数据信息化相融合,构建闭环式全链条的督导模式
要破“五唯”,推动从“育分”向“育人”的转变,让不同基础的学生、教师和学校都有出彩的机会,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人工智能的支撑。督前,虹口区抓取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三个领域相关模块的数据信息,通过三者之间相互印证,形成督导学校的整体画像,带着问题走进学校。
督中,虹口区在过程中收集和研判各类专项督导实时数据信息,形成全息式的精准数字画像。凝练学校特色亮点,形成问题清单,明确发展路径。
督后,虹口区建立了回访制,目的就是实现靶向改进。对存在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责任落实到人,持续追踪回访。从时间序上看,学校整改落实、问责追踪,各类监测报告解读及结果有效运用,又形成下一轮督导的基础。这样就构建了全链条闭环式的督导方式。
在信息化平台的支撑下,疫情期间虹口区还进行了学校的线上督导,通过在线场景观摩、视频会议及观课、线上平台使用及工作记录上传等,突破了疫情和场域的限制,实时掌握了学校办学和内涵发展的情况,实现了教育督导触角延伸,是教育督导的尖兵利器。
(四)与学校内部督导制度相融合,激发学校办学内驱力
“指导学校建立自我督导体系”是新时代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中的要求之一。虹口区正在开展这方面的实践,并已立项。虹口区要让学校内部督导成为区域发展性督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校建立与区发展性督导相融合的内部督导评价机制,推动学校的内部督导和外部督导共同作用于学校发展。目前全区学校都建立了年度规划自评机制,部分学校开展的每周半日课堂督导或一日课堂督导,做的有声有色,对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当然建立学校内部督导机制不是最终目的,用好结果才是关键。如何把学校的内部督导结果与区域的发展性督导,在督前、督中、督后进行有效衔接是虹口区努力的方向。
(五)充分运用融合督导结果,提升督导实效
首先,要让督导报告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虹口区在学校督导实施过程中明确规定:校长自评报告中第一部分必须为上一轮问题的回应,这一轮的督导报告就成为学校制定新一轮发展规划重要基础。其次,做好督导结果宣传和公示。积极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经验推广的有效案例。虹口区进一步完善督导通报制定、约谈备案制度,对于整改不力的学校,督导室牵头组成专项督导组,督促学校直面问题,抓整改、补短板、促提升,切实提升督导结果运用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三、融合督导的范式例证——校(园)长任期结束督导
作为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工作(以下简称“任期督导”)的试点区,虹口区先行先试,高效实施,是融合督导范式的有力证明。整合各类督导,构建任期督导与学校发展性督导的“一体化”实施的融合督导, 形成了基于“四个融合”的“V模型”。一体化实施是以多部门、多维度、多层面的协同机制为依托,任期督导与学校发展性督导的耦合性为驱动,实现督导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一体化构建。通过督导专家融合,抓力量整合,提高指向的精准度;通过指标内涵融合,抓指标简化,增强指标内涵的一致性;通过评估程序融合,抓流程优化,提升对校园长履职实际的贴合度;通过督导意见融合,抓督、导结合,提高综合治理和长远发展的衔接度。“四个融合”成为虹口任期督导的特色标志。
四、后续展望
开展元评价,助力融合督导行稳致远
下一步,上海市虹口区将积极探索构建由虹口区教育考试中心等为主体的元评价机构,助力融合督导行稳致远。一是,通过元评价,对融合督导的制度设计、构成要素、内部结构等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建议。二是,参与融合督导,对督导流程的规范性、督导指标的科学性、督导专家的指导力、督导报告的有效性等进行评价。三是,针对督导多元主体及主体间性进行评价,形成平等协商、互促共生的督导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