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高教规划》)近日公布,勾画了未来15年上海高等教育发展的蓝图,阐述了上海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目标与任务、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战略主题和实施举措,明确了上海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还提出了人才培养规模目标、人才培养层次目标、学科结构目标等三项具体目标。
《高教规划》以世界一流城市的发展模式为参照,以上海市改革发展与面临问题为根本指向,立足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把高等教育与城市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整体布局、协同发展,着力打造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上海高等教育发展蓝图。规划文本愿景明确、目标具体、实施路径清晰、问题分析透彻、应对策略得当,体现了前瞻性、协调性、系统性、配套性等特点。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肩负着高专人才培养、文化知识传播、科学技术研发、国家建设服务等多个方面的重要任务。就上海而言,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既是高等教育本身发展所需,也是城市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那么,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如何才能适应上海“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形成鲜明特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呢?《高教规划》明确了三大战略举措,即以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高校布局结构、构建普通高校分类发展和分类管理体系、以重点领域为突破口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一、优化布局结构是首要之举
打造“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迫切需要上海高校有针对性地输送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而非单一办学模式下采用统一标准培养出来的清一色人才。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可以更好地控制规模的盲目无序扩大,转而更注重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重点扶植和培育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并有效实施分类管理;明确“学术研究、应用研究、应用技术和应用技能”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可以形成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互补局面,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上海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高教规划》以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高校布局结构,有利于发挥不同层次高校的特色功能和优势,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人才培养和管理服务。
二、分类管理体系的构建是重要突破
如何进一步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激发高校的活力,充分发挥高校的办学积极性,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管理领域倍受关注的话题。管理体制改革一方面要处理好政府与高校的关系,从传统的控制模式走向共同治理模式;另一方面,也要协调好高校之间的关系,消除体制壁垒,提供制度保证,为跨学校跨区域的互联、互通、互认、共享,创设基于创新驱动的合作会商及联动管理机制。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多元化和多样化以及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分类发展和分类管理逐渐成为共识。《高教规划》率先明确依据不同类型高校的办学特色和目标定位实施分类管理与绩效评价,是上海确定的高校治理新理念和新战略。只有这样,上海高等教育才能出现百家争鸣、各领风骚的良好局面。
三、重点领域的突破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有效方法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当前一段时期上海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而以重点领域的深入改革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是推进改革的有效方法。在笔者看来,《高教规划》提出“构建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多样化终身学习体系”这一举措尤其值得关注。规划文本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以期将网络高等教育发展与终身教育体系、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
上海市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方面已有诸多前期探索,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学习型社会的平台也已搭建,在这方面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终身教育能起到提高城市的整体人群素质和文化水平,改变城市的整体能力结构的作用,使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开发。“构建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多样化终身学习体系”,不仅可以更有效地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高等教育需求,更好地帮助城市流动人口解决学习难的问题,也可以有效应对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人口素质问题。在法国、德国、北欧的芬兰、瑞典、挪威等国家,都把终身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进行统筹规划布局。有数据表明,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38.6%。作为全国的人口大市,上海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高教规划》将构建多样化终身学习体系作为重点领域进行明确规划,对上海城市发展的意义不可小觑。
《高教规划》还进一步明确了上海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强调了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和公共治理及服务功能,突出了高校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理念。只有充分发挥上海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智力开发、决策咨询智库、文化引领等功能,才能更好地服务上海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强国必先强教,强市同样需要先强教。产学研结合是发达国家公认的高校发展模式。高等学校作为科研高地,其研发能力对城市发展具有极强的助推作用。纽约、伦敦等世界一流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经验表明,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各地都十分重视两者的协调发展。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由高等教育大市向高等教育强市的目标迈进,需要高等学校源源不断地提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教规划》就是一个“行动指南”。教育与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保持经济不断发展的立国之本,而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的源泉来自于人力资源优势,而人力资源的开发离不开教育,高等教育的作用将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