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八成以上村民要会普通话,上海这地的老人争相来上“推普课”
发布时间:2024-02-04 来源:中国语言文字

这天下午,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腰泾村68岁的沈美娟坐在村委会的大会议室里,聆听了一个半小时的推广普通话现场教学。她说这次活动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以后出门用普通话交流会减少很多语言障碍,与读6年级的小孙子沟通起来也方便多了,省得“你讲你的松江话,他讲他的普通话”。

像沈阿婆这样的老年村民,在腰泾村有600多位。很多老人是争着来听“推普课”的。因为在2023年底,松江区和金山区各有一个村被教育部确定为乡村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村,腰泾村是其中之一。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向应介绍,村两委班子成员已经先学一步,并集体报名参加3月份的普通话等级测试,由于必须人人达到三级乙等水平,大家心里很紧张,但又感到十分光荣。腰泾村是全国文明村、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包含语言美,而学好、用好普通话正是语言美的重要表现。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昨天恰逢腊八节,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田奇蕊作为“推普课”的主讲人,以陆游的《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为教材,教村民们说字正腔圆的普通话。田奇蕊信手拈来的诸如“强词夺理、锲而不舍、潜移默化、前仆后继、矫揉造作”等常用成语,几乎没有村民能四声不差地读准确。

“松江有的土话与现在市区通用的上海话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下雨了’,上海人叫‘落雨了’,而老一辈泖港人的发音近似‘落乌哩’。”腰泾村副书记夏静说。50岁以上的村民讲惯了方言,学习普通话有一定的难度,但他们参加推普学习活动的热情很高。

没想到,讲一口泖港方言的滕守琴居然是20多年前从重庆远嫁到上海的。她讲了个笑话,刚来松江时是借房子住,她想问房间里的厕所在哪里,结果重庆话对上松江话,就像“鸡同鸭讲”,彼此谁也听不明白,被逼急的房东拿出了一只痰盂,问她是不是要“解手”。滕阿姨说,有时看到街上的外地打工人,会因为语言不通而与本地人闹误会,现在村里组织大家学普通话,将来走到哪里都不怕了。

上“推普课”的会议室里挂着一块横幅,上面写着活动的主题:“推广普通话,传播好声音,同走振兴路。”松江区语委办负责人章健说,按照教育部下发的《乡村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建设指标》,基层干部在工作中要自觉使用普通话,85%以上的村民要能听懂普通话,80%以上的村民可以用普通话交流,并达到相当于三级乙等的水平,乡村地名、商店等用字和拼写要规范……因此,类似昨天这样的“推普课”已经上了好几堂了,将来还会用各种形式将推普工作做扎实。

滕守琴接过话茬说:“我作为一个外来妹,连泖港土话都学会了,这次肯定有信心把普通话也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