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市教委副主任毛丽娟在线访谈跟你聊体验

发布时间:2021-05-29 来源:上海市教委新闻办

技能,让生活更美好!5月22日-28日是2021年上海市职业教育活动周。近年来,上海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技能人才,有效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既能“顶天”,又能“立地”,在中国商飞、江南造船等航空航天、海洋装备领域,在提供高品质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民生领域,在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文化艺术领域,都有职业教育学生的身影。同时,上海职业院校的学生连续多年在世界技能大赛斩金夺银,不断为上海赢得荣誉。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前景如何?如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在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5月27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毛丽娟做客“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在线访谈,就“上海职业教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话题与网友互动交流。一起来看实录:

微信图片_20210604132145.jpg

 

职业教育的影响力随处可见可感

主持人:请问毛主任,为什么国家现在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上海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背景是怎样的?

毛丽娟: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可感。从核心技术的研发实验室,到重大工程的施工现场,从智能工厂的柔性生产线,到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都少不了专业技能人才的辛勤付出,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有力支撑。上海职业教育发展,主要面临以下三方面的背景:

一是立足迈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上海职业教育要加快对接城市未来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二是落实“三大任务、一大平台”的重大任务和发展需要,职业教育要充分对接上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比如,在生物医药领域,职业教育一直在努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时下,新冠病毒疫苗生产线正需要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上海医药学校的教师在第一时间就根据产业的这种新需求,在相关专业教学中融合,让学生学习新技术,为今后的疫苗生产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又比如,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对接“上海智造”,引入行业协会、智能机器人企业,建成了上海智能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上海智能制造技术产教研协同基地,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智能服务机器人技术应用大赛,通过招募学生作为科研助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趋势,职业教育要在大变局的深度演化中主动应变、乘势而为。

比如,通过AR\VR等科技、信息化手段,不仅节约实训成本,而且可以解决在日常实习实训中难以碰到的问题,如上海城市建设学校的盾构实训中心,学生平时很难在地下盾构施工现场实习,但是通过虚拟仿真可以让学生近距离贴近真实的施工场景;再如,上海市交通学校自主研发了集成数百种汽车故障的软件,学生在以往学习中很难接触如此之多的汽车故障,但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更加从容面对汽车维修各种复杂局面,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应对新岗位的职业技能。

又比如,由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牵头,联合相关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筹备成立VR虚拟现实创新联盟。联盟旨在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协作创新机制,引领区域VR领域职业教育发展,助推区域VR产业协同发展,同时实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走出国门、扩大国际影响力的目标。

微信图片_20210604132152.jpg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毛丽娟做客“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在线访谈

 

职业教育发展前景良好

主持人:最近,身边的家长,或多或少咨询过这样的问题:该选高中还是中职?选了中职以后想进一步深造读大学,有机会吗?如果考上了“3+2”“3+4”长学制贯通专业,是不是以一名准大学生的身份开始5年或7年的学习?这与以往读完高中再就读专科或本科,究竟有什么差别?

毛丽娟:一是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国家和上海越来越重视技术技能人才,上海的发展既需要金领、白领,也需要蓝领;既需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也需要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上海正推动松江、青浦、嘉定、奉贤和南汇五个新城建设,五个新城建设注重产业先导、产城融合,新城的建设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同时技术技能人才的紧缺度和认可度逐步提高。而且不论是中职还是高职,学生就业前景都很好,连续5年就业率在98%以上。

各行各业都需要高技能人才,比如,沪东中华技校毕业生张冬伟,在校期间就刻苦钻研船舶建造技术,潜心传承工匠精神,现已成为公司高端产品LNG船,以及当今世界最先进、建造难度最大的45000吨集装箱滚装船的建造骨干工人。

二是职业教育大有发展。中职毕业后如果想继续读大学,职业教育同样提供给学生更为宽广的升学通道。一方面中职毕业后,可以选择参加3月份专科自主招生、5月份三校生高考进入高职和本科院校。数据显示,中职2020年毕业生中有75%的人升入高一级院校继续深造。高职毕业后,可以参加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就读。另一方面,在初中毕业时,也能通过“3+2”中高贯通、“3+2”五年一贯制和“3+4”贯通培养三种渠道更便捷的升入高一级的学校。高中毕业后,还可以通过“3+2”高本贯通就读,经过近10年实践,贯通培养模式非常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三是关于“3+2”“3+4”长学制贯通专业。学生确实是以一名准大学生的身份开始进入5年制或者7年制学习。长学制贯通培养的是更加适应行业企业需求来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给各类应用型人才合适的教育。

以上师大天华学院与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为例,主要是培养幼教岗位上的老师,通过职业教育培养的这些学生,他们能唱能跳,会弹钢琴会绘画,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深受欢迎,正是因为职业教育专注于说唱弹跳等专业技能,学前教育所需的音乐、美术等专业技能在前期就能提早介入训练,同时拓宽他们的文化课程。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让更多学生体验职业启迪未来

主持人:最近,“学生职业体验日”很热门,一票难求,家长和孩子们在现场都很高兴,市教委为什么要办这项活动?

毛丽娟:上海市学生职业体验日活动,到今年已经是第8个年头。今年的职业体验活动共开展300余个职业体验项目,接待前来体验的中小学生数量超十万人。当初开展此项活动目的和初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体验职业启迪未来。现阶段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仍存不足,创建职业体验日活动,就是让孩子从小发现自己、培养兴趣。数据调查显示,“职业体验”有效增强中小学生对职业生活的了解和认知,受访者中82.5%“对体验的职业有了新的认识”,84.62%“对某个职业或专业产生了兴趣”。

二是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认同。8年来,逾100万人次中小学生参与体验,覆盖87.3%的上海市中小学校。职业体验日已成为提升职业教育内生动力和吸引力的重要品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与认可度逐年提增。

三是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职业体验日,深化文化育人理念,将工匠精神、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邀请劳模、技能大师进校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近3万名中职学生作为“职业小导师”全程参与方案设计、体验指导等。约半数中职学生参与跨校体验,共享职教资源。

比如,2021年,我们首次推出线上、线下职业体验同步进行,项目设计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其中有关机器人制作、编程的体验项目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设计程序、完成组装等任务,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又了解该学科的职业规范和工艺要求。这些项目的设计都体现出职业教育紧随时代发展、服务上海战略的特色和功能。

微信图片_20210604132157.jpg

“学生职业体验日”深受欢迎。图为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开设的“香皂生产线微缩系统”体验项目现场(何思哲 摄)

 

弘扬工匠精神,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主持人:最近几年工匠精神是一个高频词,请问毛主任对于工匠精神是怎么理解的?

毛丽娟: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不仅需要提高科技研发能力,还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因素——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并不断创新的精神理念。它的核心在于:不仅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而且树立对工作的敬畏、对事业的专注、对责任的担当、对质量的执着、对完美的追求,并将这些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工匠精神有助于转变重技轻人的价值取向。职业学校应当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在职业教育中深化文化育人的理念,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营造工匠精神的氛围,让学生获得工具性知识和技能之外的职业素养和精神。

为了弘扬工匠精神,我们主要有三方面考虑:

一是通过课程教学、专题讲座、实习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工匠、工匠精神,及其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比如,我们每年以工匠进校园、劳模进课堂等多种形式,通过请“抓斗大王”包起帆、全国劳模徐小平等走进校园,通过这些大国工匠自身的成长成才经历,让学子们深刻地领悟和感受工匠精神。

再比如,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积极传播劳模(工匠)精神,建立16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5个劳模育人基地。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围绕上海“设计之都”建设,先后成立“非遗蓝染艺术大师工作室”等大师工作室,致力于普及和推广非遗蓝染艺术。开展“匠心在校园”海派剪纸艺术、中国结系列讲座和体验活动,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

二是通过传授完整的产业链知识与技艺,让学生了解产品的改革和产业发展动向,感受工艺形成的历史文化,体会工艺的价值和工匠的地位。

比如,市教委立项支持了3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都是从行业企业请了大国工匠和上海工匠,手把手地教给教师和学生最新的产业链知识和技艺,有上海航天的苗俭大师、沪东中华的张冬伟大师、锦江汤臣的翁建和大师等等,这些都是上海知名的工匠,直接在校园里设立工作室,传授高超技艺。

三是改革评价标准,完成一项任务不以“合不合格”做标准,而是以“完不完美”为要求,纠正追求“速成”的浮躁心理,培养专注持久的定力。

例: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有个钟表维修专业,每年只招收不到20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特别筛选过的,他们具有从事钟表维修工作的潜质。通过三年的学习,每一位学生在毕业时候都能进入钟表名企实习就业,在学校所学习到的专业技能可以马上适用于岗位,受到各大名表行的高度认可与欢迎,真正做到产教融合,校企无缝对接。

 

世赛摘金夺银助推职业教育大发展

主持人:2022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将在上海举办,上海在第44届、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已经实现车身修理、花艺2个项目的2连冠,这对职业教育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职业教育又为在上海举办的世界技能大赛做了什么准备?

毛丽娟:第44、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4名金牌选手,潘沈涵、杨山巍、陆亦炜和徐澳门均由职业学校培养,并且获得奖励50万元人民币且直接落户上海,晋升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其参赛项目技术指导专家组各获得奖励50万元,一系列举措充分说明上海市委、市政府对高技能人才高度重视。去年在广东举办的首届中国技能大赛,上海职业院校的学生选手和社会企业职工同台竞技,在上海获得的10块金牌中,有7块金牌就由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荣获。这些都充分证明了职业教育的魅力所在。

世界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借鉴世赛经验,坚持内涵提升,推进职业教育质量发展。我们认真学习世界技能大赛理念、标准与评价模式,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协同育人,同时学习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理念,做好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和上海星光大赛。另一方面以世赛为契机与人社共建世赛基地,培养优秀选手。现有63个职业院校项目被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列为“上海市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培养基地”,其中,还有许多项目承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性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培养基地”任务,下一步将继续做好世赛基地建设,为选拔培养世赛选手提供了高质量平台。

比如,潘沈涵是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金牌获得者,2017年全国“最美中职生”。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走向世界技能之巅。潘沈涵的成功无疑对社会培养和造就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标竿作用和引导意义。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冠军徐澳门,2019年在45届世赛夺取冠军后,不仅直接落户上海,获得奖励,同年还被上汽高薪聘请,现已成为上汽技能工作室主持人,由此可见,条条大路通罗马,技术技能也能闯出一片天地。

再比如,来自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杨灵芝在去年底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花艺项目金牌,并被授予首届全国技能大赛优秀选手“上海市技术能手”称号。同时,在此次大赛上上海职业院校最终收获7金、5银的好成绩。

微信图片_20210604132203.jpg

徐澳门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斩获车身修理项目的金牌

 

职业教育不断改革创新

主持人:最近几年我们陆续听到“新型高职”“职业本科”等新词,这些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新举措吗?

毛丽娟:首先介绍一下“职业本科”。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这是推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第一个专项文件,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质性往前推进了一大步。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把职业教育推进到本科层次,是20世纪后期以来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从产业体系外部建设需求来看,上海在“十四五”期间要立足国际大都市的特征,就必须加快构建起产业经济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不仅需要科学家、工程师、经营管理者等学术型、研究型、管理型人才,还需要大量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尤其是“高精尖缺”技能人才。这也对职业院校的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本科应运而生,职业本科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比如,上海2019年成立了第一所职业本科——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后续会继续推进职业本科建设。

再来介绍一下“新型高职”。如果说职业本科是打破了职业教育专科层次的“天花板”,那么新型高职的出现无疑对职业教育专科层次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的补充。新型高职是指既面向本市初中阶段毕业生,又面向高中毕业生,既实施三年制普通高职的学历教育,又兼顾五年一贯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首先,新型高职更强化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发展。其次,新型高职更强化中高职教育一体化管理。再次,新型高职更强化课程体系一体化设置。最后,新型高职更强化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

比如,本市新型高职院校——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4月成立。南湖职院将聚焦上海新产业发展和五型经济定位,在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先行先试,发挥虹口北外滩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服务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创新“市区共建”办学机制,打造高质量、有特色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亮点纷呈

主持人:上海正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职业教育在国际合作方面有何举措和亮点?

毛丽娟:从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亮点举措来看,主要有5方面:

一是推动国际合作办学。上海8个学校开展14个合作办学项目,每年招收800名左右的学生,特点在于公共基础课程由中方负责,专业课程由外方负责,毕业后拿双学历证书或本市学历证书+外方技能证书。

二是推动项目化合作。目前,本市职业教育学校有德国双元制现代学徒制项目、英国IMI资格证书项目、澳洲TAFE证书项目、法国蓝带项目、芬兰创业项目、赴澳开展商务汉语专业项目等。

三是引进和输出先进职业教学标准。我们开发完成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制药技术等近100个专业的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同时,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在建筑工程领域、工业机器人领域也在输出代表中国一流水平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材和教师。

四是加强师资国际化水平。继续引进国际优秀的培训师资,包括德国、英国、芬兰等培训团队,对本市教师进行理念和技能水平培训;继续推进教师赴国外考取国际通用资格证书。

五是推动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落地。目前我们已推动汽车行业国际公认的IMI2级考证点落户上海市交通学校,还有澳大利亚TAFE证书落户上海市医药学校。

比如,上海蓝带是由创立于1895年的蓝带国际学院携手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合作开办的中国首家蓝带学院。上海蓝带利用蓝带国际学院独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而积累经验。学员们将通过初级,中级和高级的三个级别共计600个课时的教学,历经层层考验,最终获得含金量极高的法国蓝带厨艺证书。

从每一届的就业趋势来看,蓝带的毕业生受到业界的广泛好评并不断收到来自各大顶级餐厅和五星级酒店的签约。世界首屈一指的米其林三星餐厅Joel Robuchon, Mr&Mrs Bund, 浦东丽思卡尔顿酒店,刘一帆工作室,梁子庚工作室等业界知名企业都向上海蓝带的毕业生们抛出橄榄枝。

比如,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以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与WPP集团合作创办WPP学院。WPP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广告传播集团,该项国际合作,将艺术设计教育与产业要求紧密结合,力争建立适合高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从而满足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对紧缺的创意策划领军人才和营销传播执行人才的需求。多年来,这一合作取得了好成绩。每年40个毕业生中,近80%进入跨国广告公司(4A公司)就业。

微信图片_20210604132211.jpg

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大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图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WPP视觉艺术学院学生在相关学生设计大奖赛中荣获金奖

再比如,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合作办学、人文交流等方面,探索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新路径。近年来,学校联合上海建工集团、上海建筑职教集团,办好“一带一路”建设技术学院,开办基础设施国际人才高级研修班。学校还与泰国曼谷职教中心和当地职业院校合作,设立海外分校,联合培养学生、培训教师。同时,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团队,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肯尼亚开展技术和文化交流,将中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标准带到海外。

此外,不少职业院校还积极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专业人才。比如,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完成专业全部课程学分并通过美国FAA考试的学生,可获得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历证书及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FAA航空维修证书。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与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通过师资培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与国际标准对接,培养国际化视野的优秀幼儿园教师。

  • 返回首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