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聚焦两会|2024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语言文字话题
发布时间:2024-03-26 来源:语言文字报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在京召开,期间,代表、委员们凝聚民心、汇聚民力,传达各界声音,热议经济、民生、文化、科技等领域的话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其中,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民阅读相关的议题引发不少关注,多位代表、委员就此发声。今天,我们摘编部分发言,与您共同聆听两会上的语言文字声音——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01库尔班·尼亚孜: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校长

要想让群众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多人不愿意学、不愿意说,其实是缺乏自信、有恐惧心理,他们担心说不好、说不对。只有从实际出发,把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中,才能让更多群众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需要系统总结过往的工作经验,也要跟上时代步伐,跟上技术的发展,综合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不断探寻更加高效、更接地气、更有针对性的方法路径。

02程萍: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文康(临沂)律师事务所主任

纠正不规范用字,是一种基本的文化素养,是对汉字应有的敬意,也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迫切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等多次把“账”误写为“帐”, 如“帐簿”“记帐”“帐号”“入帐”等。除法律外,一些法规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应尽快把法律法规中错误使用的“帐”字改为“账”,以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建议建立互联网纠错机制,建立便捷的纠错通道,推动互联网时代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03徐旭东: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公立幼儿园不教汉语拼音,而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只教一到一个半月,孩子难以跟上。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无论是语言能力发展,还是汉字认写,都不需要在一个半月内尽快学完汉语拼音。拼音作为一套注音符号系统,主要功能是在孩子们后来的查字和自学过程中发挥作用。

拼音教学可以分摊到一个学期甚至更长时间完成,与课文教学交叉进行、相互匹配,“慢工出细活”才能让广大儿童掌握更加扎实的拼音知识。在培养制度上,要充分认清公立幼儿园与私立幼儿园在教学上存在显著差异的现实,研究制订加强公立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教学指南。一方面,幼儿园教育要防止“小学化”,另一方面也要面对现实强化公立幼儿园大班对小学一年级学习的学前准备,引入一些过渡性学习内容。

04董希源: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2000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其中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并明确在政府机关、学校教育、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用字。但在调研中发现,媒体成为不规范使用汉字的“重灾区”,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书法字体随处可见,不仅有“丑字”,更有“错字”“乱字”。

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出台办法,督促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整理各自平台字库中的字体,把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不规范汉字清除出字库。建议相关部门举办宣传活动,呼吁全社会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动当前汉字使用环境的规范化、标准化,推进汉字的净化发展。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05杨朝明: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

建议明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设为必修课,设置专门机构,指导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制定各种有利于推动、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的各种配套政策、措施,在学校设置教师专职编制、专项经费投入等。

建议将传统文化必修课教学与整个学校教育有机融通,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坚持系统完整、持续深入、回归经典、弘扬精华、知行合一、学思并重原则,以文化经典、思想精粹、精神内涵、传统美德、文化常识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文明,从而筑牢民族根基。

06黄花春: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高级中学副校长

目前,中小学阶段的书法课程尚未有统一的书法教材,多数学校选择使用自选课本,书法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很多中小学都计划在校本课程、选修课程中安排书法课,奈何师资匮乏,有资质的书法教师少之又少。多数情况下,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书法教师,但由于其自身水平有限、教学方法失当,导致教学效果欠佳,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书法课的认识仅限于兴趣爱好的培养。

建议全面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将书法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使学生们在学习书法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坚定文化自信。

07顾祥林:全国人大代表、同济大学特聘教授

文化是要熏陶的,它有小社会,也有大社会。在学校这个小课堂里面,我们可以给青少年教授传统文化,这是必须的。但整个社会大环境对青少年的文化的熏陶更重要,一定要注重营造好,建设好。在学校,青少年通过课堂书本知识了解到的优秀传统文化,容易偏重知识记忆、理论宣讲;真切地感知和实践,往往还是在家庭和社会上,在家长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下,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做谦谦君子,和善待人,这些优良品质都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也是文化精髓最现实的表现与运用。引导学生将深刻体悟转化为自身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十分重要。比如,我们可以强化中国传统节庆活动的仪式感,提升参与感,让青少年真正树立文化自信。

08张勤: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副召集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具有领域广、数据量大、理解难度高等特点,对于与人工智能结合而言,这既是优势,也是挑战。优势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是人工智能学习的巨大语料宝库,仅以古籍举例,中国是全球拥有古籍最多的国家,国内现存汉文古籍300万部,散居在海外的古籍超过40万部,已完成数字化的古籍为7.4万部。而挑战则在于目前这方面的数据结构化程度不高、理解难度极高。这需要有大量团队持续投入精力开展语料建设相关工作,甚至需要建设针对文言文、古汉语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机器算法与编码系统,把“道”“德”“善”等核心价值观根据语境条理化和清晰化,让人工智能能够准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09李翠利: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微光书苑”发起人

农家书屋、乡村图书馆作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对于打通“阅读最后一公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升群众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支持更多力量、多渠道参与乡村阅读推广事业。打造乡村图书馆运营人员的专业化培训课程体系,为相关人员提供运营培训与实操指导,提升乡村图书馆运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引导高校相关专业定向培养乡村图书馆人才,鼓励返乡大学生、退休干部、教师等有一定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的人员从事乡村图书馆运营,并为他们提供工作经费,生活补贴、职业发展机会等。将农家书屋、乡村图书馆纳入公立图书馆总分馆制,落实工作经费。

10唐景丽: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沧州市第十六中学校长

有些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时会敷衍、躲避甚至抗拒参加阅读活动。还有些学生在校有学习要求、有老师监督时,尚能坚持阅读,但在家里却无法保持对读书的持续热爱。一些地方的阅读环境难以满足青少年日新月异的阅读需求,也无法在阅读过程中为青少年带来乐趣与舒适感。

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规范图书出版标准,优化青少年读物;加强读书分级分类,提高阅读的针对性;规范电子读物准入制度,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多媒体阅读。

11李芸: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建议做好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发挥主流媒体影响力优势,积极创办阅读、导读、书评、书单类栏目节目,通过直播、短视频、音频等形式推广阅读。加快推动实体阅读空间和数字阅读平台同步融合发展,引导实体书店转型升级、融合创新,探索建设城市文化会客厅,使书店成为集大众阅读、文化展览、学术研究、主题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消费新场景、新平台。

12安庭:全国政协委员、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

目前,京津冀三地存在学校图书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从整体上看,北京丰富的阅读资源在京津冀地区优势凸显。小学和中学图书馆建设水平和藏书资源不一,农村、一般学校或分校相对落后。中小学生的阅读时间、互动交流主要集中在校内。家长普遍更重视学科学习,年级越高,分配给自由阅读的时间和资源越少。

建议推进校园“书香京津冀”建设,以“书香京津冀”建设带动全民阅读,既能促进三地全面协同发展,又能在全国树立示范引领作用。建议从丰富校园图书建设、形成优质阅读品牌和丰富阅读场景等多维度出发,引导京津冀三地青少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