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与山河共振,赓续民族之魂——《探寻经典诗文足迹》第四集《回延安》开播!
发布时间:2025-03-25 来源:上海教育电视台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抗战烽火中,光未然以《黄河颂》激荡起中华儿女不屈的怒吼;而今,新时代少年以诵读接续文明血脉。3月22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指导,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教育电视台、绿叶传媒携手各单位精心打造的系列电视专题片《探寻经典诗文足迹》第四集《回延安》即将开播,本集以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黄河颂》为脉络,带领学子溯源黄河万里征程,触摸中华文明的根与魂,唱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微信图片_20250325132336.jpg

这是一次“黄河岸边的文化漫步”,更是一场心灵与历史的共鸣之旅。在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特级校长魏澜老师联动语文、历史、地理、音乐四科教师,共探《黄河颂》的时代呐喊:“光未然为何奔赴延安?”从地理的“河出昆仑”到历史的抗战烽烟,学生们触摸民族精神的脊梁。

微信图片_20250325132352.jpg

微信图片_20250325132356.jpg

真正的文化之旅,离不开现场的沉浸式体验。学生们在魏澜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壶口瀑布。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南校副校长、正高级教师唐月丽老师立于涛声之中,诠释“母亲河”哺育文明的不朽意义。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姚喜双老师则带领学生们齐声诵读《黄河颂》,少年之声与奔涌激流共鸣,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

微信图片_20250325132400.png

微信图片_20250325132403.jpg

微信图片_20250325132406.jpg

微信图片_20250325132409.jpg

深入延安鲁艺旧址,姚喜双老师缓缓讲述冼星海窑洞中谱写《黄河大合唱》的传奇,让音符与诗句铸就不朽的丰碑。转而至杨家岭革命旧址,姚喜双老师以1942年毛主席的文艺讲话与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嘱托为引,解析《黄河颂》朗诵技巧。

微信图片_20250325132413.jpg

微信图片_20250325132416.jpg

微信图片_20250325132420.jpg

微信图片_20250325132423.jpg

宝塔山下,学生们以“黄河”飞花令对话李白、刘禹锡,魏澜老师从《将进酒》豪情讲到《黄河颂》担当,唐月丽老师则在此基础上,点燃“黄河精神”——如浪涛坚韧、如厚土包容、如长河奔涌!

微信图片_20250325132426.jpg

八十余年前,诗人光未然在抗战烽火中写下《黄河颂》,以文字为战鼓,激荡起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怒吼;而今,新时代少年立于壶口惊涛之畔、延安宝塔山下,以铿锵诵读接续文明血脉。3月22日19:32,锁定上海教育电视台,与我们一起在《回延安》中,触摸光未然“笔挟风雷”的家国赤忱,见证新时代少年以山河为卷、以热血为墨,书写中华文明的壮丽新篇!

微信图片_2025032513243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