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教育信息2021年第3期

发布日期:2021-03-31 字体 [ ]

目  录

【重要活动】

教育部与上海市签署《教育部 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全面深化上海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战略合作协议(2021-2025年)》

【高等教育】

上海商学院实施“人才旋转门”项目 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上海健康医学院创新评价机制 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改革

【职业教育】

虹口区适应新时代需求 打造高品质职业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

金山区教育局多措并举 做好3岁以下托育服务工作

【后勤保障】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加强校服管理  保障学生健康安全

【重要活动】

教育部与上海市签署《教育部 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全面深化上海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战略合作协议(2021-2025年)》

2月25日,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京举行共同全面深化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推进会,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出席会议并见证签约。会议通报了上一轮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任务完成情况,新一轮部市共建合作协议主要内容和今年重点工作安排。根据协议,教育部与上海市将重点聚焦服务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健全完善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治理机制、健全教师队伍建设发展机制、加强高品质教育资源供给、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等方面开展共建合作。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使教育创新赋能效应显著提高,辐射服务能级持续跃升,力争在重点领域、难点问题上取得更大突破,更好推动上海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等教育】

上海商学院实施“人才旋转门”项目 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上海商学院紧跟国家和上海市发展步伐,服务上海 “五个中心”建设和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以“应用型、创新性、国际化”发展为目标,于2015年底启动实施“人才旋转门”特区项目,通过国内、国外人才交流整合,形成了引进、培养、储备相结合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为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提供支撑。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保障项目高效运转。在学校编制外建立人才特区,并在编外、编内以及不同类型教师之间形成互通旋转。制定与国际规则接轨的人才招聘、薪酬、考核、科研管理、社会保障等相关配套制度,成立“人才旋转门”特区人才考核评审委员会,配备执行助理,保障项目的运行和推进。目前,通过“人才旋转门”特区项目,以全、兼职方式共聘请海外高层次专家、学者、企业高管达30余人,实现了人才内外部相互渗透、有序流动,成为学校高级人才的蓄水池和引力场。

二是深入一线教学,引领学科发展建设。创新前沿课程教学方式,指导特区教师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融合,通过设计翻转课堂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课程,引导学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热爱专业。自“人才旋转门”特区项目启动以来,学校有4个全英语专业陆续招生,金融学专业全面引入CFA课程。

三是加强内外融合,助推科研提质增效。发挥示范效应,指导特区教师与学校青年教师进行科研及教学合作。累计有50余篇高水平论文见刊,多项国家及上海市级项目立项,完成上海市咨询课题2项。1位教师获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1人入选 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数学)榜单。

四是发挥团队效应,建立平台沟通交流。打造研究团队,以“国际视野、中国元素、本土情怀”为目标,成立“财务金融研究所”,设立公司金融、资产定价、金融计量与国际金融等3个研究方向,举办40余场高水平学术报告,邀请数十位知名学者赴校讲座,与30多所海内外高校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科研交流。目前已初步形成较为成熟的财务与金融研究国际交流和师资培养平台。

上海健康医学院创新评价机制 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改革

上海健康医学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照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稳步推进教师岗位分类评价工作,进一步创新师资队伍科学管理机制,构建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

一是坚持发展导向,探索多元化评价机制。按照“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的基本要求,立足于不同类型教师的成长规律,研制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和科研为主型等三种岗位职责。出台了专任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等文件,建立分类分层次分学科、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涵盖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专业发展等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全方位的教师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在分类管理中践行多元评价,在教师聘任、培养、晋升、考核等各环节贯穿分类发展、分类考核的思想,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评价制度环境。2020年,共有408位专任教师纳入分类管理,专任教师分类评价工作顺利完成。

二是聚焦岗位导向,畅通职称晋升通道。出台对应各类型专任教师的职务评聘办法和附属医院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同等评聘办法等制度文件,优化临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同等评聘、秉持共通性与特殊性并重、水平业绩与发展潜力相结合的评价内涵,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特点,将分学科类别评审与学科组评议相结合,兼顾不同类型、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人才特点,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摒除 “五唯”倾向。出台《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晋升聘用实施办法》,畅通各级各类教师的发展通道,形成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分类设计、服务全面的职称制度,促进教师多元化、个性化、精准化的职业发展。将教师个人的发展评价与全校各类专业技术岗位流动相结合,探索教师岗位流动路径,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

三是注重质量导向,催生队伍内生动力。强调二级学院的管理主体作用,促进二级学院对教师的个性化、精准化职业发展指导,提升二级管理工作效能,积极引导教师围绕学校办学定位以及自身特长和潜能合理定位,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真正催生教师队伍发展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出不同类型工作岗位的特征和能效,实现教师责权利的统一,各类岗位教师之间均衡发展的统一,教师自身发展和学校事业发展的统一。

【职业教育】

虹口区适应新时代需求 打造高品质职业教育体系

虹口区紧紧围绕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不断推进虹口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一是坚持纵横衔接,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打通职业教育提升通道,丰富区域人才模式在职业教育属性、办学体制机制、以及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专业布局等方面进行探索,创建新型五年一贯制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以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对学校原有20个专业进行梳理和分析,构建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布局,布局旅游服务、财经商贸、信息技术、文化创意和交通运输五大专业群,以集群方式为地方经济服务。

二是坚持产教融合,深化职教内涵发展。依托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等形式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领域。按专业群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依据不同专业特点,构建符合专业背景的合作模式,实践现代学徒“双主体”育人的途径与方法。如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将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汽车维修专业运用于“现代学徒制”试点,与上汽通用建立13年的ASEP项目校企合作关系,探索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构建工学结合、校企交替的“双线共融”的课程体系。以集约化形式最大限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形成“现代学徒制”“企业高校专家共建”“校行企共建”等模式,实现行业标准、岗位需求、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

三是坚持集团化办学,实现职教资源共享。建立“虹口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的对接。通过职教集团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专业指导咨询机构,集聚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服务职业教育,支持、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办学,校企协作进行知识共享、课程更新、员工培训、协同创新探索;通过职教集团服务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形成针对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通过职教集团建立教师双向聘用、双向流动平台,落实专业教师在企业实践的培训制度,提高专业教师的比例,实现“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规定标准。

【终身教育】

金山区教育局多措并举 做好3岁以下托育服务工作

金山区教育局完善0-3岁婴幼儿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服务支持体系,使更多有需要的家庭享受普惠性托育服务,化解早教供需矛盾,满足市民需求。

一是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成立金山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实行早教中心、托育服务指导中心“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发挥托育指导、服务、培训、审批功能,牵头联系区市场监管局、民政局等16个单位,分级分层分类管理,明确职责分工,建立托育服务的管理网络,构建托育服务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

二是扩大托育资源供给。根据“标准严格、倡导普惠、宽严相济”原则,统筹考虑托育点的设置。发挥区域内民办幼儿园专业资源集聚的优势,鼓励、扶持民办幼儿园开设托班,将部分民办幼儿园“招收2-6岁”转型到“以招收3岁托班为主”的服务方式。全区共建成托育点22个,满足就近入托需求。在网上推送156周家长课堂,每周向家长定期推送科学育儿指导内容,网上科学育儿指导覆盖率达98%。组织900多名志愿者开展“上海市育儿加油站活动”“早教节”“爱我宝贝健康家庭”等大型公益活动,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理念与方法。

三是打造区域早教品牌。以“金小囡”早教品牌为抓手,架构以基础性亲子课程为主、田野课程为辅、公众号助推的线上线下亲子早教课程。通过“家长学堂”不断加强与家庭的互动与协作,实现以家庭为核心的常态化的科学育儿。组织全区29所公办幼儿园开展“金山早教156周金小囡微课堂”项目,做好每年6次的0—3岁婴幼儿免费指导工作。协同区卫生健康委开展五届“爱我宝贝,健康家庭”大型科学育儿公益活动,扩大“金小囡”区域品牌的影响力。

四是提升从业人员素养。对区内有资质的托育园、托儿所、幼儿园里的托班三种类型的托育机构中从事3岁以下幼儿教养工作的从业人员进行信息收集、归档,开办5门培训课程,培训人数100人,进一步提升区托育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优化金山区托育服务环境。

【后勤保障】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加强校服管理  保障学生健康安全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在中小学校服管理工作中注重用制度规范流程、用监管保障质量、用创新发挥价值,充分保障学生的健康安全。2019—2020学年,本市使用校服的中小学总数为1388所,达全市中小学校数量的91%。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推进工作落实。在规范校服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指导各区形成相对系统、完整、规范的管理体系,为提升校服管理工作水平提供制度保障。闵行区制定完善《闵行区中小学校校服管理工作细则》,细化各环节具体要求,明确各方职责。金山区制定《金山区教育局学生服采购供应管理办法》,从校服生产到学生穿着过程中的“三送检”等方面全程监督校服生产企业。指导各区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校服管理中的各项规定。杨浦区将学校校服安全作为开学工作检查的必检内容,将学校校服管理工作列入考核内容,并实行问责追究制度。长宁、奉贤、青浦等区建立了“一校一档”,明确规定学校要将采购合同、厂方检测报告、校方检测报告等资料送至区教育部门备案。

二是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强大合力。各区部门间加强合作,并与市纪委监委机关、市市场监管局等委办局加强合作联动,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联合督查的工作机制。嘉定区与市市场监管局合作,开展校服突击抽检,将原有的“双检”升级至“三检”,做到校服检测监管多方位、多渠道、全覆盖。普陀区教育部门与质监部门合作,定期抽检校服质量,抽检范围包括中小学全学段、涉及所有校服供应企业。

三是坚持探索创新,形成管理特色。各区积极创新思路方法,多措并举,积极探索校服育人功能。黄浦区引导学生参与校服样式设计,充分发挥校服育人的校园文化价值。长宁区利用信息化手段助推校服管理模式的变革,开发建立校服备案管理网络平台,开展无纸化校服备案,实现区级校服管理职能部门与学校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