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教育信息2020年第10期

发布日期:2020-08-28 字体 [ ]

【基础教育】

宝山区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

【高等教育】

华东理工大学夯实工作机制 做好毕业生就业“摆渡人”

上海师范大学“四心”助力毕业生毕业和就业工作


【基础教育】

宝山区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

一是围绕核心、突出重点。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四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善作善成的实际成效。推动学思践悟、融会贯通,把学习“四史”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二是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加强党员、干部日常学习教育,深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四史”,发挥领学促学的作用。将“四史”学习教育贯穿基层党组织全年组织生活始终,创新学习形式,建立健全以集中学习研讨为主,辅导报告、专题讲座、瞻仰参观、现场教学为辅的“1+N”系统学习模式。三是持续发力、走深走实。紧密结合上海的红色教育资源和宝山教育发展规划,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上海解放等重要节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学习,持续推动全区教育系统上下掀起学习“四史”的高潮。在“七一”党的生日,重点组织开展学习党史活动。在“十一”国庆节,重点组织开展学习新中国史活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重点组织开展学习改革开放史活动。四是丰富内容、形成特色。利用好藻北小学复名缘记碑、罗店红十字四烈士纪念碑、上海战役月浦攻坚战纪念碑、吴淞古炮台遗址等遗址遗迹,进一步整合区、镇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等资源,突出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在“四史”学习教育中的作用,将其充分转化为学习“四史”的生动教材,进校园、进课堂,不断提高利用效能。发挥宝山教育劳模先进引领示范作用,开设教育劳模微党课,讲述教育感人故事,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发挥党性教育信息平台作用,统筹学习强国、上海干部在线学习城、“社区通”“宝山汇APP”“红帆课堂”等线上线下资源平台,搭建立体化、多层次学习教育渠道。五是聚焦学生、分类推进。通过对青少年“四史”学习教育,不断加强学生对我们党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将理论学习课程化,推选200名高二学生开展宝山区高中阶段“青马工程”培养,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培训班课程;在少先队1周1课时的队课教育、8课时团前教育和阶段性党课教育中增加“四史”内容,提高课时比重。将理论学习系统化,依托宝山区青少年“红色研学路”“薪火”专线,构建党团队一体化“四史”学习教育链条,通过开展校级党章学习小组、团支部政治学习,搭建“四史”学习教育综合平台。将理论学习实践化,将滨江少年特色夏(冬)令营、小骨干培训中的“四史”教育,与“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走进党政机关、走进参政议政机构等实践类体验活动,开展滨江青少年学“四史”越野赛活动,以定向打卡、知识问答、情景演绎等方式创新教育形式。六是加强宣传、打造亮点。结合学校思政教育,开展精品党课推荐活动,推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情景党课,围绕“四史”开展“写党课、讲党课、听党课、评党课”活动,对党课内容进行审核把关,打造一批高质量党课。挑选思想政治过硬、学术方向正确、授课水平较高的教师,组建专兼职结合的授课队伍,培养一批能讲历史、会讲历史、善讲历史的师资队伍。结合“四史”学习教育主题,推出一批形式丰富多样、内容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宝山区教育局)

【高等教育】

华东理工大学夯实工作机制 做好毕业生就业“摆渡人”

一是建好“一本台账”,摸清就业家底。学校第一时间制定疫情期间稳就业工作方案,全面摸排全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进展、择业意向和困难类型,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工作台账,由学院跟踪推进并定期报告。同时,对毕业生重点群体逐个访谈,精确掌握就业底数和服务需求,建立个人求职档案,实行“一生一策一导师”精准帮扶。每日统计新增签约信息,并每周反馈分析数据。每隔两月面向全体毕业生开展大调研,针对就业慌、就业难等问题推出“云服务”,积极回应学生诉求。二是实现“两头对接”,整合就业资源。学校开发“雇主库”,不断充实用人单位线上招录需求库。重点联系录用毕业生人数较少单位,争取补招信息;主动对接就业引导工程导向地区用人单位1000余家,新开拓用人单位619家,发动教师、校友开拓 就业岗位近千个,开展用人单位“云宣讲”171场,举办综合性、行业性、区域性空中招聘会19场,累计提供岗位10.1万个,招聘岗位数量达到同期12.8倍。创建“求职群”,根据就业目标,创建10余个方向的毕业生求职群,每类求职群配备固定的就业指导老师。每日分三个时段推送不少于200个岗位需求信息,搭建“信息桥”,实现岗位需求和毕业生求职的精准对接。三是推动“三个下沉”,凝聚就业力量。学校主动凝聚各方力量,不断推动“三个下沉”,零距离指导毕业生求职择业,助其“规划心中有数,求职脚下有路”。校内就业师资力量下沉到毕业生中,一对一指点迷津。校、院联动成立就业工作组,校就业中心教师每人对口联系3-4个学院,加入毕业班学生微信群。各行业优秀校友等力量下沉到毕业生中,屏对屏现身说法。40余位优秀毕业生应邀走进“华理职播间”,支招毕业生缓解焦虑、精准发力。资深HR、行业名师等校外力量下沉到毕业生中,点对点锤炼技能。针对毕业生关注的职业选择、求职技巧、笔面备考等热点难点,累计开设2场线上求职训练营、60余场专题直播讲座和200余次“一对一”职业咨询。四是实施“四项计划”,助力就业行动。“求职训练营”开展“疫情下的春招变化和备战攻略”“简历优化与网申指导”“群面实战演练”等培训,全方位提升学生线上求职能力。“职业素养提升训练营”围绕职场礼仪、自信演讲、时间管理等开设专题直播,助力毕业生迈好职业生涯第一步。“新芽计划成长营”面向重点帮扶群体,通过技能培训、心理疏导、政策帮扶、资源对接等方式,帮助学生明确目标、重塑信心、逆势求职。“基层公共部门就业训练营”面向有意愿赴基层公共部门就业的毕业生,通过专家解读、学长交流、名师培训、模拟演练等多种举措,积极推动毕业生赴基层干事创业。(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四心”助力毕业生毕业和就业工作

一是价值引领“筑同心”。结合疫情时期学生思想和心理变化,多途径调研学生就业意向,引导学生合理调整就业预期,主动适应“云端宣讲-网络送岗-居家面试-线上签约”就业新模式。在毕业生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鼓励学生把专业特长、自身发展和国家需要相结合。设置基层就业奖学金,先后邀请资深职业经理人、基层就业校友、退伍兵代表开设云沙龙67场,引导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单位、“四新”经济领域、基层一线、绿色军营建功立业。自2月10日发布《致用人单位和全体毕业生的一封信》,及时向社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告知招聘、签约、派遣等工作安排。校党委书记、校长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召开全校干部会议,专题部署推进就业工作,压实管理干部、导师、辅导员、专业教师等全员全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二是云端辅导“强信心”。针对不同毕业生群体的实际需求,依托学校就业信息网、直播平台等渠道,推送就业指导课程资源100余个,服务毕业生3000人次。加强与校外专业机构合作,开设为期一个月的生涯辅导训练营,2413人参与在线学习,累计课程打卡1.9万次。组建由就业指导专家、企业高管、优秀校友、骨干辅导员、专任教师构成的讲师团,开设云上微讲座,覆盖教育、互联网等15个行业。开通心理帮扶热线,提供网上职业测评,开展邮件咨询服务,缓解和疏导毕业生求职心理压力。联合徐汇区就业促进中心打造“师大学子专属的一小时职业导师计划”,17位上海市就业服务专家志愿者为42位师大学子在线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结合学校教师教育特色,筹备国内首个教育垂直方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集训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三是网络招聘“更走心”。继2月17日成功举办首场空中求职招聘活动后,先后举办校友企业与重点行业企业专场等8场校级网络招聘会,吸引企业3000多家,毕业生线上投递简历份近万份。实行就业网、官微公众号、官方抖音号、就业微信群联动,累计发布招聘公告超千条、职位数上万个。实地走访徐汇、浦东、杨浦、嘉定等区教育局,打包处理毕业生签约、就业报到证办理等手续,有效减少毕业生往来奔波。建立就业工作交流群,邀请用人单位及就业辅导员等加入,鼓励院系主动根据学生情况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实现供求精准对接。推动各学院拓展对口就业岗位,举办富有学院特色和学科特点的网络招聘活动。加大动员组织力度,提升学生参与线上招聘、咨询、培训的积极性,把因疫情影响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四是精准服务“暖人心”。第一时间设立防疫补助专项,资助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53人次,累计发放25万余元。面向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和残疾毕业生,开设职业能力提升训练营,从企业用人角度进行4次直播授课,向220名大学生精准推送就业信息。关注女大学生求职需求,组织三期直播讲座,平均每场获赞4000。各学院紧抓未就业学生群体,点对点了解动态,一对一跟踪指导,做到就业服务“一类一案”“一生一策”。促进就业服务业务流程再造,开辟就业中心校外临时办公点,以邮寄办、在线办、现场办等方式,及时为有需要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推荐材料和办理就业相关手续,累计线上服务学生1500人,协助学生网络签约记录200条。(上海师范大学)